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撬动产业脱贫新能级

成都商报 2017-10-11 02:04 大字

成都市大邑县援藏干部彭霞(左)在松潘县小河乡特色葡萄产业示范基地,指导村民薛大德栽培葡萄

绿油油的嫩叶攀上支架,晶莹剔透的水珠在嫩叶上打着转,放眼望去,成片青绿的葡萄叶给深秋装点了一抹生气。从松潘县城出发,沿着九黄线驱车两个多小时,翻越了海拔近4200米的高山峻岭,采访组一行慢慢驶入了小河乡丰河村河谷地带,顺着连片枯黄的玉米地望去,一处青绿的葡萄园竟掩藏其间。

“要适当增施农家肥。”车刚停下来,大邑援藏干部彭霞就一头钻进大棚,叮嘱村民薛大德。让彭霞操心的正是大邑县充分利用自身在全省首个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工作经验,在松潘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建设,打造5亩标准化示范基地的项目。“标准化示范基地的样板作用将彻底解决松潘农特产品质量不高、效益较低等问题,切实增强松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标准化”,玉米地变身葡萄园

晨间天色尚早,微风拂过,与大山那边高海拔的松潘县城不同,高山河谷间的小河乡暖意洋洋,崇山峻岭间的绿树丝毫没有沾染秋天的气息。穿过邻居家成片的玉米地,薛大德终于在自家的葡萄大棚前停下。卷起大棚篷布、检查埋在地垄间的滴灌系统、查看葡萄攀枝长势、修建多余的枝叶……薛大德和妻子的一天在忙碌中开始。

与葡萄棚里的繁忙相比,旁边的玉米地显得有些寂寥。枯黄的枝叶随风打转,早已成熟的玉米却还挂在枝头,偶尔有一两个村民背着背篓,不紧不慢地掰下玉米,扔到背篓里。“围着玉米地辛苦忙活一年,一亩地的收入才一千多元,大家当然懒心无肠。”看见记者出神地看着玉米地,薛大德告诉记者,“我也是种玉米伤了心,才转身种葡萄。”

一斤玉米在松潘的批发价是一块多钱,而葡萄却能卖到10元以上,虽然没种过葡萄,但看见对口支援方大邑县将引入优势产业,退伍转业回家打零工、种粮食的薛大德和妻子还是动了心。“大邑的亲人有标准化种植经验和优势,在他们指导下,我愿意率先尝试。”跟随大邑县援藏队多次前往大邑韩场镇万亩葡萄园考察学习后,夫妻俩在河谷边承包了5亩地,搭建了钢架大棚,引入自动化滴灌系统,建起了初具规模的葡萄种植大棚。随后,大邑县又通过韩场镇青龙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免费为薛大德提供了优质种苗和有机农肥,以及地膜等农资,帮助打造5亩标准化示范基地。

“葡萄在松潘是个稀奇物,以前全是内地运来,以后我的葡萄园也能供应松潘市场了。”薛大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开大邑县提供的免费种苗和农资,按照自家葡萄园里“美人指”、“金手指”、“红提”三个品种均价15元每斤的价格计算,三年完全成熟挂果后,将实现3000斤以上的产量,亩产收入保守估计将达3万元。

“一对一”,专业协会支招技术要领

“曾老师,叶片怎么有些黄点?”聚焦黄斑叶片,薛大德拍下一张清晰的图片,立马通过微信传给自己远在大邑韩场万亩葡萄园中的师傅——大邑县韩场镇葡萄协会会长曾正平,向他请教种植技术。不一会儿,一段清晰的语音便传了过来。“要注意增肥,修剪多余叶片。”随后,一条长长的图解便传了过来,清晰地注明了施肥的时间和用量规范。

像这样日常的技术交流已成为薛大德和曾正平之间的家常便饭。为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提升薛大德对标准化葡萄园的日常管理能力,大邑县援藏队专程牵线搭桥,从大邑县韩场葡萄协会请来会长曾正平为薛大德提供技术指导。

