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份观展指南去安仁双年展 沉浸在缤纷艺术世界里
10月15日,第三届安仁双年展在成都市大邑县大匠之门文化中心开幕。开幕式之后便是一系列活动与论坛,正式对大众免费开放则是从10月18日开始,展期很长,会一直持续到明年3月。
展览以“变奏VARIATIONS”为主题,共设五大展览板块:“走向日常”“自然花园”“耦合共生”“在华国际”四个主题展以及“新锐青年”邀请展,共展出来自海内外的300余件/组艺术作品,形式包含雕塑、绘画、摄影、刺绣、综合材料、空间装置、电子装置、3D打印、数字交互等。主展场设在今年新建成的文化地标项目——大匠之门文化中心,四个主题展都在这里呈现;分展场则为安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也是“新锐青年”邀请展的展场。
在专业人士眼中,这场双年展的亮点是强大的学术和策展阵容——主办方邀请到了贾方舟、殷双喜、王春辰、尚辉、杨卫等多位国内知名艺术批评家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为安仁双年展把握学术高度及专业定位。
但对于绝大多数的观众们来说,它们关心的问题可能只有一个:展览好看吗?
答案是:好看。
巨大闪亮的金砖,
包裹着人的模样
走进展场,艺术家王开方的雕塑——两尊充满几何线条感的“金狮”迎面而立,展场内,还有王开方的另一件雕塑,也是金色的:一个人体轮廓凸显在一块巨大的“金砖”上。
今年54岁的王开方,1991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现任中国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的作品涉及数字雕塑、公共艺术、室内空间等多个领域。金色是他的雕塑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元素之一,尤其是“金砖”系列,耀眼的外观结合艺术创意,令人很难不留下深刻印象。
2018年,王开方的《金砖:爱的声音》在北京故宫坤宁宫展出。他将座头鲸求偶的声音,用声纳采集声波,转成数字化图形,再转成三维锐化,最后以3D打印的方式,令其在全息扫描的金砖上“绽放”,让观众们通过当代数字雕塑的方式,去感知到这种巨型海洋生物的“爱的倾诉”。
渺小的昆虫,
驱动巨大的钢铁装置
散发着暖橘色光芒的“圆月”悬挂在宛如异星蜘蛛般的金属装置上方,这个“蜘蛛”是90后艺术家苏永健的作品《虫舱》,正是这件作品让他成为了2017年中央美院“千里行”奖的唯一获得者。
这个巨大的、由许多金属圆环构成的机械装置,并非这件作品的核心,作品的核心藏在小小的“虫盒”里——艺术家将装有昆虫的试管,作为作品的触发点,虫舱内的活动装置都由这些昆虫的无规律运动连环触发。
半圆形落地窗前,立着几株枯枝纤细的垂柳,这是艺术家史金淞的《诗学研究·咏柳》。
出生于1969年的史金淞是湖北人,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在他的创作中,对树木和钢铁运用得很多——他曾以不锈钢做成婴儿车的造型,还曾以钢刃做叶子,以网状链条做树枝,打造出一组“寒光闪闪”的圣诞树;还曾将烧黑的树枝拼接在三脚架上,命名为《五言绝句》,那些没有叶片的枯枝,似乎寓意着从辞藻中提取出的某种精炼诗意。
桃花源常有,
却难以稳定存在
著名雕塑家隋建国的作品《倾斜的桃花源》,将装着牛奶桶、农场工、狗和孩童的小艇,以及奶牛和天鹅悬挂在半空,果然如作品名所示,仿佛一个田园乐景被打翻了一半。
这件作品最早在10年前曾于荷兰展出。当时隋建国受到一个画着荷兰风景的瓷盘的启发,决定从这个盘子所描绘的荷兰风景中选择几个代表元素,包括天鹅、奶牛、房子、人和草地等,把它们用传统的方法、以轻巧的玻璃钢为材料制作,然后将其悬挂起来并微微倾斜。
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着一片风景如画的乐土,这样小而美的角落,在地球上比比皆是,但同时这种幸福和美好,并非坚如磐石、稳如泰山,随时可能被外力打破,一如这微微倾斜的“桃花源”。
以手掩面的他们,
在努力躲避什么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是本次安仁双年展“走向日常”板块的参展艺术家之一,也是中国水墨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曾评价说:张江舟的水墨语言“敢于与当代视觉图像的文化结构直面碰撞,以兼容并包、综合取用的方式尽情地展现笔墨的价值,借助笔墨的丰富性释放自己的感性。”
他这次展出的《人类图像学研究》创作于3年前,画面是一组高度抽象的人物,他们像石柱一样站立着,或以手掩面,或以手掩耳,仿佛极力要逃避什么似的。
艺术家说,在这个信息过载、视觉产品过剩的时代,来自四面八方尤其是网络上的干扰太多太杂,他想通过这种表达,传递一种近似“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的理念,这曾是孔子约束自身言行的要义,被艺术家“转译”到画面中后,又有了不一样的反讽与反思的效果。
童话般的卧室和纪念童年的乳牙
“新锐青年”板块由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晓峰和西北大学副教授温雅联合策展,共邀请到94位青年艺术家参展,参展作品近200件,规模为五个板块中最大的一个,精彩作品众多。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90后艺术家李琳琳的《乳牙》,将一间充满幻想气息的卧室展现在观众眼前:深蓝色的墙上钉满了各种小物件,空中“飞”着一只只鸟儿,房间一角的纱帘后,还有一棵结满覆盖羽毛的奇异果实的树……
而位于房间正中央的木床上,光滑的床板上放满了一颗颗牙齿。李琳琳以童年时换掉的乳牙为灵感,用这种人人都曾经历过的一种成长方式,回溯时间和记忆。她用树脂做成人造牙齿,然后把它们拼成几个年份时间,用这种别具一格的方式纪念过去。
据策展人介绍,这种作品已经不能简单地用装置艺术来描述,应该是装置艺术与剧场艺术的交融,艺术家运用了大量的现成品,以极为繁复细腻的方式将其组合,并在这种选择和组合中,创造出新的视效与观感。
音乐人亲手做的流浪大篷车
展厅内还有一件体量很大、造型繁复的作品,同样吸引眼球——乔小刀的《游牧·流浪者》,一辆极富蒸汽朋克风格的“钢铁大篷车”,也有几分宫崎骏动画《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梦幻风格。
艺术家乔小刀,就是那个曾经和侄女组成乐队,以一曲《消失的光年》风靡一时的音乐人乔小刀。
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停留在了音乐上,其实乔小刀还是个极为手巧的艺术家,他后来定居云南丽江,在雪山下打造出一个“荒野之国”——自己动手做家具、做树屋、做汽车小屋、造可以看见星空的阁楼……此次参展的这辆车,便是从那里运来成都的。
或许你不相信,但这辆车可以开起来。站在展厅里,想象它摇摇晃晃走在丽江的蓝天白云下的模样,那是纯粹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突然绽放的感觉。(Vera)
新闻推荐
本报讯(阳佳朋记者王南桢)9月16日,仁和区委主要负责人率队到大邑县幸福公社——“福村”,考察项目建设及运营情况,为仁和...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