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远征
工作中的黄维
与武汉的战友们一起
证明下来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黄维想也没想,收拾好东西就准备出发,其实几天以来他在脑海里已经想过了无数遍,只等着证明下来他立即出发。
11岁的大儿子送他到了门口,大概是反悔了,拉住爸爸问他能不能不去,“你是希望爸爸当一个懦夫,还是迎难而上?”1 月 31 日晚上,黄维将车开上了朝东的高速。
2 月 9 日,在武汉市第三批收治“新冠”的定点医院,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内,这位来自成都的放射科医生忙碌着。他清楚,从踏出家门的那刻开始,这段行程就被罩上了些许悲壮的色彩,正如他朋友圈里的那句话,“一个人的远征,我可能是最特殊的‘川军’。”
他们是主力 我们是替补
来武汉一周多了,每天早晨,黄维习惯步行到医院,本来医院是安排了车接的, 但从政府统一安排的宾馆到医院大概只有3公里,而且由于每个医生的时间点不一样,他说更喜欢一个人走。
生活中向来不是一个挑剔的人,黄维到武汉后基本两点一线,每天都尽量早地赶到科室,换上防护服就开始工作。来之前,他买了3包尿不湿,准备以全部精力投入战斗,同时也为了减少浪费,但虽然有所心理准备,来了之后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病患数量多、人员太紧张。
江夏区中医医院是收治“新冠”的定点医院,科室现在承担了医院及两个社区的CT诊断工作,传过来的影像数据都是需要科室医生做出分析的,黄维回想了下,这几天最少的一天至少都有100多号,听说饱和时能达到300例。
现在科室人手紧缺,怀孕的李孝德医生一直坚持着,倒夜班、连续工作20小时对于34岁怀头胎的她压力不小,黄维的到来她可以不用再倒夜班,但她依然很拼,黄维和科室商量,还是想办法顶替她让她休息。
触动黄维的,还有另一件事,有天中午,在操作室内,他看到战友小艾半靠在一张椅子上,“躺”在那里睡着了,脚下是一个纸箱。黄维偷拍下战友的睡姿,听科室的人说,他已经20天没有休息了。
“他们是主力,我们是替补,即使我们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打完这场仗我们还是要走的,而留下的他们依然还要面对其他的病人。”黄维敬佩这群战友,同时觉得他们是可爱的,防护服上,有人写下“单身”,有人写到“今晚打老虎,加油”。黄维让战友在自己的背上写下“放射,四川,黄医师”。他始终明白,从出发的那天起,自己的这次远征没有期限,如果有,就是“待到疫情结束。”
一个人一辆车去武汉1200多公里,17个小时,黄维从成都市大邑县沙渠街道的家里出发,2月1日凌晨1点25分,他看了下导航,剩余的740公里还需行驶11小时54分钟,如果一路不停的话他将在下午13点19分到达江夏区中医院,他顺手截了张图,夜越来越深,陪伴他的只有导航里那条绿色的曲线和曲线上闪动的里程数。
倦意袭来,凌晨4点,再也撑不住了,在恩施服务区,放下座椅靠背他在车上睡了两个小时,醒来继续赶路。路上,一辆湖南牌照的车有段时间总是与他随行,突然开到前面,车里的人不停朝着他的方向挥手。见他好像没明白,那辆车索性慢了下来,等到两车并行的时候,里面的人朝他大喊:“走反了!回成都要调头。”黄维这才明白,也朝对方大喊:“我去武汉。”对方冲他竖了个大拇指。
“我将一个人一辆车去往武汉,但是我想背后有您和两个儿子的支持,我是深深充满力量的。”黄维想起妻子的感冒还没好,不免有些愧疚,走之前,他给妻子打过“预防针”,但妻子没表态,妻子是大邑县中医医院的护士,他想作为同行,妻子肯定会理解支持的,春节以来,妻子一直在加班,临行前,黄维给她拨过去电话,没接,应该是在忙。
还有420公里的时候,黄维又截了一张导航图,发了个朋友圈,他答应朋友报平安的。“疯了?去武汉!”“你这样去,无名无分,算什么?”他想起刚出发时,朋友们打来的电话,没解释什么,只谢谢了大家的关心,这一路,离家越远,他的内心反而更笃定。
“钟老爷子84岁依然去往前线,我倒过来也比他小10岁,有什么理由不去?”在给妻子留下的那封信中,这个还有两个月满38岁的男人是带着一丝侠气的,他说,“战友需要,我就该来,这是一个医生的本分。”
同仁有困难,我过去帮忙战友的求助信息是通过一个微信群发出来的,那里面汇聚了各地影像学科的医师,1月28日,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一名放射影像科医生在群里发布求助信息,说因为疫情需要,医院人手紧缺,急需医学影像医师支援。
“肯定是撑不住了,他们才会发,”黄维看到发布信息,主动联系上对方,报名之后,他才知道在群里发信息的那名医生正在居家隔离,“确实不容易”。
在群里报名后,江夏中医医院副院长韩劲松联系上了黄维,高兴之余不忘提醒,“身体吃得消吗?家人同意吗?医院同意吗?”那是一个战场,出征的战士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黄维给沙湾区人民医院的分管领导报告了此事,领导很是支持,但当时,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他已原定于1月31日离开这里,准备到成都的一家医院就职,领导还是给了他莫大的鼓励,“等你的小儿子长大了,随时欢迎回归。”
1月31号下午,即将去的新单位办公室负责人给黄维打了个电话,让他2月1日正式报到上岗,当时黄维还没拿到证明,还是将可能去武汉支援的情况给新单位汇报,“武汉那边搞影像的同仁有困难了,我可能要过去帮忙。”晚上,证明下来了,黄维走之前给新单位打了电话,他明白疫情期间,每个医院都很忙,不能因为他个人的原因,耽误了医院工作……办公室负责人顿了顿,告诉他,分管领导说支持他的决定,也愿意为他保留这个岗位,“等你回来,随时上岗”。
第二天中午12点半左右,沪渝高速江夏出口,黄维的车被执勤交警拦了下来,测量完体温后,交警看了眼“川A”的牌照,问他来武汉干什么,黄维拿出一张事先打印好的证明,“我是医生,来武汉支援。”
那张证明上写着: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现有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CT医师黄维支援我院,特此证明!上面还附了黄维的身份证号、医师执业资格证号和车牌号,落款盖章是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
出发的那天大儿子不同意,也许是意识到了危险,走的时候黄维给了他个二选一,当一个懦夫,还是迎难而上?“他选了最好的,也是我应该选的。”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邓弢
新闻推荐
成都电网今冬负荷供给总体保持平稳 最高负荷预计达1200-1280万千瓦
更换电杆、升级导线……昨日,在大邑县花水湾镇,国网大邑县供电公司电力工人正在加紧施工。项目完成后,将极大提升该地区供电...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