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鲜道·幸福里”看成都川西林盘的“再造”
为成都平原提供宜居乡村生态价值转化的可复制范式(上)
崇州鲜道·幸福里着力营造乡村宜居场景。
傍晚的成都崇州市重庆路沿线,在白头镇大雨村一片川西林盘的上空,五颜六色的灯光和音乐声划破了宁静:一湾湖水的岸边,一个个白色帐篷式的滨湖火锅包间,早已觥筹交错,充满了川西坝子独有的火锅香味;在竹林、菜畦间,孩子们在菜地里、小径上,追逐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这里是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的“鲜道·幸福里”林盘项目,7月上旬召开的成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动员会暨“西控”工作推进会将首个参观点位选址于此,并提出要在川西林盘形成各具特色的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提高引人、聚流、活商等作用的发展思路。
位于“西控”核心区域的崇州市,充分运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塑造以林盘为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遵循“一个林盘聚落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思路,以优美环境聚人聚商聚业,把乡村生态价值转化为农民增收实效。其中,白头镇大雨村实施的“幸福里”林盘项目就是较好的代表。
□农攀 (图片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破题 川西林盘的“留”与“再造”
前来鲜道·幸福里打卡的游客一拨又一拨,但林盘却不失清幽宁静。“在这里,可以探秘成都平原特有的川西林盘,看到川西林盘蝶变的生动演绎。”一位游客说。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特有的生态系统形式。林盘集合了生产生活功能,拥有树林、田地、河湖等原生自然资源,传承了天府农耕文明与巴蜀民俗文化,被誉为“陆地绿岛”。
此前出台的《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所有林盘在充分遵循“植绿筑景、引商成势、产业聚人”理念基础上,深度挖掘绿道、川西林盘的生态价值、生活价值和生产价值,坚持不破坏原有生态植被、不改变原有水系景观、不拆迁原有建筑遗迹的原则,通过动员群众进行原址重建、原屋修缮、原貌修复实施林盘打造,让田园、竹林、宅院、溪流和谐交融,生态、生产、生活功能有机集成,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崇州市在大雨村的发展中,坚持规划先行,向大雨村派驻经济专员,靠前指导村庄规划、产业规划编制和项目策划实施。全面梳理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历史遗迹、人文民俗等资源,建立集体资源资产清单。遵循“不大拆大建、不挖山填塘、不过度设计、不冒进求洋”原则,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治,最大限度保护原生态、留下原住民、保留原住房,保护乡村形态,传承乡愁记忆。
依托川西林盘自然生态美学人文价值,鲜道·幸福里将餐饮与音乐融合,引进成都伽地社区音乐厅资源,打造音乐盛宴、音乐咖吧、音浪火锅、灯光音乐秀、乐享悦舍民宿、米酒清吧等特色消费场景。项目联动精品林盘打造,带动了周边稻田小龙虾种养、民宿、烧烤、餐饮等新兴业态发展。
川西林盘的“再造”,在鲜道·幸福里得到了探索和论证。当地呈“五扁四院三沟”布局,现存川西林盘20个,通过“宜居宜业、产业联动、持续发展”思路,传承弘扬耕读文化,依托道明竹博小镇,打造出幸福里、读书台、高世扬老宅、旅游新村4个景区,形成兼具农事体验、美食餐饮、休闲民宿等都市农业功能和宜人宜居品质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社区。
探路 一个林盘培育一家规上服务业企业
作为曾经的贫困村,大雨村尝到了“生态价值转化”甜头:以林盘为依托,打造出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鲜道·幸福里,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让村民们的首次分红近在咫尺。
当地通过组建大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林盘内的旅游项目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到操作阶段,就是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和用于经营的房屋、建筑物、设施设备及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赋能合作社,同时吸引了当地居民以现金、耕地和林地使用权、闲置房屋等入股,并深化“补贴改投资”机制改革,争取到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等专项资金1450万元,运用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机制,把财政补贴资金量化为股份投资。
经济合作社的探索,让当地盘活了闲置宅基地、闲置用房和闲置集体建设用地,依托“产业+文旅”“产业+服务”等模式,引进专业化运营团队,通过利润返还和按股分红,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林盘经济产生的成效吸引了敏锐的投资者。村民高发敏是一名餐饮从业者,在外打拼30多年选择回乡发展,“能够在家乡干一番事业,我十分乐意。”
