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尤:二十年“鸟人”鸟事

成都日报 2020-06-08 00:48 大字

兴隆湖:远方来客黑喉潜鸟(2020年四川鸟类新记录)

黄腰柳莺

棕腹啄木鸟

蒋蓝摄

东坡清水河,白鹭家园

本报记者 蒋蓝/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嘉宾

沈尤,成都观鸟会理事长、四川旅游学院生态旅游研究所所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两个专家委员会——世界保护地委员会(WCPA)和教育与传播委员会(CEC)委员。1975年生于崇州,2001年毕业于成都大学中文系,2004年与志同道合的爱好者创立成都观鸟会,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观鸟推广、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工作。2018年被评为四川首届十大“绿色先锋”,2019年被评为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

提要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今天,成都有观察记录的鸟类超过500种,麻雀、珠颈斑鸠等留鸟越来越容易被市民观察到,一些从未在成都历史上出现过的鸟种正不断刷新成都鸟类调查纪录。这些数据,反映出成都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和成效。

因观鸟而识鸟,因识鸟而爱鸟,因爱鸟而惜鸟,因惜鸟而护鸟,随着成都平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成都的观鸟爱好者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观鸟胜地。

沈尤认为,观鸟就是最大的生态旅游项目,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观鸟的本质就是人类看自然、懂自然,更加善待自然。

对话

成都的野生鸟类生存环境总体向好。2004年,调查统计为385种鸟类。到2020年第一季度,接近500种。可以预计,本年内的调查统计会突破500种。这些鸟类涉及野生鸟类6大生态类群:猛禽、攀禽、鸣禽、涉禽、游禽、走禽。可以说,成都出现的500种野生鸟种类已经与整个欧洲相当,而四川省目前发现的757种鸟类,已相当于北美洲的鸟类数量。

观鸟:植入生活的文化产业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如何与观鸟结缘的?

沈尤(以下简称沈):我在大学期间热衷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前后去三江镇、漩口镇等地调查,特别是去若尔盖进行畜牧业与草地沙化调查后,接触到大量野生动物。我注意到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网站上有一个“观鸟专区”,聚集着国内外众多自然环保者,他们因观鸟而识鸟,因识鸟而爱鸟,因爱鸟而惜鸟,因惜鸟而护鸟。我深受感染,很快融入其中。

我在若尔盖调查写成的科研报告参加了2000年成都大学生科技节,获一等奖;2001年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科技挑战杯,获三等奖。由此我接触到很多地质、植物、动物方面的专业人士,眼界也打开了。我发现鸟类无时无刻地昭示着自然与人居的微妙关系,在这场博弈中,鸟儿就像是一根拔河绳子上的标识。

记:那时候观鸟并不怎么流行。

沈:国人知道“观鸟”一词,应归功于2002年12月在洞庭湖举办的全国观鸟大赛。有一位别称叫“高山兀鹫”的成都人参加了这次大赛。我和夫人也是因观鸟而结缘的,我俩后来找到“高山兀鹫”,决定发起成都观鸟会。2004年11月1日,成都观鸟会正式成立,70多名会员很快投入了观察、记录鸟类的义务工作,积极准备第一届成都观鸟大赛。

记:观鸟大赛主要比赛什么?

沈:4人为一组,一共分为40个组。规定在48小时内,用望远镜观察野生鸟类,拍照后并予以生物辨识,详细记录鸟类的观察笔记。评委根据这些标准,评选出在规定时间内发现鸟类最多的小组为优胜组。

我们后来与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等单位合作,在崇州市北塔湖、成都北湖公园等地相继展开了观鸟比赛,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关注和参加。其实,一次群众参与度较高的比赛,就等于完成了一次成都市的野生鸟类摸底调查。至今成都观鸟大赛举办了8届,限时观鸟赛举办了6届。从2006年开始,我们举办了“中国(成都)观鸟节”,已成功举办了8届。

记:为鸟请命,继而扩展为自然请命,这是一个鸟类保护组织的使命。

沈:我们的目标是要在成都市培养100万名爱鸟人。我们进入几十所小学校,编发了《自然讲解员手册》《成都市中小学可持续教育项目汇编》,进一步激发了中小学生的爱鸟情感。保护鸟类是快乐的事,认识鸟类让人头脑充实。成都观鸟会现有一百多名会员,但在成都发展了成千上万的观鸟爱好者。四川大学一位退休教授,常年驻守在川大湖边,现场讲解鸟类知识。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师胡英,常年驻守浣花溪公园,李明先生常年驻守成都植物园、动物园等地……每个爱鸟人就是一个传播人。目前四川有七八个活跃的观鸟会,除了成都,还有绵阳、泸州、乐山等地,近20年来专业观鸟在四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100万观鸟爱好者潜藏着巨大的文化消费。

