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伴一月只花2000元 83岁大爷捐款10万

成都商报 2019-06-03 01:19 大字

捐赠现场

捐款的背后,是他与老伴省吃俭用的生活;

拒绝过世后再捐,想让钱用在需要的地方。

5月29日,崇州市文井江镇大坪村83岁大爷谢天林,来到大坪村社区居委会,把每月节省下来的补贴和房屋拆迁款10万元,捐给了大坪村社区专项基金,用于社区营造。

“他捐款前我们劝阻过,说可以过世后再捐赠,但是他执意要现在捐。”大坪村村主任向伟说。

捐款的背后,是谢大爷和老伴两人节俭得有些过分的生活:租房住、用柴火煮饭、用木炭取暖,家里还用着二三十年前的衣柜。谢大爷最奢侈的爱好就是抽烟,即便是抽烟,也是人前抽云烟,独处抽旱烟。

坚持捐款10万

村主任都劝他“百年之后再捐”

他说:不如现在捐,用在需要的地方

5月29日,大坪村举行老党员谢玉林向大坪社区专项基金捐赠仪式,在仪式上,83岁大爷谢玉林把10万元房屋拆迁款和每月节省下来的补贴捐给了大坪村社区专项基金。

谢玉林最初提起捐款,是去年11月。当时,李家岩道路复建征地,谢玉林一栋二层小洋楼拆迁,拆迁补偿款38万元,第一笔拆迁款23万元到账,剩余15万元。“我说剩下的钱我不要了,给村委会。”谢大爷对向伟说。

听闻谢大爷要捐款,向伟有些震惊,也有些感动。

“大爷生活比较简朴,身边除了老伴,无人照顾,以后养老怎么办?”向伟说,他极力劝阻,可以等两位老人百年之后再捐赠不迟。

“这怎么能行?军人说一不二,说话算话。”6月2日,谢大爷对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说,捐赠的原因,一是因为若自己去世了,留下的钱就是一堆纸,不如现在捐赠给村委会,用在需要的地方;“其次,2010年修房子的时候,村委会出资给我建房子,我想还这一份情。”

谢大爷听力有些下降,可是他念念不忘2010年灾后重建新房时,他手中资金不够,村委会用“五保户专项资金”为他垫资5万元,用于修建100多平方米的二栋小洋楼。

“五保户专项资金是给村民扶老助残用的,本来可以不用还。”向伟说,谢大爷坚持还这5万元。

谢大爷的计划是,剩余的15万元拆迁款,5万用于还钱,10万元用于捐赠,于是出现了开头的这一幕。

生活太过节俭

烧炭取暖 两天吃一次肉

烧柴做饭 现在还租房住

谢大爷是退伍军人,老伴张淑芬今年75岁,目前两人的生活来源于政府的各项补贴,两人社保加谢大爷退伍军人补贴,一个月共有3600元的收入。

“我们两个人一个月花2000元,我一年有3万多的收入,一年还能省下1万多,如果我再活10年,还能省下10万元。”谢大爷说,两人平时节俭,钱也“花不完”。

“花不完”的背后,是谢大爷和老伴节俭的生活。去年11月,房子被拆迁后,谢大爷再也没有建新房,他以一年70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租了一层楼的二室一厅供自己和老伴居住,两人无儿无女,唯一的养女嫁人多年,再无往来。

记者在谢大爷家里看到,谢大爷家里简陋,客厅摆放了一张麻将桌、一台电视、一台冰箱、一个冰柜、几张木凳,连沙发都没有,老伴靠在两张竹椅上看电视,墙边堆放了数盒木炭,用于冬天取暖。“电炉不暖和,还费电,一开就是1000多瓦。”谢大爷说。

再往里走,左侧是大爷和老伴的卧室,地上摆放几个老式衣柜,这些衣柜是大爷三十年前自己做的,衣柜柜面充当桌子,放了十几瓶药,谢大爷患有糖尿病,他一般不上大医院,自己从村卫生室买药控制。

右侧是厨房,电饭锅、电磁炉、一些碗筷,就是全部的厨具。“很少用电做饭,现在还是用柴火。”谢大爷把厨房的另外一扇门推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堆木柴,这些木材是大爷从拆迁的房屋背回来的,另外一侧是柴火灶,每天大爷用柴火做饭。

“用柴火做饭,香。”谢大爷端出中午的饭菜,一碗莲花白,一碗醋蘸蒜。冰柜有两块生肉,更多的是汤圆。

“肉两天吃一次,不可能天天吃肉。”谢大爷解释说,一斤肉要吃两三天。

向伟解释说,谢大爷最爱吃汤圆,汤圆一大袋一大袋往家里搬。

老伴张淑芬每天爱喝二两酒,谢大爷则爱抽烟,他的胸前口袋装着一盒云烟,不过,这烟只有客人来了才抽,一个人的时候,他抽旱烟。

捐款用途

用于社区建设

每一笔钱的用途都会公示

这一次,捐了10万元给社区,一开始老伴张淑芬有意见,不同意。

“我说有啥子不同意的嘛,我都会安排好。”谢大爷说,他为自己和老伴安排好了,自己生病住院不花钱,老伴有新农合可报销医药费,现在两人身体还算硬朗,若两人有一天真的需要人照顾,不管是谁来照顾,他支付两三千元作为工资。

对于捐出去的钱该怎么用?谢大爷不关心。“交给村委会,我放心。”

向伟可不敢含糊,他表示,这笔钱属于定向捐赠,是社区专项基金,实施主体是村委会,每一笔钱的使用都需要征得三分之二的村委委员和谢大爷的同意。

“若几百元的,我们村委会同意就可以了,但是大笔的钱,还得经过他的同意。不管大小金额,向村民公示。”向伟说,这笔钱用于社区营造,包括开展技术培训、村民开展文娱活动,社区扶老助残等,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美兰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嫁接文创走新路 传统非遗焕生机

道明竹编已形成了一些赫赫有名的文创品牌草编团扇、竹编灯罩、蜀绣唐昌布鞋……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美...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