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崇州全域旅游
走进蜀门重镇,一步一景、步步生景
“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自然禀赋是崇州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生态本底。
市民在罨画池尝试宋装体验。
以旅游合作社为主体打造的文旅项目———“鲜道·幸福里”景色。
雪山、草甸、森林、湿地、田园——4000米海拔高差孕育了成都崇州市的多样生态景观。
紫竹遗址、双河遗址、罨画池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川唯一、全国独特的“古镇金三角”群落——4000多年文明史让崇州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
近年来,秉承“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理念,崇州把全市划分为“山地生态涵养区、康养旅游集聚区、现代农业功能区、田园城市核心区”四大主体功能区,分区协同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和产业跨界融合,努力探索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绿色新路。
2019年,崇州旅游综合收入达 76.5 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6.9%;旅游业带动全市劳动力直接就业比重为18.4%,农民因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17%。
“绿色”又“生态”,“富民”又“强市”,这既是崇州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全域旅游呈现出的美好结果。
□文君(图片由崇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顶层设计 标定全域旅游发展“压舱石”
1090平方公里——这是崇州的面积数。如何在这10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营造一步一景、步步生景的“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画面?
顶层设计是保障。崇州将1090平方公里划分为四个主体功能区,分区确定旅游主题、建立准入标准、布局旅游项目,努力构建形成以“古镇度假游、乡村休闲游、山地生态游、工业体验游”为核心、差异协同、特色互补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一方面,崇州对标国家4A级景区标准,出台了《崇州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全域旅游产业引导政策》等政策法规,推进发展全域旅游;另一方面,组建文旅集团,以“领导小组+功能区+投资公司”为运作模式,以“一个平台、三个实体、四个联盟”为融合发展方式,实现了全域旅游资源的专业一体化运营。
今天的旅游者,尤其是年轻的旅游者,旅游出行目的地的选择早已不是单凭景区的名气和距离来定,他们还要考虑旅游体验的舒适度。
为优化提升全域旅游环境,崇州以游客体验为导向,建成42公里特色旅游廊道,新改建旅游厕所200余座,打造智慧旅游集散、游客服务、智慧旅游大数据“三中心”,实施城乡环卫、城乡供排水、全域公交“三个一体化”,构建高品质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与此同时,崇州还构建了专业化的旅游监管体系。建立综合执法局、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市场监管旅游分局“1+3+N”的旅游综合执法体系,探索实践的“大数据重塑大盖帽”智慧综合执法模式在全国推广。
创新思路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蓄力成势”
没有名山大川的崇州,如何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唯有创新路径,才能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从背靠“大青城”发展古镇游开始起势,到以大田景观为基底发展乡村旅游逐步蓄势,再到以“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思路推动整体成势,崇州逐步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特色、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旅游发展新路径——一路走来,每一次突破,都源于思路的更新、模式的革新、路径的创新。
一方面,以“旅游+”为核心,以东方稻创达沃斯小镇等6个特色镇、严家弯湾等5个旅游型林盘为载体,崇州推出了“鲜道·幸福里”“历空山·道明”等30多个新消费场景,塑造了一批“小而精、小而美”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旅游新品牌。
另一方面,崇州坚持“大项目带大产业”思路,21个总投资679亿元的重大旅游项目中,包含了100亿元级项目3个、30亿元级项目5个,包括投资均超百亿元的陇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元通“熊猫古镇·理想新城”等,它们将加速崇州全域旅游品牌的升级迭代。随着这些项目陆续呈现,可以预见,崇州旅游将加快从“乡村游、观光游”向“度假游、深度游”转变,预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3天以上。
今天的崇州,“岷山晴雪、茂林镜湖”“古镇聚落、街巷生活”“景田修竹、共营共享”“四季罨画、智慧崇州”的全域旅游愿景正加速呈现。
今天的崇州,正锚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目标,聚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奋力为四川旅游经济强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近日,尹某代表4名农民工当事人向崇州市法院河西法庭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原来,该院利用“云庭”平台审理一起追索劳...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