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智慧农业 闯出一番天地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5-11 01:09 大字

王伶俐(右)在田间查看作物长势。受访者供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颖昳

“早在几年前,我管理的3000多亩土地就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了。这两天,合作社几台插秧机都出去工作了,很快秧田里就能铺满片片新绿。”5月5日,在崇州市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90后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说。

五六年前,“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崇州市大部分农户生产时的真实写照。如今,农业现代化设备的使用,使农民进一步实现了精耕细作,开启了智慧农业新篇章。

改变,离不开这位90后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所谓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指运营农业领域各种资源要素,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专业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属于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

历经6年多磨练,王伶俐现在管理着3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和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的种植规模达3850亩,提供社会化服务 6000-7000亩,年收益达300多万元。

返乡种田

立志当好“新农人”

王 伶 俐 ,今 年 28 岁 。2015年,她从成都师范学院大学统计专业毕业后,并未选择留在城市里就业,而是跑回农村当起了农民。“原来的想法是逃离农村,但因为父母是第一批职业经理人,看到他们很辛苦,所以我回来帮助他们,又显得顺理成章。”王伶俐十分看好未来农业的发展前景,想闯出一番天地。

“如果我不回来种田,那将来的田谁来种?”王伶俐告诉记者,在崇州市隆兴镇,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基本看不到年轻人了。她回到农村后,开始每天跑田坎,查看秧苗长势,学习水稻管理知识,向合作社里的管理人员请教。对于自己的不足,王伶俐心里很明白,“大学学习的专业与从事的行业不对口,要通过很多实践积累经验。”于是,她开始积极参加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学习农业相关知识,并成功考取了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

如今,王伶俐已经相继通过了初级、中级、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考核,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农业CEO”。

机器换人

种粮全程机械化

规模化种粮并非易事。刚接手管理合作社的时候,王伶俐手下有6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这些员工的人均成本一天要140元。“不仅人工成本高,而且再过几年,这些老人都种不动地了。”王伶俐意识到,传统耕作模式已经行不通,“机器换人”迫在眉睫,于是她在2015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农机设备。

“农机替代了人力,合作社里的固定员工缩减到5人,到农忙时我们只需要20多个临时工。”王伶俐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个人每天只能插1亩地秧苗,人工打药施肥每人一天也就完成5亩田地,现在一台插秧机每天可插60多亩地,无人机植保一天更是可以达到400亩。“现在200元一天的人力都不太好请了,而一个机手我每天只需付给他300元。”

尝到甜头的王伶俐,加大了农机投入。经过几年的积累,插秧机、拖拉机、植保机、烘干机、装载机……合作社各类农机设备已经有 23台。在一系列现代化农机助力下,她所管理的土地已经实现了水稻生产从育秧、播种、施肥、植保到收割、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

“因为机器种植效率高、质量好,机械化生产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王伶俐介绍说,2015年开始,合作社为周边农户的粮食生产提供“保姆式”服务,现代化农机作业服务周边农户面积已达到6000余亩。

“我们合作社一产有了,二产也有了初加工,我最近在思考如何延长产业链,把我们的乡村旅游做起来。”蒸蒸日上的事业,让王伶俐充满了干劲,她越发喜欢现在的行业。展望未来,她说:“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在乡村找到发展的舞台,为乡村振兴贡献出更多青春力量。”

新闻推荐

面向农村未成年人崇州打造“乡村少年宫+文明实践”新场景

崇州市街子镇学校师生为党献上寄语4月23日,由崇州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崇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崇州市教育局主办的“崇...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