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之乡织新景

成都日报 2020-09-21 00:53 大字

翠竹如烟的林盘堪称川西坝子一景;由这万竿翠竹生出的竹编制品则以其种类繁多,花色丰富闻名遐迩。崇州市道明镇便是历史悠久的“竹编之乡”。记得刚参加工作,道明竹编就使我长了见识。1978年8月,几位丹麦客户在我单位购买了价值上万元的道明竹编制品。竹椅竹凳竹提篮,竹扇竹帘竹凉席,竹筷竹梳竹花篼,竹篓竹筐竹筲箕……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把一辆成都“130”货车塞得满满当当。“外国来了大买主”,漂洋过海到北欧——道明竹编由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曾久闻“竹编之乡”大名,却多年未得前往,不久前才终于踏上道明乡土。这天上午,晨雨歇息,阴沉的天空露出了片片瓦蓝,阳光缕缕,穿透竹林,辉映着竹叶上的滴滴雨珠,翠竹拥抱的道明竹艺村仿若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彩画。纵目四望,眼前便有一间粉壁灰墙的小屋,屋旁绿竹一笼,屋后幽篁一丛。门外,一个三层竹橱依壁而立,满置筐、篓、篮、篼等精巧的小型竹编。门边,两只竹编熊猫憨态可掬,平添几分意趣。从壁上告示得知,此屋乃是“竹编手工艺体验处”。进得屋去,展柜中的精美竹编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一位村姑正在专心编织。我问:“这些竹编工艺品都是采用道明的竹子么?”“是,主要是慈竹和金竹。”又问:“从事竹编的都是本村的村民么?”“都是。”回答言简意赅。大约是怕打扰而耽误手中的活路,她遂建议我到“游客服务中心”去,那里有人专门接待采访者。

史料记载,崇州道明竹编始于秦代,已历经2000多年漫长岁月。然而,很长一段时期里,只是村民农耕之余的家庭副业,产品大多摆进了日杂商店,以此挣得聊补家用的小钱。今番初到竹艺村,村姑提到的“游客服务中心”,便使我隐隐触摸到这千年“竹编之乡”,合着“天府新林盘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那时代节律的脉动。

在绿荫四合,竹趣盎然的村里穿行,我很快寻到了“游客服务中心”。这是一幢青瓦顶灰砖墙,颇似川西农舍的平房建筑,最吸引人眼球的却是门旁那“成都市中业乡村发展设计院”“澳大利亚竹业研究院崇州研究中心”和“成都川西林盘培训学院”3块牌子。仿佛在告诉我:道明人手中虽然编织着积淀先辈传统的竹器,但视野却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目光正瞄向更长久的未来。

我的感受在与服务中心高先生的交流中得到证实。他说,目前村里已有竹制品加工、竹编销售、文创产品、餐饮、民宿酒店、农副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等多种业态。竹编产销齐头并进,村民收入节节攀升,竹艺村发展乡村旅游成效彰显。

漫步竹艺村,竹编博物馆令我怦然心动。一个高约3米、长约6米,形似喇叭的竹编拱廊直通入口,于精工细作中透溢出宏大气势,凸显竹艺村独具的特色和不凡的工艺。博物馆空间不大,但展示的作品却形象地诠释了道明竹编从清初至当今300余年间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既有篼、篮、盘、瓶、盒、灯等传统经典的立体日用竹编,亦有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出的字、画等平面竹编,以及茶具、酒具等瓷胎竹编,奇巧多姿,工艺精美。庭院里,一只栩栩如生,展翅欲飞的硕大竹编蝴蝶,不啻为道明竹编与时俱进,已然走向大型户外公共艺术品和酒店、家居装饰新形态的生动宣示。

千年竹编之乡,今朝更织新景。

温月(青羊区)

新闻推荐

车祸昏迷 少年奇迹苏醒

8月29日,当笔者在崇州二医院见到晨晨(化名)时,他正做着康复训练。几个月前,一场车祸导致晨晨昏迷不醒。在昏迷3个月后,7月10日,...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