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 望丛杜鹃正盛开

成都日报 2020-04-20 01:16 大字

扫一扫更精彩锦观APP

望丛祭祀十分庄重,尽显传统文化本报资料图片

一年一度的望丛赛歌会热闹非凡本报资料图片

新津花舞人间杜鹃花海

陈蕙茹/文 图片及部分文字资料据成都市植物园

暮春百花陆续退场,满山遍野的杜鹃花迎来了一年中最妖娆的时节。全世界的杜鹃花约有960种,但唯有蜀地的杜鹃,在“望帝啼鹃”的神话中,在诗词里盛开了千年,令世人感怀。望帝教民务农,继任者丛帝率民治水,人们感念二帝,修建了望丛祠,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和端午前后,都会前往祭拜,怀古咏今,对唱山歌,逐渐形成了赫赫有名的郫都望丛赛歌会。2011年,这项汉民族唯一的赛歌节会民俗活动列入了四川省非遗保护名录。赛歌期间,望丛祠内歌声此起彼伏,飞过杜鹃花丛,一直飞到望帝和丛帝的墓前,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种花

花中此物是西施

杜鹃花是杜鹃花属植物的统称,杜鹃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又是我国三大天然名花(杜鹃花、报春花、龙胆花)之首,盛开时花朵繁茂,有“花中西施”之美誉,白居易赞美杜鹃“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中国植物志》记载,杜鹃花属全世界有900余种,我国是世界杜鹃花属植物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拥有最多的杜鹃花种类,约600种,仅我国云南、西藏和四川3个地区的杜鹃花植物就占世界种类的40%左右。

杜鹃花品种分为毛鹃、东鹃(二者合称春鹃)、夏鹃、西鹃和高山杜鹃5大类群;花色明艳,有红、白、紫、黄、绿、蓝、粉、复色等,仅红色还可分出鲜红、淡红、杏红、紫红等,最常见的是娇艳如火的红杜鹃,白居易赞其“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描绘了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胜景。晚唐诗人曹松也有一首《寒食日题杜鹃花》:“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以火焰喻杜鹃花的勃勃生机。

杜鹃最早见于记载,是从中原到岭南广泛分布的“羊踯躅”,也叫闹羊花。这是一个开黄花的有毒种,很早就被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病症,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就有收录。东晋前后,杜鹃花因与石榴花颜色相似,也被称为“山石榴”。

唐代“山石榴”逐渐被称作“杜鹃”。白居易在《山石榴寄元九》中写道:“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杜鹃花开满山红艳,又赢得新的芳名——“满山红”“映山红”。而映山红得名很可能源于晚唐四川,宋代《格物总论》称:“杜鹃花一名山石榴,一名山踯躅,蜀人号曰映山红。”

成都海拔落差大,野生高山杜鹃较多,主要观赏地有都江堰市龙溪-虹口保护区、大邑县西岭镇西岭雪山风景区、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崇州市鸡冠山乡西北境内)和彭州市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期从每年3月中旬持续到6月。

“迷弟”白居易 川鹃品种佳

杜鹃花开时,云蒸霞蔚,赏心悦目,从唐代开始即为众多名士欣赏和栽培。著名诗人白居易贬谪江西九江时,对杜鹃花情有独钟,连第一次杜鹃移植失败和后来的养护成功都浓墨重彩留下了诗篇记录,着实有趣。他特意从庐山挖花丛回来栽培,在《喜山石榴花开·去年自庐山移来》兴高采烈地写道:“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时树。……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与其年龄相仿的著名政治家李德裕同样很喜欢杜鹃花,他潜心经营“平泉山居”时,精心引种了杜鹃和黄杜鹃,还兴致勃勃写下《二芳丛赋并序》。其《序》写道:“余所居精舍前,有山石榴、黄踯躅,春晚敷荣,相错如锦。因为小赋,以状其繁而焉。”

杜鹃花在宫廷也颇受欢迎。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写道:“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昭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进入宋代,杜鹃花在很多城市传播开来,尤以浙江常见。苏轼《菩提寺南漪堂杜鹃花》:“南漪杜鹃天下无,披香殿上红氍毹。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阆苑归西湖。”

明代以降,杜鹃的栽培更为广泛。据王世懋的《学圃杂疏·花疏》记述,江苏的栽培种从浙江传入,不易栽培。当时杜鹃已开始盆栽,《长物志》记载:“杜鹃,花极浪漫。……花时移置几案间。”而《遵生八笺》记载四川产的种类最好:“杜鹃花三种,有蜀中者佳,谓之川鹃,花内十数层,色红甚。”清道光年间成书的《桐桥倚棹录》里,提到了“洋茶、洋鹃、山茶、山鹃”,说明此时已引入国外品种栽培。

