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乡融合新形态 以“西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成都日报 2020-07-09 01:34 大字

上接01版

以控提能

构建高端绿色产业体系

在大邑县“稻乡渔歌”青农创业孵化中心,董场镇村民王娟将创办的“妈妈厨房”农家乐植入了“稻乡渔歌”的产业生态链中,把做泡菜的手艺发展成了事业;柳街镇村民罗丹进入“猪圈”咖啡当服务员,凭着一手精巧漂亮的十二生肖萌宠咖啡拉花,她的月薪涨到了5000元;在音乐林盘带动下,柳街镇“七里诗乡”景区、水月民宿等特色旅游资源全部盘活,100余张原乡民宿床位供不应求。

“西控”不是不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发展,不是短期发展而是为了更长远地发展,更不是慢发展而是为了更快发展。

如何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在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能级?西部区域各区(市)县纷纷给出了答案——

温江区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一个脑袋两只手”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模式,成功打造“三医研发小镇”并入选全国第二轮特色小镇,有力推动了研发平台链、创新载体链、高新企业链、科技人才链、技术服务链融合共生;

彭州市围绕主导产业,加快校院企地合作,与北航、大连理工、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安交大、西南交大等高等院校共建产学研平台,强化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邛崃市累计引进国芯天成化合物半导体、威高医疗装备等36个总投资886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实现新能源新材料从无到有、现代种业高位起步、绿色食品转型提能,绿色食品产业功能区获批省级开发区,天府现代种业园成为国家布局的西南唯一现代种业园区……

“西控”的潜质是“生态”,实质是“转型”。三年来,西部区域通过控制产业门类、提高准入门槛,转变谋城营城理念和经济组织方式,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引进高端人才、提高亩均产出,实现了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据统计,西部区域大力引进符合区域战略定位的新兴产业项目286个、总投资额4040.7亿元,2019年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新型材料、文旅产业重点项目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664%、37.4%、22.7%、68.1%。

以控增效

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位于崇州的竹艺村,早已是成都的知名“网红打卡地”。随着成都西部区域被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村里也吹起了一阵新风气。这一次,要让村民的水平和村子的水平一样“有水准”。

先是开设天府文化大讲堂和道德讲堂。通过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让村民通过聆听故事的方式,接受道德洗礼和传承良好风气,形成“户户有家训、人人守家规”的竹艺精神。再邀请当地文人贤士挖掘本土人文故事,深挖忠义传承、诗书传承、家和万事兴等家风家训,营造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从整洁村貌到文明乡风,从增收致富到创业奔康,在特色镇建设与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中,这里经历了从骨架到肌理的塑形与重构。

西部区域承担着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重任,三年来始终着力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探索走出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城乡融合区域发展新路:

郫都区引进袁隆平种业硅谷等18个项目,集成农事体验、游学研学、艺术创作等功能,营造融合型消费场景;

邛崃市聚焦城乡建设二元分化等问题,加快构建“城市极核+产业功能区+特色镇+川西林盘”的无边界公园城市体系,打造十方堂—天台山自行车高速产业轴线,串联城乡生活消费场景;

大邑县以“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产品+产业”双轮驱动为抓手,实施天府绿道、川西林盘、大地景观再造工程和智慧乡村体系建设,植入乡村会客厅、乡村生态博物馆、精品野奢民宿、田园旅居体验等产品业态,打造乡村旅游场景……

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走来,到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再向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发,西部区域正日益成为人们喜爱向往的“诗和远方”。

本报记者 张家华

新闻推荐

党建引领促发展 集体经济迎新机

本报讯(记者洪继东)昨日,成都市“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暨集体经济项目清单发布会”在大邑县安仁镇召开。市委...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