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聚焦非遗符号的授权和转化 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 4天签约意向金额达3450万
国际传统手工艺展活动现场国际传统手工艺展上,一位手工艺人在自己的展位上展现技艺“天府小匠人”(竹编)竞技和国际竹编竞技活动上,一位学生手中竹篾飞舞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上卖的产品
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
四天紧锣密鼓的版权授权洽谈,参展的53家IP版权方通过与被授权方对口洽谈,现场成功对接项目70余个,洽谈意向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450万元。
10月20日,第七届成都非遗节迎来首个周末,主会场国际非遗博览园也迎来人流高峰。据统计,19日、20日两天,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主会场现场参与人数超过40万人次。 在众多展览中,位于非遗博览园五洲情会展中心一楼的“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虽然规模不大,却吸引了网易、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等众多业界大咖关注。这是非遗节举办以来首次聚焦“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开展主题展览。展览开展4天,签约意向金额达3450万元,为非遗授权和成果转化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300多个授权元素
53家IP版权方参展
10月20日,非遗节开幕第四天,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上的金沙面具杯和芙蓉品茗杯已经卖断货了。“只剩下样品了,这个真的不能卖。”在展览现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断向询问的游客解释。
在展场卖产品,只是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的“附加值”。在每一个展位前,都摆放着几张授权卡。实现非遗元素的授权,才是53家参展单位的主要目标。
53家参展单位里既有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成都的文化网红,也有杨华珍的羌绣公司、钦城、御翠草堂、南谷等非遗类文化公司。整个展览通过“时代共振、传统共生、合作共创和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四大主题展区,结合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论坛、非遗授权签约仪式等活动,展现非遗跨界的成果,为非遗技艺、文化IP与设计师、市场之间搭建桥梁。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根据藏羌地区的传统故事和藏羌织绣传统纹样,创作了大量精美的织绣艺术作品,再以版权授权的方式与国际品牌、名人进行合作,以现代方式演绎传统之美。星巴克、欧莱雅、索菲亚等品牌将藏羌文化元素融入了其中,让年轻人换一个角度看待传统文化,使其既拥有古老的历史,又体现了现代的时尚。这些非遗授权合作在创造商业价值、提升藏羌织绣知名度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后续制作订单,为绣娘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机会。迄今为止,杨华珍老师的非遗授权业务成交金额累计达800余万元。
展览现场,53家IP版权方拿出了300多个授权元素,被授权方则涵盖了酒店、餐饮、鞋服、家居等品类供应商100余家。
聚焦非遗符号授权与转化
70多个项目签约意向金额达3450万
不同于传统的以实物为主的非遗展览形式,“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聚焦非遗符号的授权和转化。在18日的授权签约仪式上,共有6家公司完成非遗授权现场签约。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与四川匠心美作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签约,双方将在传统技艺传承创新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成都金沙东君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与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签约,双方将在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游戏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四川南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四川金勤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双方将合作开发新的非遗文创礼品。
经过四天紧锣密鼓的版权授权洽谈,参展的53家IP版权方通过与被授权方对口洽谈,现场成功对接项目70余个,洽谈意向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450万元。
此外,与展览配套的“中国创意设计作品授权论坛”同样吸引了非遗文创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和成都市56家版权服务工作站业务专员的积极参与。参展单位通过现场推介环节充分展示企业在非遗产品设计及授权合作过程中的探索和收获,将平面化的设计作品通过展览的形式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开创性地将“非遗作品授权”这一前瞻性探索落到实处,极大地丰富了成都国际非遗节的文化内涵和办展思路。
“非遗授权激发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文博、文创单位精益求精,不断潜心钻研非遗技艺,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受市场认可的非遗产品的热情。被授权方也可以将非遗符号用于提升自身产品的审美品位和文化内涵,创造出更符合当代受众偏好的终端产品,实现授权方与被授权方的双赢。”展览执行方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来的文化符号通过创意设计与艺术授权,实现了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换,推动了非遗传承人、非遗企业、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竹子编出什么“花样”?