沈:2011年,美国有4700万人观鸟,贡献了1070亿美元的产值。100万观鸟人,如果每人在观鸟过程里产生1万元的消费,就有100亿元的社会价值。

鸟类也在适应城市格局发展变化

记:过去二三十年里城市可见鸟类并不太多,近年来打造公园城市,大力保护生态,湿地多了,鸟儿才逐渐迁徙而来。

沈:不过野生鸟类在一个区域生存有着物候学的深刻原因。以前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有一个数量庞大的观鸟群体在调查统计鸟的种类,比如三四十年前,成都乌鸦很多,一早一晚,成群而过。现在城市清洁了,垃圾少了,乌鸦也少了,但还有4种乌鸦在周边乡野生存。再比如最常见的麻雀,它是洞巢鸟类,总是利用林盘或在城市的青瓦房脊间筑巢,现在城里很少有小青瓦建筑了,它们就在公园林地、湿地找到了家。历史上燕子与人居关系更为紧密,锦江两岸均是石头堡坎,堡坎间有很多紧急排水小口,现在就成了淡色崖沙燕的理想居住地。这些都说明鸟类也在适应城市建筑格局的变化。

记:成都每年迁徙而来过冬的鸟很多吧?

沈:世界上有8大候鸟迁徙通道,其中3条在青藏高原东麓,这就包含成都平原。这3条候鸟迁徙通道分别为:西线:大小凉山系—邛崃山系—若尔盖湿地(沿大渡河),其中若尔盖湿地为高原夏候鸟迁徙的目的地之一;中线:川南—龙泉山脉—秦岭(沿长江、岷江);东线:川东平行峡谷(沿嘉陵江、渠江、诺水河等)。中线和东线是跨省、跨国候鸟的迁徙通道。据四川省林业厅监测,近十年来能够监测到的过境候鸟分别为雁鸭类、猛禽类、雀行类等5大类,记录在册的鸟类700余种,在国内仅次于云南。四川境内沿江河和山脉保留有大片森林、湿地,这些是候鸟在迁徙途中极好的休憩场所,也是天然的食物获取地。成都天府新区的兴隆湖拥有4500亩水面,加上2000亩以上的鹿西河湿地,成了成都水鸟最为密集的区域,每年有超过3500只水鸟在此聚集。

成都平原水鸟有7目21科121种,其中迁徙、越冬水鸟97种,占记录水鸟的78.23%,另有13种漂鸟记录。在百余种迁徙、越冬水鸟之中,有极危(CR)鸟类,还有红胸黑雁、大红鹳、红喉潜鸟等罕见漂鸟,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3种,二级重点保护名录的有10种。成都平原湿地迁徙、越冬水鸟聚集数量的峰值或能以10万计。而在成都市范围内过冬的水鸟至少3万只左右,比2019年增加近万只。2020年1月,在兴隆湖观察到的黑喉潜鸟为四川省鸟类新记录。

记:近年媒体报道成都兴隆湖、大熊猫基地、金堂以及德阳、岷江眉山太和段等多地发现了青头潜鸭……

沈:2017年由成都观鸟会等机构发起并组织的“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在成都、德阳、眉山等市的14个区(市)县同步进行。针对成都平原如此大规模的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尚属首次。本次调查共记录水鸟5目8科34种,占成都平原现记录121种水鸟的28.1%,占成都平原现记录越冬水鸟种类的50%。青头潜鸭是全球数量不到千只的极危鸟类,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物种,在岷江眉山太和段被记录到,后来在成都兴隆湖、大熊猫基地、金堂、德阳多地也有发现,但发现数量不超过10只。

本次调查共记录水鸟累计2490只,其中,骨顶鸡、白眼潜鸭、小鸊(pì)鷉(tī)数量相对较大。在西河崇州城区段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角鸊鷉,在青衣江洪雅城区段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

生态、生产、生活 “三生共赢”

记:你刚才提及古代的物候学,的确,存在一个“蜀地物候学”。

沈:望帝春心托杜鹃,就是蜀地鸟类物候学的明证。我的老家崇州一带,也把常见的白鹭称为白老鸹、老鸹。农民根据白鹭的出没总结了很多规律,比如说:“一鸹晴,二鸹雨,三鸹四鸹发大水。”这就是一种鸟类的物候学。

记:近两年来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新增绿地面积3885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9.9%,水系面积大大提升,这些地方都成了鸟儿的广阔乐园。

沈:反映湿地环境的健康状况,野生鸟类的丰富性是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水鸟的聚集主要有3个因素:水里食物多样性、水域宽广性、环境安全性,缺一不可。水鸟主要以鱼虾、水草和水生物为食,食物充足说明水质环境优良,水文环境健康稳定。

