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杜甫为什么喜用大邑瓷碗?

成都晚报 2017-11-20 02:17 大字

◎雷位卫(作家)

先秦时期,秦并巴蜀之后,加强了对巴蜀地区的管理,“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这样一来,蜀地的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李冰修筑都江堰之后,蜀地已经号为“陆海”,称之为“天府之国”了。在汉代,蜀地的蜀布就相当出名。《华阳国志》就记载“……出好麻,黄润细布,有羌筒盛”,意思就是说用竹筒来包装蜀地的好麻织成的黄色细润的布,这就是当时闻名遐迩的蜀布。张骞出使西域时,看到西域有从身毒(即天竺)转运去的蜀布,回来报告汉武帝,最后促成了汉朝廷打通南方丝绸之路。这也说明,在大邑一带,除了是鱼米之乡外,还是个纺织之乡。那时,田野里到处栽种着桑树和苎麻,农耕时代的美景,仿佛就在眼前。

在唐代,大邑的瓷器非常出名,连杜甫老先生都禁不住写下《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的名篇:

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可以想见,当时大邑的制瓷业相当发达,大邑瓷胎薄、釉质细腻、白如霜雪,叩之发出玉一样的清音,用作餐具的确赏心悦目,是人们喜爱的生活用品。不久前在大邑出土的一个唐代瓷碗,可以看到,该碗还保留了原来白皙、轻薄的特点。

作为文人的杜甫,虽是躲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的,可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见过大世面的杜老先生,却是个识货之人,连他得到大邑的碗都这么高兴,还专门作诗庆贺——大邑瓷器确实不简单。从诗中可以看出,杜甫也不是第一次到韦少府那里“乞”碗了,看来这种大邑瓷碗,不但品相上乘,而且价格也比较合理。隋朝时大邑属晋原、临邛、依政县管辖,唐武德元年(618年),晋原县地分出部分置唐隆县。武德三年(620年),临邛、依政、唐隆分出部分置安仁县,说明大邑的制瓷业和邛崃的邛窑同处一源,同时也说明了大邑在唐代已经是一个场镇众多,人口稠密,手工业发达的“望县”。

繁华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清几代,数百年来,大邑境内形成了很多客商云集、商贸兴旺的场镇。大量的药材、矿物、粮食等在这些地方交易。最具特点的是,大量川茶经新场镇等地,沿茶马古道,运到汶川等地。另外,大邑酿酒业历史也相当悠久。据《大邑县志·风土志》记载,大邑乡民清朝时就能酿造常酒、烧酒、咂酒、薏苡酒等。市场出售的有苦酒、香酒、白酒、黄酒、大曲酒等。陆游在《九月三日同吕周辅教授游大邑诸山》中就曾描绘道:“豪举每嫌杯绿浅,痴顽颇怪鬓丝迟”。另据《太乙混元舆地广记》称该地“民俗好歌舞”,想来也合情合理,在酒的作用下,大邑老百姓的节日必定是载歌载舞,欢乐非常。

新闻推荐

小雪一过冷了冷了 羊呀鸡呀火了火了

小雪刚过,气温像坐了电梯,一下子冷了七八度,让人有些受不了。中医认为,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需求也日渐增多。这时可进补一些温性、热性的特色肉类,比如吃些羊肉、鸡肉,多喝点羊肉汤鸡汤什...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