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要尽我所能回报社会”

阿坝日报 2017-10-19 09:50 大字

■张福雄 记者 颜天杰

10月18日,汶川县驻都江堰市离退休第二党支部女党员陈淑华起了个大早。“今天十九大开幕,我要准时收看,向十九大致敬,向我最爱的党致敬。”

两天前,已经83岁高龄的陈淑华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到汶川县驻都江堰市党支部办公室,从怀里掏出一沓百元人民币,缴纳了1万元的大额党费。“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困难的党员群众。”

对党的深厚感情,要从陈淑华少年时的故事说起。作为一名孤儿,陈淑华记事以来一直生活在养父母家里。养父去世后,养母便把她送到了儿童教养院。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教养院的33名孤儿仅幸存3名,陈淑华就是其中之一。

“要不是党组织送我去学文化,我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是党和国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毕业后的陈淑华主动要求来到了偏远艰苦的汶川县医院工作。

刚参加工作不久,陈淑华就赶上了抗美援朝运动,医学院毕业的她毫不犹豫申请参加,因为年纪太小,最终,组织没有同意。身上仅有三元钱的陈淑华在随后的捐款活动中捐了两元。这是她印象里的第一次捐款。

从80年代大兴安岭火灾、卧龙保护大熊猫捐款,到后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捐款,再到十九大召开,这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通过各种途径,多次向党组织自愿多交党费、向社会捐款热心公益事业,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的赤子情怀。

虽然常怀感恩之心,但命运并没有眷顾她。1981年,汶川县城发生火灾,受到波及的陈淑华一家一贫如洗。两年后,她深爱的丈夫在工作途中因车祸殉职。但这一系列的打击并没有让她低头。她将丈夫与前妻的孩子视如己出抚养长大,孝敬年迈的公婆,为他们养老送终,陈淑华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撑起了全家人的希望。

虽然生活困难,但陈淑华一直不忘帮助他人。遇到调薪时,她都主动放弃,把机会让给其他人。她总说,组织给自己的太多,自己为组织做得太少,尤其是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从心底佩服陈淑华老人。”汶川县组织部工作人员马邦珍介绍,陈淑华老人至今还住在干休所破旧的房屋里,在生活中老人也是极其节俭的人,尤其在吃穿方面十分节约。虽然自己身体不好,但老人总想着替国家省钱,能开便宜药就不用贵的,生怕给国家添负担。

83岁的陈淑华还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每年缴纳1万元党费。她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如今,我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生活也很幸福,我要尽我所能回报社会。”

新闻推荐

国庆假期前五天出游人次过五亿,网友:就俩景点,人山和人海

2017年10月5日,北京各大公园依旧游客如织。视觉中国图央视新闻客户端10月6日消息,很多人出行是为了出游,据统计,5号全国各景区共接待国内游客0.93亿人次,同比增长12.1%。截至昨天(5号)下午,黄金周前五天...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