到非遗节崇州分会场看稀奇
10月20日,作为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主题分会场活动之一,“道明国际竹文化节”的重点活动——国际竹文化论坛在崇州华川天府良仓举行,国内外非遗保护专家、文化学者、国内外竹编传承人和设计师齐聚一堂,围绕“守艺、传艺、创艺”主题,进行对话交流,拓宽创新发展视野,共话非遗保护传承。
论坛上,中国竹产业协会秘书长孙正军,马来西亚独立艺术家、策展人Tan keng leong(陈卿隆)分别以《竹文化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众艺术》为题,对竹文化与艺术之美进行了阐述,向大家介绍了全民公益艺术概念。随后,中国工美协副理事长范国忠、中国竹工艺协会委员林栋、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副会长吴勉、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陈其兵、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老师江帆、四川大学教授李祥林、成都市级竹编传承人杨隆梅等嘉宾围绕“守艺、传艺、创艺”的主题,进行交流对话。
除了国际竹文化论坛之外,崇州主题分会场还举办了国际竹编创意设计作品展、“天府小匠人”(竹编)竞技和国际竹编竞技等活动。10月20日下午,“天府小匠人”(竹编)竞技决赛在国际博览园举行。现场38位中小学生手中竹篾飞舞,各种作品花样百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众围观。据了解,该活动主要面向成都市各中小学校学生开展,通过技艺成果展示,提升广大中小学生对非遗的认知。
近年来,崇州市深挖竹价值、发扬竹文化,以坚持“文化延续未来、艺术点亮乡村”理念,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让现代设计浸润传统工艺,打造了以道明竹艺村为代表的新中式川西民居,形成了自然乡村与特色文化和谐交融的艺术聚落。竹产业成为助推崇州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际传统手工艺展
逛国际传统手工艺展
看中外传统技艺的切磋
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个非遗项目汇聚于此,其非遗作品琳琅满目,精彩纷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正值周末,位于成都西郊的国际非遗博览园热闹非凡,各类展演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
国际传统手工艺展是最吸引观众的展区之一,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个非遗项目汇聚于此,其非遗作品琳琅满目,精彩纷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中法手工艺人合作
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当法国的玻璃吹制师、蜡艺师、高定刺绣师和中国的蜀绣、漆器、竹编非遗传承人共同完成艺术作品,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新山海经”——中法传统手工艺合作项目在非遗节上展出,该项目发起人法国独立艺术家Eric Benque在法国征集和选择了7名法国手工艺人,请他们提供各自作品的半成品或作品的一部分,再从成都筛选了11名非遗传承人(机构),完成剩下的作品。
策展人认为,这是一场中法之间的对话,通过两国手工艺人各自的工艺或共同技能开展,这将超越今天分隔大家的许多界限和障碍。更广泛地说,这是用手工艺人的双手,显示工艺品用材的质量和内在美,以赞美人类的天赋。
从9月17日起,Eric Benque带着产品走访成都漆艺、银花丝制作技艺、瓷胎竹编、蜀绣等9个非遗项目,并与11名非遗传承人就各自的工艺、共同技能进行交流,最终跨界合作完成多个兼具中法两国特色的“混血”传统手工艺作品,并在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上进行展出。在国际传统手工艺展上,观众可以看到这些独具特色之美的手工艺品。
此外,现场还有剪纸的展览,剪纸是生活的艺术,丹麦剪纸《七个龙蛋》,中国高密剪纸《八仙过海》,同时出现在国际传统手工艺展上,观众惊讶地发现,中外文化不乏异曲同工之处。
各国的手工艺人
在各自展位现场展现技艺
走入展区,波兰的展区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的海报上写着“成都波兰文化节”。
波兰手工艺者现场演示花边制作,引来观众啧啧称赞,来自波兰博博瓦小城的花边手工艺者Ewa Szpila用一双巧手所制作的蕾丝,是风靡了波兰若干个世纪的传统艺术。Ewa Szpila说,她从事梭织花边的制作已有20多年了,除了是花边老师,还是博博瓦国际梭织花边节的组织者之一,当地手工艺品协会的副主席。“我非常尊重传统梭织花边的制作。实际上,这是我工作的灵感。它使我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制作花边首饰,花边配件和艺术花边。”
据了解,波兰使用的编织梭通常是由果树落下的干木制成,而过去用的编织梭由骨头或塑料制成光面编织蕾丝。条纹编织蕾丝在波兰,尤其是在西里西亚和小波兰地区十分受欢迎。博博瓦也因这种编织蕾丝而闻名。
19世纪末,博博瓦建立了许多蕾丝制作学校。随后,博博瓦被称作蕾丝之都。几个世纪以来,当地生产的蕾丝都非常受欢迎。
除了波兰,还有各国的手工艺人在各自展位展现技艺。一位塞尔维亚银丝艺人现场展示了他制作的银器,他也是一名银丝工艺的传承者。很久以前,巴尔干半岛就以银丝工艺品闻名,银丝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珠宝工艺。
保加利亚的木雕艺人现场制作木雕作品,他中午也不休息,专注地用凿子在木头上雕刻。木头上已经呈现了一些花瓣的雏形。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大海)记者近日从省司法厅举行的四川省行政复议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共收到行政复议案件3041...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