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北街、子云西街 现代化道路传承古典文化符号

绵阳晚报 2019-07-28 09:59 大字

1997年西山公园梁光明绵阳市城建档案馆

子云北街

子云北街

子云西街

园艺东街与子云北街路口

子云西街

汤毓良记者曹雨婷文/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众多古迹使得西山成为历代旅游胜地,古今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赞美诗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让子云亭流传甚广。今天,子云亭、东津渡、玉女泉……古迹变身文化符号,与街名一起融入现代绵阳。这不仅是古今的碰撞,更是文化的传承。

1西山观为何又称仙云观?

志书记载,绵阳“东旗、西鼓、南蛇、北龟”四山中,西山古迹名胜最多:西汉文学家扬雄上任途中,路过涪县,在西山留下了读书台、洗墨池,后人建子云亭纪念;蜀中八仙之一的尔朱仙在西山修炼,后人建西山观祭祀;蜀汉大司马蒋琬卒于绵,葬于西山的蒋琬墓;还有后人纪念蒋琬和绵州州官欧阳观建宋城、生子欧阳修于绵州,建造蒋欧祠;另有蜀中名泉玉女泉及道教摩崖造像。西山由此成为旅游胜地,历代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赞美诗篇。

绵阳西山观闻名遐迩,而西山观又称仙云观却鲜为人知。晋书《神仙传》记,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蜀中八仙之一的张道陵在大邑县鹤鸣山倡其弟子尔朱仙于涪县西山修炼。其时以土台茅屋为观,可称最早的西山观;唐代建造宫殿式的仙云观;清道光十五年(1835)重建三殿宇;新中国成立初期仅存八仙殿。那么,为什么唐代时西山观又称仙云观?西山为方位,仙为仙人,云字何来?

绵州通汤毓良对此作出解释。仙云观石柱上曾有一对楹联:“金阙仙朝大漠京变尊莫偶,玉阶云棒雨而化实一而神”。其中的“仙”即尔朱仙,“云”即扬子云,仙云观故此得名,这里的扬子云就是扬雄。在汉代,西山著名人物当属尔朱仙和扬子云,西山观又称仙云观理所当然。西山观是以地名命名,老百姓便于记忆习惯称之,较为普遍;仙云观老百姓称之拗口,既不习惯又不大众化,久而久之,西山观替代了仙云观的观名。

2闻名遐迩的西蜀子云亭

绵阳有两座出名的读书台,一处在南山公园内。史料记载,郭玉为汉代名医,汉和帝时,郭玉任太医丞,对医学与心理学颇有研究,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医学家,也是古代名医之一。在涪县(今绵阳)学医期间,郭玉在古延贤山(今南山)苦读,留下郭玉读书台遗址。其二为扬雄路过绵阳,在西山留下的读书台和洗墨池,后人在此建子云亭以纪念。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到京赴任途中曾于绵阳西山读书,后人于此建有子云亭。亭下石侧刻《子云真像歌》和扬雄传,亭东北侧有石岩,岩下有石凹,岩壁刻书“洗墨池”三字。

今天,子云亭在西山山头,为二进歇山式四合院仿古建筑,显眼夺目,为城西之胜景。一进院落,由单檐石阙大门、院墙和(二进门)单檐5间歇山式建筑“西蜀子云亭”组成。阙门外右侧墙面刊有大理石《陋室铭》,左侧墙上刊子云亭简介:“子云亭原在玉女泉东侧,亭基传为西汉文学家扬雄读书台。亭创建于清代后期,后记。民国初年复修为2重檐6角攒尖顶亭,面积仅10多平方米。唐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之名句,使亭名遐尔咸知。因此亭名不符实,1987年市政府确定异地重修。原子云亭改为‘扬雄读书台’。此亭由长虹厂1989年捐建”。

古人赞美子云亭,以此明志的诗词很多。然风云变化,人世沧桑多劫难,历史上西山观与子云亭遭遇过多次毁灭性的打击。清咸丰九年(1859),史志称“李蓝之乱”。李永和、蓝大顺农民义军起义。史料记载,“贼惧,撤南山营聚西山,作负隅势。中丞檄诸统领,进剿西山……转瞬山后火焰腾空。”可见西山之战何等激烈。“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山洪暴发,西山山体滑坡,许多建筑被毁。”汤毓良说,1976年子云亭毁于山洪,1978年又重建单檐6角攒尖顶仿古亭,并悬郭沫若手书“子云亭”横匾。1987年,市政府决定在凤凰山顶新建子云亭后,原亭改为“扬雄读书台”。

3现代街道传承文化经典

1992年1月,省政府将绵阳市列为四川省经济发展重点地区。1992年4月30日起,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绵阳陆续建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永兴工业开发区和游仙经济试验区。

伴随着绵阳的旧城改造,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市地名办重新命名街道,竖立路标(牌)突出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如涪城路、绵州路、子云路、玉女路、东津路、驿亭路、游仙路等,都被赋予了历史文化内涵。”汤毓良介绍,解放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绵阳更名或命名街道也十分有特点。红旗路(今涪城路)、青年路、跃进路、解放街、东风路(今警钟街中段)、三八街(今顺河前街),无不体现了时代背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游仙区、高新区许多新建街道的街名也都被赋予了历史内涵。

今天,子云北街、子云西街成为绵阳现代化街道的一员。走在这里,人们很难把这样崭新宽敞的街道与历史中的“西蜀子云亭”联系起来。街名、地名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潜移默化中我们仍能想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绵阳,许多看似普通的地名背后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名字是打开古城绵州的一把钥匙,是谱写绵州故事的音符。这些古迹变身文化符号,与街名一起融入现代化的绵阳,不仅是古今的碰撞也是文化的传承。

如果你是老绵阳,熟悉绵阳的那些老街巷,欢迎来电来信提供线索。

电话:0816-2395666

投稿邮箱:davideng@163.com

新闻推荐

全国首个5G+AI 无人机防灾及救援应用亮相成都

“窗含西岭千秋雪”,7月5日上午,两名游客登上西岭雪山拍摄日出,但因不熟悉路线在崇山峻岭中迷路了,情况危急……大邑县应急救...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