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倩:爱在大山深处

成都日报 2021-11-24 02:44 大字

杨虎(崇州市)

2021年7月,崇州市鸡冠山小学校长马倩接到通知,学校要解散了,全校仅有的5个学生要转学到镇上的文井小学继续读书,而自己,也即将告别大山,踏上新的岗位。

得知这一消息,马倩心里五味杂陈。放下电话,她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给5个孩子分别上完课,就信步来到校园里,绕着操场一圈圈地缓步走着。手术后,医生告诉她,鉴于她的身体状况,锻炼幅度不能太大。于是,她选择了慢跑和散步。

鸡冠山小学坐落在俗称苟家坪的小小乡场上,被大山包围,只有一条街,一百余户人家高高低低地挤在一起。这里地处崇州市西北高寒山区,峰峦重叠,碧浪翻飞的山溪在乡场边哗哗流过,走出乡场,处处可见断崖峭壁。每天,当天空中晨曦初露,马倩的身姿出现在空气清冽的山路上时,一路上不断有人和她热情地打招呼。

1986年,马倩出生在这个山乡,在这里度过了从小学到初中的9年。2017年,马倩参加初中同学会,当年和她一起求学的山区孩子都已把事业和家庭迁移到了成都和崇州城区。当一个同学听说马倩还在当年的母校里执掌教鞭时,惊讶得睁大了眼睛,仿佛眼前这个亭亭玉立、容貌娇美的同学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年华。

“其实,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到大城市去。可是当初组织上安排我回到家乡,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也没有想太多,毕竟自己就是在那片山水中长大的。”马倩淡淡地说。

眼前,背靠青黛远山的小小校园里,除了迎风飘扬的国旗外,还有几棵枝叶繁茂的核桃树。起风了,核桃树枝叶翻飞,露出了一枚枚青色的果子。随着风,一阵阵手风琴声从教室里飘出来。

听着这悠扬的琴声,往事一幕幕涌上马倩心头。

危难之际挺身出

2008年5月12日,一个看上去安宁祥和的日子,初夏的风清爽地吹过校园,蔚蓝的天上停泊着几朵白云。下午,和往常一样,马倩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给孩子们上英语课。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分钟后,整个校园和鸡冠山乡都被突发的大地震撕扯得痛彻心扉。

14点28分,当下课铃声刚刚拉响,突然间,天和地都旋转了起来,马倩眼睁睁地看见学校对面的山轰隆一声就垮了下来,烟尘弥漫……她还来不及思考,就听见校长的声音在耳边大吼起来:地震了!地震了!

万幸学校的教学楼坚固无比。当马倩将班上的孩子一个不少地带到操场上时,望着那座还在如波浪般起伏的教学楼,依然惊魂未定。才刚刚20岁出头的她,第一次迎面撞上了生与死的考验。

在学校后面农家乐的停车场上和孩子们度过艰难的一夜后,第二天,冒着蒙蒙细雨,在解放军战士的带领下,马倩和全校的300多名师生一起,穿过重重大山,4个小时后终于抵达文井镇出山口。随即,他们被救援队伍安全送到了位于崇州城区的学府街小学。

因为还担任着鸡冠山乡鞍子河社区的“一村一大”,简单休息了一天,马倩又想返回乡政府,当她走到位于文井江镇出山口的崇州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时,却被劝住了:余震不断,山路滑坡,为了生命安全,就地待命。

然而鸡冠山乡还有那么多的群众没有出来啊!马倩焦急万分。正在这时,指挥部需要送一份紧急文件到鸡冠山乡政府,马倩坚定地站出来:“山上的情况我熟悉,让我去吧。”她将文件小心地装进贴身的衣袋里,毫不迟疑地向不时掉落着石块的山路走去。