“曾老师亲自到我的小葡萄园来了两次,从下种到攀枝,每次重要的技术指导都手把手地教我。”说起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师傅”,薛大德充满敬意。“以前从没种过葡萄,从育苗、下种、攀枝,再到日常的修剪、施农肥,曾老师都是一点一点交给我。”

薛大德翻开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要领心得已经记了大半本。在曾正平的介绍下,白天忙完修枝打理后,薛大德还要上网课,通过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不断武装自己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碰到琢磨不透的问题,薛大德总是立刻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向“师傅”曾正平请教。跟随薛大德走在葡萄园中,他一边翻看着长势,一边熟练地向记者介绍,已经很难看出,他也是刚刚“入行”不到一年的新手。

先“试水”,再让优势产业规模化铺开

“老薛,你的葡萄长得怎么样了?”薛大德和妻子在葡萄棚中忙碌,不断有村民从棚外探进身子,眨巴着双眼好奇地打量着棚里的钢化葡萄藤架,再看看开启得比常规土垄更宽的垄地,以及埋在土沟里浅浅露出的滴灌水管。棚里种植的葡萄并不是陌生的物种,但种植的设施却让村民们感觉那么的陌生。

看见不断有好奇的村民来看葡萄藤的长势,薛大德和妻子总是热情地欢迎大家进来参观。“这是我最近刚学会的林下套种,你们看,我的茄子都长大了,辣椒也红了。”指着一小块林下套种“试验地”,薛大德笑着对大家说,“除了种葡萄,还能在藤下适当种点蔬菜卖钱,你们不想试一试?”村民们疑惑地围着薛大德的“试验地”,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

“其实这块葡萄园,也是我和大邑县援藏队的试验地。”看着好奇的村民,薛大德告诉记者,去年6月,大邑县援藏队前期摸底发现,松潘县小河乡、施家堡乡,地势低缓,气候温暖,与大邑山区的种植条件相近。经过农业专家多次讨论,大邑县决定在两个乡镇试点种植葡萄、雷竹等新品种,为贫困户创收增加新途径,然而,项目的推进却遇到了困难。

“大家以前都没有规模化种过葡萄,能否在高原种出葡萄?是否如预期一样获得收益?大家心里都没底。”大邑县援藏干部廖建云告诉记者,“既然大规模地推广有阻力,乡亲们没有信心,那我们就搞5亩‘试验地\’,做出来给大家看看。”

大邑县的尝试与薛大德的勇气不谋而合,而薛大德的示范基地承载的不仅是个人的收益,更是全乡产业提升新能级的试水。“除了经营打理好葡萄园,我还常常请村民进来走走看看。有大邑县提供帮助,还有韩场镇葡萄协会的销售渠道,我的葡萄园不愁销售,明年就是规模扩展到二三十亩也没有问题!”面对未来,薛大德满怀期待。

“大邑县将继续为小河乡、施家堡乡试点种植葡萄、雷竹等新品种提供资金、智力、技术等全方位支持,通过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打消村民产业转型的疑虑,从而提升产业新能级,带领困难群众脱贫奔小康。”看着葡萄的藤蔓日渐茂盛,廖建云的脸上也浮现出笑容。“明年基地的葡萄就能与大家见面,到时候,大邑的优势产业将在松潘县规模化铺开!”

记/者/手/记

“不去尝试怎么知道会不会成功?”回想起在小河乡葡萄园的采访,当问到怎么有信心在高原河谷中种出累累硕果,村民薛大德突然停下手中的活儿,有些严肃又多了几分坚定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薛大德的信心或许正是来源于他对大邑县万亩葡萄园产业的信任。现代化的设备、科学的管理技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大邑县援藏队倾注全力,将优势产业毫无保留地带到了松潘县,他们渴望不仅是示范园的大丰收,更是鼓舞人心的振奋,调动更多村民积极性,让优质葡萄在高原结出硕果,为松潘困难群众产业脱贫带来源源不断的自身动力。

新闻推荐

大邑政法委书记带队督导法院工作

本报讯(大邑法记者郝飞)9月14日,大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伦带队督导大邑县法院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大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抓好重大部署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