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袜街郝公馆 李劼人笔下的老成都
半开放的走廊设计保留了清代的老片砖
改建为酒店后,清代拱门、夯土墙等都完整地保留
老院落大隐于市,闹中取静
陆离/文 胡大田/图
“几天之后,招弟已被改了名字,叫作春秀。住的地方也换了,不是下莲池半瓦半草的房子,而是暑袜街的郝公馆。”翻开李劼人小说《死水微澜》的第五章,其中出现了“暑袜街”与“郝公馆”两个地名。对于暑袜街,老成都人都晓得,暑袜街的邮政大楼有120年历史,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很少人知道,李劼人笔下的“郝公馆”就在离邮政大楼不远处,如今活化利用为一家酒店。2021年,暑袜北一街145号院落被列为成都市第十九批历史保护建筑。
三百年老街 老成都记忆
暑袜街的历史少说也有300多年了,这是一条以市场作坊命名的街道,始于明代。清光绪五年(1879年)和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成都地图上就标有暑袜街的街名。19世纪末,成都人的衣服,有钱的穿绫罗绸缎,没钱的穿手工织布;同样有钱的穿毛袜子、布袜子,没钱的仅在喜庆日子时用裹脚布裹脚。成都的暑袜街集中了卖毛袜的商店,夏天则卖油灯布夏袜。油灯布又名云绸,质轻细腻,轻巧凉快,加工方便,价格也不贵。川西地区一带天气暖和,毛袜子穿用时间较短,夏袜穿着时间较长,这样卖油灯布袜的时间也就更长,因此卖夏袜的这条街便得名暑袜街。
其实暑袜街,具体而言应分为南、中、北三大段,即暑袜南街、暑袜中街和暑袜北街,而暑袜北街又分为一二三街。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成都设立的第一个国家邮政局就在暑袜北一街,这也就是老成都口中的老邮局。历史上邮政局发生过两次大火,在1935年到1937年,加拿大建筑师莫里逊和中国建筑师叶溶清共同设计复建,是成都时间最早、保存最好、使用时间最长的西式建筑之一,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90年代,“集邮热”风靡一时,许多成都人都在这栋建筑周围买卖邮票。但极少有人知道,李劼人笔下暑袜街的“郝公馆”并不是虚构的建筑,它就安静地矗立在暑袜北一街,和老邮局一同历经了百年沧桑时光。
从苏家大院到郝公馆
在寻找李劼人笔下的“郝公馆”之前,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死水微澜》原著中对此地的描述:“郝公馆到处都是房子,四面都是几丈高的风火砖墙。算来只有从二门到轿厅一个天井,有两株不大的玉兰花树。从轿厅进来到堂屋,有一个大院坝,地下全铺的大方石板,不说没一株树,连一根草也不长,只摆了八个大花盆,种了些当令的梅花、寿星橘、万年红、兰草。从堂屋的倒坐厅到后面围房,也只有一个光天井,没有草而有青苔。左厢客厅后,有点空地,种了些枝柯弱细的可怜树子;当窗一排花台,栽了些花;靠墙砌了些假山,盘了些藤萝;假山脚下有一个二尺来宽,丈把长,弯弯曲曲的水池,居然养了些鱼。这就叫小花园。右厢是老爷的书房,后窗外倒是有一片草坝,当中一株大白果树,四周有些京竹、观音竹、冬青、槐树、春海棠、梧桐、腊梅等;别有两间房子,是胡老师教大小姐、大少爷读书的学堂。这里叫大花园。”
今天,在锦江区暑袜北一街145号,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三进院落,但“郝公馆”并不是这个院落最早的名字。《死水微澜》最早出版于1935年,距今86年;而这个院落始建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据华兴街社区书记楼建文介绍,清代该院落临近督院街、总府街、提督街以及成都县衙,历史上在这居住的都是朝廷官员,其中有一位苏姓官员在此长期居住,因此街坊们最早把这个院落称为“苏家大院”。