高发敏回乡时,又拉上了同村人杨剑飞。杨剑飞在外从事多年的传媒和音乐产业工作,“我可以把多年积累的优势资源导入到这个项目中”。
“合伙人”制度能不能成功,利益分配机制是关键。采取“保底承租、二次分红”社企合作模式,鲜道·幸福里保底营收700万元,合作社约定分红20万元,在此基础上营收每超过100万元,合作社再分红5万元。自今年5月开业以来,7月末即达成700万元的营收基数,截至10月15日营收已达到1100万元,预计年底有望突破2300万元,集体经济组织预计分红100万元以上。
针对分红所产生的收益,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间建立“33211”分配机制:“3”成收益作为农田资源激励股,用于资源入股群众的分红;“3”成收益作为资金激励股,用于现金入股群众的分红;“2”成收益作为项目实施运营管理费用,用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会计、出纳等人员工资和其他运营管理费用;“1”成收益计提为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公积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转增资本、弥补亏损和壮大村集体经济;“1”成收益作为公益金,主要用于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环境维护等支出。
在很多业内专家学者看来,通过引入企业以“折资入股+社员筹资+项目补助”方式,鲜道·幸福里的模式有效破解了“谁来带动”“如何投资”等问题,确立“一个林盘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定位。根据最新的统计显示,当地已经实现2000万元营收目标,同时给村集体带来100万元收入、带动200人就地就近就业,形成“212”带农益农机制。利用人气、发现商机,依托500亩稻虾养殖基地、2000亩粮油大田景观等资源,实施“一户一个致富项目”行动,一户一策帮助农户设计稻田小龙虾种养、亲子游、民宿、咖吧等新业态项目,走共同富裕之路,形成了以宜居乡村聚人、聚商、聚业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鲜道·幸福里的实践,亮点在哪里?白头镇党委主要负责人道出了自己的思考,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发掘川西林盘自然生态美学人文价值,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出“一个精品林盘(聚落)培育出一家规上服务业企业”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据悉,“幸福里”经验已在崇州推广深化,通过“片区开发、整体招商、一体运营”,对48个具备开发价值的特色林盘植入新兴消费业态,打造出天府竹博小镇、川派盆景小镇等5个林盘规上服务业企业。
承载 在川西林盘蝶变中的多重探索
成都市发改委提供的一份专报中,对鲜道·幸福里的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在川西平原的落地、产业功能区体制创新和川西林盘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走在前列。
探索“功能区党工委直管社区”新体制打造“经济特区”。大雨村作为试点村,围绕主导产业成立产业链党支部,主抓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功能区党工委向产业链党支部派驻经济专员,直管产业链党支部,把管委会抓经济工作的职能延伸到村(社区),最终实现“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探索BOD(build-operate-distribution)模式实现川西林盘生态价值转换。依托国际竹博小镇,吸引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项目补助等“合作共建”幸福里田园综合体项目,由专业团队“独立经营”,科学划定利益平衡点,实行“保底分红+二次分红”。
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六种模式,做好要素保障。在新经济新业态的引育实践中,探索出“集体建设用地、租赁、入股、就近修建安置房零星腾退、有偿退出、拆院并院”六种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模式。
2018年底,成都市发改委启动生态价值核算重大课题,从“川西林盘”这一具有特色的生态资源进行破题,“希望通过解剖川西林盘这只‘麻雀’,建立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技术体系,为推动川西林盘绿色发展和价值转化奠定基础。”白头镇党委负责人认为,鲜道·幸福里在这一课题的探索中,可以作为一个“标本”。
此外,白头镇党委遵循“先策划后规划、不设计不建设”的原则,在大雨村布局特色餐饮区、特色民宿区、观光体验区、文创休闲区、高世扬院士纪念馆区,为村庄建设和项目招引划定区域和重点。建立项目评价机制,村支两委、驻村经济专员组成评价小组,按照文化契合度、产业黏合度、资源兼容度、生态容忍度、环境相融度、内容丰富度、市场响应度、原住民参与度“八个维度”,对招引项目进行评价,对不符合需求的项目“一票否决”,确保项目高质量引进、业态合理化布局。
新闻推荐
第四届四川村长论坛开幕2020四川名村50强公布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史晓露)10月22日,第四届四川村长论坛暨村社发展...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