记:如何通过观鸟行为带来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沈:我们到乡野观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群众的观念。村民知道我们是来观鸟,会产生一些吃喝、住宿的消费,他们由此受益,就不会再去打鸟,也不会砍树。反之,就没有生意了。这样一来就达到了保护鸟类栖息地的目的。

我刚才提到淡色崖沙燕利用河道堡坎的排水口筑巢的事情,说明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应该考虑为野生鸟类的生存预留一个空间。打造的景观只是景观,要让人造景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就应该重视物候特征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观鸟最终要产业化,才能更加系统性地在一个角度和一定程度解决传统生产与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对于观鸟的生态旅游,我的理解是:自然生态及其伴生的文化,满足人们精确消费、深度体验之需求,并通过专业服务,产生环境、社会、经济三重效益的旅游活动。可以说,观鸟就是全球最大的生态旅游项目,因为人群最多。

最重要的是,以平等和尊重的方式来观鸟。观鸟的本质是看自然,而看自然的本质是看人类自己,看人们对待大自然的方式和人的文明程度。观鸟人越多,对鸟类及其栖息环境了解得越多,懂得越多,也会更加善待大自然。

手记

2020年5月30日 成都

近年来,沈尤在媒体上的出镜率极高:或者跋涉在荒野间寻鸟,或者在成都几十所学校向学生讲解鸟类文化,或者通过“观鸟大赛”展示成都鸟类的多样性……这位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被誉为“鸟人”的奇人,观鸟二十载,无论再忙都会挤出时间去各处观鸟、考察鸟类栖息环境,一谈到鸟儿,他就激情四溢……

这日上午,我和沈尤在望江楼公园临江露天茶馆落座,看到白鹭、灰鹭翔集于江面,有鸢在蓝天下盘旋,竹林间麻雀、喜鹊、灰鹡鸰跳跃不已,几只斑鸠根本不怕人,在我们茶桌附近踱步……

沈尤说:“鸟的背后是大自然,野生鸟类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晴雨表。”

鸟类的活动状况标志着一个地方的气候、生存环境、食物和繁殖条件以及安全要素。不同的鸟类对应不同的生态类型,比如适应在浅水生活的鸟类就指示着湿地的生活环境;而繁殖条件则显示这里有没有营巢繁殖的环境,或者较少的人为干扰。

通过20年不断地观鸟,沈尤感受到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变化:“环境变好了,我们观鸟的‘遇见率’在不断增大……”

谈到古蜀时代的鸟崇拜,沈尤话锋一转,谈到著名的金沙“太阳神鸟”,“很多学者以为神鸟可能是金乌或者白鹭,据我多年的田野观察,因为‘金沙神鸟’的生物学来源,我认为可能是火烈鸟。”

可以说,内陆的成都对火烈鸟既熟悉也不熟悉。

沈尤说,出现在成都平原的火烈鸟,往往具有一个明显的物候学特征,那就是它出现的时机——在强烈的寒流袭击平原之后。气温骤降,太阳终于出现,温度开始回升。来自哈萨克斯坦方向的火烈鸟浑身火红,神灵一般出现在成都平原寒冷的十一月份,最多停留一个月,自然会跟古人留下“光明使者”的强烈印象。“有一次我在广汉鸭子河见过1只火烈鸟,另一次在金堂沱江边见过6只。从‘太阳神鸟’金箔来看,神鸟的三爪造型非常清晰,完全不同于乌鸦或者白鹭。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一件出土的铜璧上,同样有火烈鸟一模一样的造型。也就是说,古人把神鸟的‘三爪’误会为‘三足’,可能是缺乏观察造成的。”

鸟类崇拜在古蜀与楚文化当中都得到了极大彰显。古蜀柏灌、鱼凫与蒲卑诸王族均以某种鸟命名,有的可能以鸟为图腾。鸟图腾信仰在古蜀族群文化的整合中曾发挥重要作用。成周之会,蜀人以其所崇之鸟——文翰进献,与周王室构建了联盟关系,周人亦借此实现了权力的整合。古蜀鸟图腾与鸟崇拜兼有族群文化整合与族际文化交流的双重功能,体现着古蜀先民对不同人群间关系的认知和处理,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方式。而把野生鸟类的生存环境与历史联系起来,可进一步探索天人合一、水旱从人的天府文化。

新闻推荐

引领鳗鳅市场 小伙跨行致富

张静正在投料。台湾鳗鳅。□本报记者朱梦蝶文/图5月25日,在崇州市集贤乡山泉村骏景鳗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负责人张...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