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将”杨遇春 身经百战归虎山(下)
杨遇春﹃宫保府﹄(崇州博物馆)。
《崇庆县志》记载杨遇春事迹。
道光皇帝御赐杨遇春匾额。
道光皇帝像。
杨遇春紫光阁画像赞拓片。
□杨虎 文/图
白莲教,可谓杨遇春一生的疼痛。
嘉庆二年,三十五岁的团级军官杨遇春遭遇了横贯湖南湖北、陕西四川,长达近十年的白莲教起义。
跟随额勒登保、德楞泰等满族统帅平息白莲教起义后,他又率兵平息了河南天理教起义和陕南山中厢工(木材运输工人)起义,因军功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受到了皇帝的召见。大清仁宗皇帝问:“此前,湖北、陕西、四川三省军务,为何延至十数年之久?现今两次军务,即河南教匪、陕南饥民之乱,为何蒇事(解决)之速?”杨遇春沉吟片刻,答:“有专责则事易。”嘉庆点头赞许。
壹
天灾人祸
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
作为大清王朝反腐第一帝的嘉庆,接手的固然已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病摊子。而清末民初的文人徐珂所编撰的《清稗类钞》将白莲教起义归咎于几个首领,并将他们刻画为陈胜吴广式的草莽枭雄,显然更加失之脸谱化。他说:“川楚教匪初起时,以刘之协、姚之富、齐王氏为教首,三人皆枭雄。齐王氏又号齐二寡妇,美姿容,擅谋勇。其余如冉天元、王三槐等辈,亦皆一时凶悍。至若其中谋士,出奇制胜,使王师疲于奔命者,则以徐亮基称最。亮基字慕奇,成都拔贡。少负奇气,倜傥不羁,或以狂生目之。居恒窃慕诸葛亮、刘伯温二人,因取以为名,自号小诸葛。与冉(天元)同里,冉本富家子,豪侠任气,后为门客煽惑,遂从教匪起事。亮基闻耗而起曰:大丈夫得时则驾,机不可失。仗剑往说之。冉大悦,署为行军参谋。用其策,号令川东北群寇,横行数省。”
白莲教的起事有着极为复杂的背景。乾隆五十年以后,湖北连年水祸:乾隆五十三年,荆州地区“江水泛涨,冲溃堤城”,大水从“两路入城,水深丈余,两月方退,官舍仓库俱没,军民淹毙无算”。同一时期,该省公安、石首等地连年遭洪水的侵袭,收成减半,瘟疫横行,人口“大半逃亡”。乾隆五十九年,襄阳地区发生大水灾。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到湖北、四川、陕西交界的深山老林中寻找出路。与人民沦为鱼鳖之食相反,乾隆末年,四川接连大旱,土地龟裂,颗粒无收,贫苦农民拖儿带女往通南巴大山中寻找生路。
昔日温顺的庄户人家顿时沦为惶然无计的流民。
历史上,人祸与天灾总是如影随形。乾隆六十年,湖南、贵州苗民爆发起义,清廷财力骤然吃紧。由于湖北、四川二省邻近湖南、贵州,两省负担尤为重。然而地方官充耳不闻,反而“赋外加赋”,以致“今日州县之恶,百倍于十年、二十年以前”。为增加财政收入,清廷采取严禁“私盐”、“私铸”和大量裁减水手的措施,流民队伍骤然扩大。
和一般的庄稼人不同,贩卖私盐的都是敢用性命与生活搏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勇力之人。他们成群结队,从四川出发,“背用木架,盐用竹篾包安架上,以背负之。撑手有丁字木棒,小憩用木棒撑架,遭雨水辄不能行……所负重常二百四十斤,包高出肩背,上重下轻。石畸树角,偶一失足,坠陡坡深涧,则人毙包烂。”
所谓“私铸”,也同样是无业游民,因生活无着就偷偷地开矿冶铜,“以铸小钱”谋生。此外,在长江、嘉陵江两岸充当水手的无业游民,更是常常借川江号子呐喊出自己那“精膊溜”的非人生活。
贰
生活无依
流民们揭竿而起
为了生计,这些昔日的种田人、私盐贩子、纤夫,在福康安们歌舞弹唱的惬意生活中,辗转汇集到了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交界地区,这里群山起伏,犬牙交错。千峦万壑,地势险要。他们“襁负而至。佃山结屋,垦土开荒”,短短十来年,竟聚集了上百万人。然而这里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灌溉困难,因此“纵有丰年,亦仅平熟,必兼别业乃免冻馁”。为了生计,他们有时“盈千累百”地去“吃大户”,遇有官兵追捕,“小则拒捕抗官,大者揭竿‘谋逆’,甚至碁布要害,公然为犄角之势”。
