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成都日报 2021-03-05 03:49 大字

青连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程并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夕阳西下的崇州鲜道·幸福里

高发敏 崇州鲜道·幸福里项目职业经理人

王仕锐 医联创始人、CEO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的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提到,成都将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提升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工资性收入

今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新增新职业岗位5万个、新设立科研助理岗位5000个。到2025年,新增实习见习岗位10万个、新职业岗位25万个。

今年,将开展劳务品牌培训500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5000人。到2025年,力争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300万,高技能人才占比保持30%以上。

今年将建设完善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个以上。

提升经营性收入

今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0家以上,建设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库,力争入库企业达到2万家。到2025年,力争市场主体突破350万户,培育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2-3家,力争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今年,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备案众创空间20家以上,上线各层次“双创”孵化器载体800个。

增加财产性收入

今年力争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6.5%以上,实现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作品版权登记15万件。

今年将实现成都“公募基金”牌照零突破,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超过500家,管理规模超过3000亿元。

缩小收入差距

今年力争实现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3%。

今年将为6000户新市民发放租赁补贴,完成托育机构登记备案120家以上。

未来五年,成都将推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到“十四五”末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70000元,年均增幅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0000元,年均增幅8.6%,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

一家企业的幸福:

我们在成都看到了更多机遇

在成都创业圈子,王仕锐是个名人。医联从诞生到如今走过6年时间,采访过王仕锐的媒体很多。谈创业、谈产品、谈情怀……

“谈这样的话题还是头一次。”记者将采访提纲发过去2天后,做好准备的王仕锐,围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的“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以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创业者身份,与记者进行了一次长聊。“这是城市为市民的谋利,也是成都企业发展的机遇。”他如此感慨道。

我们是成都产业发展的受益者

王仕锐从谈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开始了这次采访。

在他的蓝图中,医联是一个致力于搭建“有效、低价、可及”的慢病管理平台,提升了国内医疗的效率,帮助更多医生用专业的工具和标准化的管理治愈更多患者,也要帮助更多患者用更短的时间获得权威的诊疗和对疾病最完整的全流程管理。

行业对医联的最新估值,已经突破20亿美元。医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平台上已有超80万名注册医生、5万余名签约医生,构建起从患者筛查、复诊续方、送药上门、保险支付到院外健康管理的完整闭环。“6年多时间做成现在这样的规模,是符合我的发展预期的。”王仕锐真诚地说道。

“如果没有选择创业,我肯定会是一个好医生。”18岁确立起一生为医疗的志业,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本硕博八年连读后到美国做访问学者,现在看来,这段经历让他曾经在“做个好医生”这条路上顺风顺水。

说起创业初衷,王仕锐向记者讲述了他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的经历。国外的医生群体之间更多地通过专门的医生交流平台进行讨论,不论是交流疾病用药和器械使用情况,还是作为长时间高度紧张的临床工作后的情绪窗口,医生交流平台的搭建都为交流受制于高壁垒的医生们提升诊疗方案、有效平衡工作和生活提供了通道。回国的飞机上,一份医生社交平台的商业计划书出炉,医联诞生。

为什么选择成都?这个话题很多媒体采访时问过王仕锐。

“我是一个心怀感恩的人,我一直告诉我的小伙伴们,我们是成都产业发展的受益者。”王仕锐说,他清晰地记得成都各级政府在医联发展过程中的帮扶。创业初期,成都提供人才奖励以及办公场所的优惠政策,解决了初创期的后顾之忧。2018年,成都启动新经济百家企业和百名人才培育培养计划,医联连续三年获得“成都市新经济百家重点培育企业”荣誉称号。去年10月,医联代表成都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展现了成都数字经济、数字生态创新成果。

成都未来机遇会越来越多

为了做好这次采访,王仕锐专门打印了一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纸质版,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在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这里面提到了很多干货,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机遇。”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中提到——今年力争建设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库,力争入库企业达到2万家。”他说,医联作为成都本地的独角兽企业代表,见证了成都很多高新技术企业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也期待着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都诞生成长。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众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激增,满足了大多数人“不出门就能看病”的需求,医联成为疫情中逆势增长的企业之一。

“成都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中提到了很多举措。这些举措的结果会让市民腰包鼓起来。”王仕锐认为,未来,居民对于健康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在医疗健康产业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存在着巨大潜力。

同时,在他看来,人口老龄化、新经济发展等因素也在助推着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发展。“因此,虽然目前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市场潜在规模巨大。其中慢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并需要随着病程进展不断作出调整的综合管理过程,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及医疗资源的调度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王仕锐说,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在未来显现出的成效,会引导医联选择往服务模式更深、技术门槛更高、整合难度更大,最后对患者结果负责的区域去研究,力求对疾病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集结优质的医疗供给,通过中台给予合理调度,满足患者需求。

作为互联网创业企业,王仕锐对城市的产业发展环境尤为关注。他注意到,今年成都将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备案众创空间20家以上,上线各层次“双创”孵化器载体800个。“这些都让我们备受鼓舞,证明成都的创业环境会越来越好,未来机遇会越来越多。”王仕锐说道。

一个村子的幸福:

收入随着产业发展“水涨船高”

烟雨朦胧的湖面,一艘小船,一位穿着蓑衣的男子撑篙前行,湖畔旁的白色“帐篷”缓缓入境……这是高发敏的工作环境,也是崇州鲜道·幸福里的美丽意境。

今年春节前,幸福里林盘举行了首次分红仪式,现金入股和部分资源入股的股民现场分红30万元。这样的好事,对于过去的大雨村来说,是不太敢想的。2015年,大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4万余元,直到2018年才摘掉成都相对贫困村的“帽子”。

把农家乐变成田园综合体

2017年,大雨村谋划成立蜀禹农乡旅游专业合作社,筹资公告发出后不到5天,就筹集资金90多万元,再加上资产折资入股,最后筹集了约10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准备发展以“稻虾体验馆”为核心的休闲、垂钓产业。

2018年,“稻虾体验馆”基本完成,但并没有马上投用。村里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升级!把农家乐变成田园综合体。”

升级的想法要变现,光靠村集体可能干不下来,需要引入专业团队做项目合伙人。在外打拼30多年的村民高发敏难耐盛情,决定回村,“能够回乡干一番事业,我当然是乐意的。”

“职业经理人”制度能不能成功,利益分配机制是关键。经过民主决议,大雨村采取了“保底二次分红”机制。最初的合同,是约定每年营业额达到700万元后,则有保底分红20万元。每增加100万元营业额,则增加5万元保底分红。没想到去年5月开业到今年1月,鲜道·幸福里便实现了累计营业额1900万元,集体经济组织分红80万元。

大雨村产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中提到,“十四五”末期,成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0000元,年均增幅8.6%,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

“产业发展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抓手。”高发敏说,“看现在的产业发展势头,这(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简直就太容易了!”现在的鲜道·幸福里,已经打造成为一个集音乐、餐饮、民宿、研学于一体的川西乡村消费新场景:在竹林下品茶,吃碗简单却味美的豆花饭;在湖畔,坐在白色“帐篷”里边吃火锅边欣赏灯光秀及演出;在手工体验馆,体验当地手艺人教授的竹编小课堂……

“平均每天都有几万元的营业收入。”高发敏说,受鲜道·幸福里项目带动,周边几个林盘的村民都有意将房子腾出来搞开发,结合周边的健身步道等资源,还将开展亲子活动、对外拓展活动等。“未来大雨村的产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会有更多消费场景在这里呈现。”高发敏信心十足。

连线代表委员

做好收入增加“加减乘除”法

“成都的发展,我们是可以感受到的。作为在蓉央企,我们很有意愿与成都共发展,与成都的企业共抓机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程并强拿出一组数据,近三年来,企业员工收入每年都以超过14%的比例增长;去年中国五冶集团为成都解决就业人口近一万人;去年疫情期间,企业拿出近一亿元补贴在蓉员工……

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拓宽百姓充实“钱袋子”的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程并强认为:“让广大百姓的‘钱袋子’更快鼓起来,最根本的是要靠扩大就业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工资性收入;最关键的是鼓励支持发展,做大规模增加营业收入。”他希望,更多更好地发挥央企在成都发展中的“龙头”带动效应。“只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成都本地的小微企业、材料供应商机会才会更多,就业机会也就更多。”程并强说。

“继续增加收入,要做好‘加减乘除’法。”程并强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加”法,就是要把产业升级和提升就业质量结合起来,强化技能培训,推动实现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直接增加工资性收入。“减”法,就是要减少群众在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不断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切实减少群众医疗费用支出。“乘”法,就是要释放创业创造财富的巨大潜力,提高居民经营性收入。“除”法,就是去除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障碍,扫除百姓增收的各种体制障碍。

专家声音

从四个方面让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青连斌说,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把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成都决定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首条便是“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到“十四五”末期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这一部署和决策,抓住了收入是民生之源、提高收入水平是提升居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基础这一根本。”

青连斌说,收入是民生之源。把“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摆在十大工程之首,这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作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之首是完全一致的,说明成都市在制定“十大工程”时充分认识到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意义。

落实到具体层面,青连斌建议成都做好四个方面的事情:

首先,必须坚持发展改革富民增收导向,推动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劳动报酬提高同步。只有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才能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也只有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劳动报酬提高同步,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把“蛋糕”做得更大。这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劳动者贡献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促进工资合理增长。

其次,必须加快构建引导创新、鼓励创业的政策服务体系,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扶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体系,广泛布局创新孵化载体,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探索金融服务模式,形成多层次青年创新支持生态。另一方面,要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三,必须完善投资入股、产权交易等制度建设,有效保护股权、债权、物权和知识产权等财产权益。规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等形式获得相应投资收益。鼓励推广员工持股制。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依法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最后,必须综合运用好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手段,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特别重视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合理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更好地发挥第三次分配对缩小收入差距的独特作用,推动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

本报记者 赵荣昌 摄影 张青青

新闻推荐

崇州市街子镇卫生院 医院换“新装”

家庭与生活报讯(马丽记者王厚军)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新春的气息,贴春联、办年货,迎接牛年的到来,街子镇卫生院也...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