如今,新津的花舞人间是亚洲人工培育杜鹃花的最大观赏地,一年一度的杜鹃花节已拉开帷幕,有近百个品种,500多万株,经过20余年精心培育的杜鹃花瓶、杜鹃花树、杜鹃花柱是全球独有。郫都区蜀国鹃都生态农业产业园今年的杜鹃花展也已开启,上万株的杜鹃花次第开放。

咏花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在汉字中,是一个涵义丰富的奇妙词汇。杜鹃是花,是鸟,也是神秘莫测的传说。

传说,2700年前的西周末年,望帝杜宇在今天的郫都区建立了蜀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首都——杜鹃城。杜宇教民农耕,死后那一缕精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春耕时,天地间回荡着杜鹃的鸣叫,一声声“布谷”催农人耕种,口中滴血化作满坑满谷的花朵,灼灼欲燃,唤为杜鹃花。

传说经过长期的演绎,形成了罕见的花鸟同名,皆称杜鹃。“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南唐成彦雄《杜鹃花》)的形象定格在了中国文化中。再比如南北朝诗人鲍照的组诗《拟行路难》“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韩偓《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杜甫结庐草堂时也留下《杜鹃》《杜鹃行》诗:“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李商隐的《锦瑟》,含蓄深沉的意象,浓烈真挚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说蝴蝶必提庄周,谈杜鹃必悲杜宇,“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成为这一关系最美的绝唱。

“望帝化鹃”的民间传说,附加上很多人世间的愿望,幻化出文人笔下不胜枚举的情感寄托,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杜鹃情结”,历代诗词歌赋有上千首之多——

李白晚年漂泊在江南,在安徽宣城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便想起了蜀中的杜鹃鸟,遂写《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杨万里《晓行道旁杜鹃花》云:“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遍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自征人泪滴成”,意在诗中,更在诗外。这些诗文的强烈渲染,将杜鹃花与杜鹃鸟,同游子思归、眷念家乡等情绪联系起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鹃啼血,是一个令人心惊的意象。大量关于杜鹃花的诗词,都赋予了浓厚的悲情色彩。比如温庭筠的词《河渎神》:“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真山民的《杜鹃花》:“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寄兴亡,哀以思,让人有痛彻心扉之感。

杜鹃花的热烈壮阔也是传统审美的主流。唐代杜牧的诗“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道出了杜鹃花装点江山、美人之妙。杨万里借咏杜鹃花“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寄托淡泊名利、向往自由生活的理想。明朝大文人杨升庵虽贬谪云南,但《滇海曲》云“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不改风骨。仁人志士们更以杜鹃花蓬勃顽强的精神鼓舞斗志,帅开甲烈士就义诗云:“记取章江门外血,他年化作杜鹃红”。

天府文化生生不息

蜀地的杜宇化鹃、杜鹃啼血传说,经文人百转千回的解读,更添一种在泥土上生长的诗意。每年春耕时节,蜀人听到杜鹃鸟鸣就说:这是我们望帝的灵魂,在叫我们种地了呢。杜鹃啼血,是农耕的信号,是望帝在给农人以劳动的鞭策。

这是蜀人的历史和乡愁。按照古蜀王国的演进序列,杜宇是蜀地的第四位统治者,商周时期代鱼凫而王。其事迹大多源自古蜀历史最重要的两个古代文献: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和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杜宇在位时,以川西平原为腹心地带,最北到达了汉中,疆域广阔,势力强大,但更得民心的是“教民务农”。杜宇积极推广水稻技术,逐水草而居的蜀民过上了安居生活。杜宇晚年,洪水泛滥成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患,帝遂委以政事,禅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开明就是蜀地的第五位统治者丛帝。

望帝和丛帝,都是历史和神话中共有的人物。望帝在蜀地首创了按农事季节耕种的制度,被后代奉为农神。丛帝是李冰之前,岷江流域的最初治理者。二帝遗爱在民,把古蜀国带进了灿烂的农业文明,被尊为“开天府之师”,为后人尊祀。千年绵长的光阴里,蜀人感念先祖,也不会停止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坦然开放、敢于创新的性格特质,成就了一祠祭二主的祀祠——望丛祠。望丛文化是古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孕育出天府文化生生不息的优秀基因。

新闻推荐

各地深入开展“春雷行动2020”

重拳出击治乱象凝心聚力护民生在为期100天的“春雷行动2020”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行动中,四川省市场监管系统围绕“重...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