火药桶即将点燃。
嘉庆元年正月初七(1796年2月15日),接受了白莲教教义的、挣扎在湖北、陕西、四川三省交界处深山中的流民们揭竿而起。
杨遇春本来也是穷苦人家出身。乾隆三十六年,朝廷发兵征剿大小金川。他的祖父杨占魁以崇庆州生员的身份,领办兵米督运,率领从崇州各处乡村征发来的千余名民工推着装满粮食的鸡公车,跋山涉水,行到松潘一带时,天降大雨,从金川前线败退下来的清兵们仓惶冲击,民工们纷纷弃粮而逃。杨家就此破产,从小康之家坠入了赤贫。十二岁的杨遇春也不得不中断学业,从私塾回家,成为盐帮的一名马伕。寒来暑往中,他默默地牵着一匹负重不堪的瘦马,穿行在自贡往返崇州的官道上、山径中。无数风餐露宿的日子,孤寂的马蹄声常得得地敲击在少年杨遇春迷惘的心头。
鲁迅先生曾说:“有谁是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这句话或许可以作为杨遇春一生行事风格的注脚。从后来他为人谨慎、待人宽厚等诸行为来看,少年时期的家庭变故让他终生铭记。
也因此,对于被逼造反的白莲教教众,他的态度便和周围的满族军官们有了不同。《崇庆县志》里说:“遇春治军严整……平日朴呐若无能……尤不嗜杀,能得降人死力。”对于白莲教义军,凡愿投降的他皆给予宽容为怀。他麾下的将领也大多由降者而来:(杨)善抚驭士卒,部下多降匪,腰佩长刀,形貌凶险,而杨颐指气使,莫不悦服。
尽管如此,九年漫长的战斗依然历经艰辛,险象环生。嘉庆五年八月,杨遇春率兵征剿陕西白莲教义军伍金柱部,在一处名叫手扳崖的地方,双方展开了一场大战。黄昏时分,另一支起义军队伍从山间小道上出其不意地杀下来,顿时将杨遇春部冲击得七零八落。穿着白色战袍的伍金柱手提一把大斧突然冲到杨遇春面前……
叁
虎将平叛
一战毙敌三千
大清道光六年(1826年),杨遇春65岁。昔日身先士卒的“杨胡子”如今已成了不怒自威的大清王朝代理总督,镇守陕甘二省。这年六月,新疆张格尔叛乱。在浩罕汗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支持下,叛军迅速占据了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等四城。张格尔得意洋洋,准备以此四城为基础,建立汗国。
张格尔本是乾隆年间维吾尔族统治者大和卓之孙。祖父被诛后,其父逃至浩罕,生有三子,次子即张格尔。张格尔野心勃勃,时刻梦想在南疆恢复和卓家族的统治。
嘉庆二十五年秋,张格尔率数百名叛军潜入南疆,向清军发起进攻,失败后慌忙逃往浩罕。道光四年秋、五年夏,张格尔屡以小股士兵袭扰近边,而清军屡捕不获。
道光六年六月,张格尔纠集500余人,由开齐山路闯入新疆,进至距喀什噶尔数十里的阿尔图什(今阿图什)。新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庆祥闻知消息,立即派兵进讨,消灭叛军400余人、生擒40余人,但张格尔突围逃走。张格尔感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同清军抗衡,便遣使向浩罕求援,“约破西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子女玉帛共之,且割喀什噶尔酬其劳”。浩罕统治者利欲熏心,亲率万人进攻喀什噶尔,遭到清军的顽强抵抗,后因与张格尔发生矛盾,恐腹背受敌,率军退走,但有两三千浩罕兵被张格尔诱留,并置为亲兵。
军情紧急。伊犁将军长龄于道光六年八月紧急上奏,请“发大兵四万,以五千分护粮台,以两万五千人进战”。道光帝即命长龄为扬威将军,署理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隆河娓参赞大臣,率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四川五省军队会攻叛军,并调乌里稚苏台及伊犁牛、驼数干、战马两万军用,并发布谕令:“刻下紧要机宜,总以严守东四城(阿克苏、乌什、库车、辟展)为要,阿克苏尤为适中扼要地方,更应加意固守。”
