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更多大熊猫回到野外的家

攀枝花日报 2017-10-01 06:02 大字

□四川日报记者 王成栋

大猫熊保护

关键词

镜头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饲养员正在为圈养大熊猫准备早餐。一个饲养员正分拣竹子,还根据每只大熊猫的具体情况,分别搭配水果。下午,他们采用食物“钓猫”方式,让懒洋洋的大熊猫站起来,借此训练它们的后肢力量,增强其繁殖能力。

如今,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已有100多只圈养大熊猫。喂奶、洗澡、训练……在饲养员的眼中,大熊猫就是自己的孩子。每个饲养员最大的安慰和愿望,就是看着大熊猫长大、成家、繁育后代,看着它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延伸

“看着圈养的大熊猫数量不断增加,很欣慰。”在央视大型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四川篇》播出后,大熊猫保护志愿者刘俊岭说,这部片子是献给每个参与大熊猫保护科研者的一份厚礼。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侯蓉感慨:1990年基地初创时,总共只有6只大熊猫。经过科研人员27年接力式攻关,终于掌握了大熊猫人工繁育的技术要点,最初入住的大熊猫已经繁衍到第五代。

“我们希望有更多大熊猫回到野外的家。”刘俊岭的话,与侯蓉的思路如出一辙。她说,如今基地已经把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上日程。

自今年4月起,有6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来到都江堰熊猫谷接受初步野化放归训练。加上此前参与训练的“倩倩”,未来或将有七只大熊猫陆续被放归野外。

“人工繁育只是让大熊猫摆脱濒危的第一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在侯蓉眼里,野化放归大熊猫已迫在眉睫。

去年,将仅有一岁半的雌性大熊猫“倩倩”迁至生活环境贴近野外的都江堰熊猫谷。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倩倩”初步掌握了野外生存技能。去年3月,它又被送到石棉县的栗子坪放归训练基地,距离其最终回归野外,仅一步之遥。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每只大熊猫的“房间”大小为100平方米。而在熊猫谷,它们需要在100亩的野生训练营中学会生存技巧。而在栗子坪,将有300亩更大的野生家园等着它们去征服。

在野化放归训练方式选择上,成都繁育研究基地采取了人工辅助模式,即将大熊猫放到野生训练基地,工作人员适当辅助,如让它们学会辨认天敌、学会捕食等。最终,让它们适应野外生活。

“实践证明,接受了野化训练的大熊猫,更活泼、更健美。”侯蓉说,对比研究发现,“倩倩”要比同期出生的小伙伴轻七八公斤。但是,她60%的时间都在活动,而同期的圈养大熊猫,活动时间还不足40%。据了解,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正在密切观察每只参训大熊猫情况,并根据各只大熊猫的具体情况将其适时放归野外。

“森林是大熊猫们真正的家园,只有野生种群不断扩大,才能说大熊猫彻底摆脱濒危了。而野化放归能帮助部分局域种群复壮。”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野生大熊猫共有1846只,被分割为33个局域种群。其中,22个局域种群的个体数量小于30只,存在灭绝风险。

“好在我们正努力改变这一现状。”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是唯一开展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省份。目前,已陆续放归圈养大熊猫6只。其中,2009年放归的“泸欣”已经在野外产仔。

(原载9月30日《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国宝探秘让旅行更有意义 广丰汉兰达志愿者的一日大熊猫饲养员体验

谁是全世界拥有亿万粉丝“网红”,也是人见人爱的“萌萌哒猛兽”?它就是来自四川,同时也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9月23日,广汽丰田汉兰达车主十余组家庭自驾前往位于青城山脚下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