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热议人才工作 让人才便利执业、安心创业

成都日报 2022-01-15 02:34 大字

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全市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报摄影部供图

“从最初的给优惠、给待遇,到现在优平台、营生态,成都在不断创新调整人才策略。”“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的背景下,人才工作将带来坚实的智力支撑。”……1月14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成都毫不掩饰对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态度坚定诚恳,我们备受鼓舞振奋!”对此,围绕如何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加速构建形成“3+3+N”的人才工作雁阵发展格局,与会人员展开热议。

四川大学:

成都的包容

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催化剂

“成都的包容,对于科研工作的交叉融合协同创新至关重要,也是我们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催化剂。”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导,化工学院副院长钮大文认为,成都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城市,各个重点领域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为减少人才引进后水土不服的现象,他建议,要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同时,希望加强政产学研4个方面的密切联动,千方百计加强最新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化,提供更多像“蓉漂计划”“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等这样的平台,帮助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电子科技大学:

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

集聚一支适应当前发展的队伍

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成都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俊看来,成都急需一大批相关领域承担重任的科技领军人物,“集聚一支适应成都当前发展的人才队伍十分重要。”

对此,胡俊建议,要统筹人才引、育、用一体化发展,发挥好战略性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并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让各梯队的人才都能够在成渝地区扎稳脚跟。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

从给优惠到给平台

成都人才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

“成都这几年在引人、聚人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从早期的给优惠给待遇,到现在提供更好的平台,更强调整体作用的发挥,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党组成员刘刚君说。

成都提出了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的系列政策措施,他期待这些配套性政策,例如战略科技人才的引进等能早日落地,早日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撑和服务,让科研人员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国家和城市的科技创新之中。

航空工业成飞公司:

实施“指尖策略”

打好人才吸引“组合拳”

秉持“给有志者舞台,给实干者荣耀”的人才理念,成飞公司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努力打造一批航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加快引进“国外高端智力、国内高端领军、高潜质掐尖、高素质基础、市场化经营”五类人才的同时,实施“指尖策略”,通过安家补贴、租房补贴、子女优先入托等一系列举措,用心用情打好人才吸引“组合拳”。

建川博物馆:

一手抓美好生活

一手抓创新创业

“成都本来就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自古以来,便人才辈出。”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认为,成都具有孕育人才的先天优势——丰厚的文化底蕴。

喝茶、看雪山、晒太阳……悠闲的城市气质融进成都人的生活日常,但这并不代表成都人就不思进取。“成都是一边抓美好生活,一边抓创新创业。”樊建川说,这也成为青年人才选择来到成都的独特因素。“包容开放幸福的城市文化,将吸引越来越多人才,希望‘蓉漂’成为响亮的品牌。”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自带流量的城市环境

是招才纳智的优势

“最早,成都人才招引的重点在高端科技人才方面。随着各种机会清单的发布、‘蓉漂计划’的实施,各种配套政策的出炉,成都为各类型、各层次、各行业的人才筑就了一个尽展其才的创新创业环境。”招引人才的力度不断加大,这是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进对当前人才环境感受最深的一点。在李进看来,成都自带流量,“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已成为一张闪亮名片,“宜业宜居的生活环境也是成都招才纳智的优势。”他认为,除了要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和生活空间,还要出台更加精准的支持政策。

青羊区:

校院企地协同

让“领航计划”为人才“领航”

奋力推进人才工作先行先试,青羊区委书记何勋表示,将紧紧围绕建圈强链升级产业人才政策体系,瞄准航空、金融、文旅、商务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加快研究制定“青睐工程”“领航计划”等特色产业人才政策,构建全面、精准、有力的产业人才政策体系。同时,青羊区还将探索校院企地深度合作模式,推进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软件创新中心;加快与重庆大学合作,建设智慧城市有机更新中心。加快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四川成都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四川省传感器创新中心、中航无人机系统创新中心建设。

新津区:

优秀人才揭榜挂帅

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

谈到如何开展下一步人才工作,新津区委书记唐华认为,统筹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关键。“我们将着力打造‘聚才海绵城市’,开展‘来了就是新津人’系列城市感知活动,吸引青年人才、产业人才来新津创新创业。”

新津区将搭建园区和企业联合培训平台,构建跨区域资源共享机制。实施“产业人+社区人”共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引导人才和团队揭榜挂帅领办项目,与城市共成长、同进步。还将围绕建圈强链,聚焦产业所需,深化“产教融合”五大工程,不断做强人才和产业支撑。

崇州市: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

布局人才供应链与能力发展链

会上,成都提出要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发展目标,听到这一目标后,崇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学鹏对此满怀信心,充满干劲。在他看来,成都必将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他表示,崇州市将以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为依托,以提升区域人才供需体系适配性为牵引,围绕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高质量布局人才供应链与能力发展链,推进人才与城市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高效协同,为成都建设全面创新人才高地贡献更多崇州力量。

本报记者 缪梦羽 李霞

如何锻造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科技强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城市崛起都离不开科技人才。

1月14日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成都要打造一支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加快锻造一支具有成都特色、带动力强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紧扣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点任务,搭高能级创新平台、广招科技领军人才,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筑巢引凤吸引人才

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市人才密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强、人才活力最大的区域,已吸引聚集各类人才超过70万人。接下来,成都高新区该如何发挥排头兵、主阵地作用?

对此,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潘勇表示,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和全市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建圈强链”行动,优化“金熊猫”人才新政,发挥链主企业在产业人才引进、培育和服务的引领作用,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发展;运用“揭榜挂帅”机制,做好“岷山行动”揭榜团队的引进培育工作,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引领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设立人才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聚集“卡脖子”领域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前不久,成都挂牌运行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永兴实验室,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强化创新平台支撑方面,成都成效正逐渐显现。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表示,将高标准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和其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筑巢引凤吸引人才;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畅通人才创新成果转化渠道,赋能城市创新发展,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协同发力培养人才

航空工业成飞公司与青羊区共建“成飞·青羊创新中心”,探索形成军民融合创新“单透”模式,与成都市经信局通力合作,建成西部唯一的工信部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中心。

这样的协力培养模式受到与会人员赞同。

高能级平台对人才的吸附力毋庸置疑。为加速平台建设,四川天府新区依托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头雁”,加快建设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59个,挂牌运行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彭天宇介绍,四川天府新区将联合优质高校院所培养“鸿雁”,发挥高校院所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落地国科大成都学院、上海交大成都研究生培养基地等机构。同时,建强创新创业平台壮大“雁阵”,高标准建设全国首个中央法务区,规划建设天府海创园等高品质科创空间1000万平方米。

让优秀人才在实践担当中加速成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的做法则是,建立直聘机制,将符合条件人员直聘为相应等级的专家,建立人才发展“快速通道”。

本报记者 李霞 缪梦羽

新闻推荐

走访慰问暖警心 增强队伍凝聚力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赵文)为进一步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凝聚警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近日,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开展了以“牢记...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