这病是累出来的

2011年10月的一天,在灾后新建的鸡冠山小学校园里,正在召开教学研讨会,负责摄像的马倩突然感觉心脏又急促地跳动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难忍的痛楚。当同事们七手八脚地把马倩送到乡卫生院后,医生用听诊器听了片刻,就严肃地说:“我们这里治不了,赶紧把马老师送到市人民医院去。”

这是马倩手术后疾病第一次复发。

马倩第一次疾病突发是在2009年10月,因为长期过度劳累,有一天她突然昏倒在地,被家人送到医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马倩不懂这是什么病,然而却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柔弱的身体里,那一颗心脏在急速地跳动——咚,咚咚,咚咚咚,一颗心似乎在不停地撞击着自己,最多的时候,每分钟跳动竟然高达224次!

医生说得没错,这是累出来的病——2008年5月14日下午,当马倩心急火燎地翻过重重大山,终于抵达鸡冠山乡政府时,一轮落日正笼罩在巨震后惊惶不安的群山上。看着眼前满面尘灰的马倩,乡政府领导心里充满了怜惜与感激。他接过文件,声音哽咽着对马倩说:“马老师,你赶快回家看看吧,你奶奶她……”

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是马倩的婆家奶奶。马倩来不及悲痛,安葬奶奶后,立刻又投入到了转移受灾群众的工作中。一个星期的时间,她和乡政府的人一起,转移了2000多名受灾群众,分别把他们安置在锦江、怀远、崇州城区等地。

安置好群众后,马倩敏锐地觉察到这场巨大的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她和几个同事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学生和部分群众的心理疏导上。

2008年9月,学校在位于怀远镇中学操场的临时板房里恢复上课了。那时候,因为转学、迁移等原因,原本300多名学生的鸡冠山学校只剩下了158名学生和20多名老师。就在闷热不堪的板房里,马倩担任了一年级班主任。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板房前升起来时,马倩和班上的孩子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随后的日子,灾后重建在迅速地进行着,然而令马倩感到十分遗憾的是学生和师资力量的不断流失:当马倩把孩子们带到二年级时,全校的学生从158名减少到了68名;当崭新的鸡冠山乡小学重新出现在马倩眼前时,她任教的班级只剩下了9个孩子;到了六年级,剩下3个……到2021年春季,整个学校仅有5个学生。他们中,一年级2名,四年级3名。与此同时,学校的教师也减少到4名。然而,在每一个清晨,鞍子河街上,最先响起的,依然是马倩和同事带领5个孩子进行晨读的琅琅书声。

断不了的牵挂

分别的日子到了。按照安排,2021年9月,鸡冠山乡小学解散,仅有的5名学生分别被安置到地理位置更加安全、教学设施也更加先进、齐全的文井小学。马倩也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然而她始终放不下那5个孩子,一谈起他们,平时言语不多的她顿时打开了话匣子,眉目间都是母亲般的慈祥与柔情:

吴思琪,7岁,二年级。孩子有点内向、羞怯,我最担心的是怕她没有同龄朋友,孤单;

傅珂语,小学二年级,这孩子比较好动,希望他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

阳浩杰和马思远都是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困难,跟着父亲生活。阳浩杰性格有点暴躁,可是他喜欢帮助比他年龄小的孩子,内心其实是很善良的;马思远则性格有点孤僻,偶尔还会动手打人,可是他学习刻苦,也很踏实……

2021年8月31日上午,马倩把5个孩子一一送到新学校。没过几天,她又陷入了对孩子们的思念之中。9月6日上午,她来到文井江小学看望孩子们。当看到吴思琪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思琪,你交到新朋友没有?”旁边一个学生好奇地问:“吴思琪,这漂亮的阿姨是谁呀?是你的妈妈吗?”

吴思琪紧紧拉着马倩的手,眼里充满了欢喜。

新闻推荐

艺术点亮竹艺村 产业升级底气足

□罗林鹏张敏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金泉在以道明竹编而闻名的崇州市道明镇龙黄村,近年,因设计师的灵感而在村里打造...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