10月,张格尔叛军正向清军的主要集结地阿克苏挺进,并到达距阿克苏仅80里的浑巴什河,后又进至距阿克苏仅40里之地。形势危急之际,清军在杨遇春的直接指挥下,对叛军两面夹击,击毙和俘虏1000余人,“大河以北,已就肃清。”
随即,杨遇春等率军向战略要地柯尔坪(今柯坪)进军。柯尔坪地处阿克苏西南约300里,是收复喀什噶尔的必经之路。张格尔部3000名叛军在此恃险据守,不惜一切代价阻挡清军。在杨遇春指挥下,陕西提督杨芳兵分两路突袭该地,将3000叛军全部消灭。
肆
荣归故里
道光帝亲笔御书
柯尔坪之战后,新疆已进入冬季,大雪封山,道路难行。清军暂停进攻,在阿克苏集结5万余人,并从各地迅速调运粮饷和其他军用物资,仅面粉一项,乌鲁木齐和伊犁两地就采买438万多斤,雇买了2.65万余只膘壮骆驼和900余辆双套铁脚车。
道光七年二月六日,清军主力开始向喀什噶尔大举进军。张格尔闻讯,急忙在洋阿尔巴特(今伽师东)纠集叛军2万。二十二日,清军进至大河拐。当晚,叛军乘清军扎营未稳之机,以3000人偷营劫寨。清军早有戒备,枪炮齐发,击退叛军。次日晨,长龄亲自督率官兵,星驰进发,抵达洋阿尔巴特。叛军2万余人据沙冈防守,阵地长达五六里。长龄、杨遇春率主力由正面,杨芳由右翼,武隆阿由左翼,分路扑杀,叛军纷纷溃逃。清军追击30里,大获全胜;毙敌万余人,俘敌3200余人。
二十五日,清军向张格尔重点设防的沙布都尔庄(今伽师西)发起猛烈攻击。张格尔利用沙布都尔庄的有利地形,“决水成沮洳,贼数万临渠横列”,阻挡清军前进。清军步兵冒险从正面越过水障强攻,叛军恃险施放枪炮,并用马队进行反冲击,两军短兵相接,战至最激烈时,长龄派马队从左右两翼包抄,叛军阵营顿时大乱,大败而逃。长龄又亲自督军分路追杀,歼敌万余人。二十八日,清军又在阿瓦巴特大败叛军,歼敌二万余人。乘胜追至洋达玛河,距喀什噶尔城80里。二十九日,清军进至浑河北岸,距城仅10余里。张格尔不甘束手待毙,令叛军倾巢而出,10余万人背城阻水而阵,绵亘20余里,以作最后一搏。
那天晚上起了大风,浑河两岸飞沙障目。长龄以敌众我寡,敌又据有利地形,恐其趁风霾之机反击,欲退营10余里,待风停再攻。经验丰富的杨遇春劝阻说:“天赞我也,雾晦中贼不辨我多少,又不虞我即渡,时不可失;且客兵利速战。难持久。”长龄觉得有理,立即以索伦马队千余骑绕趋下游佯渡,牵制叛军主力,由杨遇春亲率主力乘昏暗在上游抢渡。果然叛军因遭突袭,阵脚顿时大乱,纷纷溃逃。
三月初一日拂晓,清军全部顺利渡河,并乘势进抵喀什噶尔城下,随即发动猛烈进攻。城内叛军既缺乏杀伤力大的火炮,又没有统一指挥,数万人龟缩一处,乱作一团。清军迅速攻占了喀什噶尔城,生俘叛军4000余人。狡猾的张格尔在城破之前已先逃遁,欲归附浩罕。被拒绝入境,只得流窜于柯尔克孜族的游牧处所,伺机卷土重来。清军收复喀什噶尔之后,即一分为三:长龄留驻喀什噶尔,杨遇春率军向英吉沙尔、叶尔羌进剿,杨芳率兵进攻和阗。杨遇春兵行迅捷,以雷霆万钧之势,于三月初五日攻克英吉沙尔,10天后又兵不血刃地收复了叶尔羌城。不久,杨芳所率清军于毗拉满(今和田西)击败叛军5000人,乘势克和阗。至此,南疆西四城全部收复。
虽未能生擒张格尔,然而杨遇春在这次收复新疆四城的战斗中,以65岁高龄亲临一线,以多年积累的经验立下了自己一生中的不世之功。九年后,他以74岁的高龄回归故里。道光帝亲笔御书:“少年从征,进不知退,拍马横予,善穿贼队,参赞戎机,克城贼溃,界以封疆,无惭简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范芮菱记者任鸿)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常存在案件线索发现难、取证难、社会公众参与难等问题,如何破解?11月20日,记...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