那么这座“苏家大院”又为何成了李劼人笔下的“郝公馆”呢?民国时期,“苏家大院”的主人变成了一户郝姓人家,相传郝家曾捐白银千两,在崇州、大邑等地有良田千亩、房屋数座,是当时有名的地主。而同一时期,李劼人开办的嘉乐纸厂成都办事处在东大街22号,也就是今天的崇德里,其距离暑袜街北一段仅两公里。小说中记载位于暑袜街的“郝公馆”应是此院无误。但院子的主人具体叫什么名字?是否和李劼人相识?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院子成为四川省运输公司宿舍,院内最多时居住了50多户居民;后院老墙上是成都不多见的龟背竹,经过几十年的野蛮生长,已经和院子的清代古墙难以分离。
大隐于市 修旧如旧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进程,几十年来,暑袜北一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陈旧低矮的旧屋被拆除,高楼大厦纷纷林立,就连“苏家大院”的邻居——暑袜街老邮局也于1999年重建了,但这座拥有众多传闻的小院子却一直被保留到2016年。百年光阴侵蚀了它昔日精致的容颜,虽然经历了两次修缮,仍旧显得垂垂老矣。红漆大门斑驳脱落,大院的雕花窗框、斜格代纹青砖损坏后也被统一替换,只有屋檐边偶尔显露的金色龙纹雕花,依旧在不经意间展现出当年的阔绰。
2010年后,由于“苏家大院”的修建年代久远,房屋已经破旧不堪,居住环境也不再舒适。每逢下雨天,因为没有排水系统,院内的积水只能渗透排水,房屋面临着被淹的风险,只能靠社区工作人员到院内进行抽水和疏通;此外,还面临着卫生环境差、消防隐患大等众多问题。2016年5月,锦江区正式启动实施了暑袜北一街145号的改造项目。
2019年8月,“苏家大院”被保护性利用,打造了“回到成都文化体验中心”,包含酒店、艺术展厅、非遗文化体验区、非遗饮食文化区、中国茶文化体验区五大板块。锦江区从此多了一处非遗传承与文旅体验的打卡点。它隐于繁华闹市里,将古迹与现代设计集于一体,既有世外桃源之超然,又有烟火人间之恬然。
这座三进老院落的主体被改建为酒店。改建之初,设计师便提出了要在每个房间都保留一部分老建筑,并按照“存续”和“优化”这两条原则来设计酒店。在营造过程中,尽量保持外观特色,梁的构造、瓦的铺设全部使用老工艺,做到了修旧如旧。另一方面,房间也安装了新风系统、地暖系统等,让居住于此的人能感受到川西传统建筑风情和成都的舒适生活。
今天,当我们走进暑袜北一街145号,举目而望,具备川西民居特色的双梁在修缮过程中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轻盈精巧的檐廊和雕而不画的门窗处处透出古香古色,清代古墙、古树、拱门也都保存完好,残存彩绘的楠木房梁以及纹理斑驳的老木头柱子随处可见。对于历史的保留不只于此,走进半开放的长廊,清代小青砖砌的墙壁与竹林相辅相成,一片诗意悠闲;在酒店茶室内,碎石砖块组成的夯土墙已矗立百年,如今,阳光与竹影洒落此间,再次为驻足于此的人带来舒适与惬意。
徜徉在这家酒店中,我一直想要寻找《死水微澜》中“郝公馆”的影子:天井旁的两株玉兰花树、小花园的假山与水池、大花园的大白果树,这些究竟只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构思,还是泯灭于时光长河里的倒影?这样的寻找当然一无所获。不过,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如今院子里还保留下来一棵柚子树,有60多年的历史。有一些过去的原住居民曾来这里寻找记忆,有人喜欢待在这棵柚子树下喝喝茶,似乎一闭眼,便能见到老成都的旧日光景。
我想,对于每一个成都人来说,这座院子都是珍贵的。真实的记忆虽然会不断消逝,但我们对过去的怀念依旧需要存身的空间。只要这座院子还在,我们对“苏家大院”和“郝公馆”的想象就不会变得空洞。
新闻推荐
杨虎(崇州市)石河堰还没等到水落下去石头就露了出来这些大山的拳头虎口上还残留着铁锤与錾子的伤痕就向一条河猛烈击打进而...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