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接待游客2.4亿人次,增幅达256% 2018年旅游总收入3712.6亿元,增幅达519%成都旅游业爆炸式增长 催生文化内核质变

成都日报 2019-04-19 02:31 大字

“夜游锦江”成为游客了解天府文化、了解成都发展的窗口

崇州竹艺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吸引众多游客

昨日记者获悉,携程机票大数据显示,重庆、杭州、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广州、昆明、南京、三亚等地将成为“五一”小长假期间热门旅游目的地。另外21世纪经济研究院对西部主要旅游城市进行数据统计后发现,2010年-2018年西部地区的游客、旅游收入增速均高于东部沿海城市,显示了西部地区旅游业在“十一五”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数据显示,成都旅游业发展迅猛,收入增幅高于游客总量增幅,也从侧面反映了成都旅游业更加丰富的供给度和文旅融合的深度。

业内专家指出,成都文旅融合,进一步释放了产业发展的空间。成都正着力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将进一步提升成都的文化韵味和人文魅力。成都旅游产业发展正从“游客数量”的增加转化为“文化品质”的提升。

爆炸式增长

成都旅游增幅数据跑赢北上广杭

“十一五”末期以来,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速度惊人。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城市旅游业发展堪称“爆炸式”增长。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根据数据分析,2010年成都的游客总量和旅游业收入分别为673.8万人和600亿元。

成都在2018年的文旅产业发展加快,全年接待游客2.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12.6亿元。在2010年-2018年间,上述两项数据的增幅分别达到256%和519%。2010年-2018年成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累计增幅达到105%。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四城中,2010年-2018年间,无论是游客总量或旅游总收入的累计增幅,总体上都小于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游客数量增幅,在2010年-2018年间分别为68%、61%和44%。而在同期的旅游收入增幅方面,杭州增长250%。

成都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目前正在建设世界旅游名城。近年来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支柱产业。今年,成都力争接待游客2.6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50亿元。2020年,力争接待游客3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4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00亿元,并初步建成旅游产业要素齐全、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服务优质,独具蓉城休闲特质的世界旅游名城。

深挖历史

用成都“独一份”的文化符号拓宽市场

成都在旅游业各项数据“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催生了文化内核的质变。今年春节期间,“夜游锦江”成为成都当仁不让的网红景点,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合江亭上,《伎乐·24》夜游版上演,蜀宫夜宴的场景让永陵24伎乐和城市传统地标合江亭融为一体,让人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底蕴。其实“夜游锦江”并不是凭空而生的景点,“夜游锦江”的习俗早在五代两宋时期就形成了,那时颇为有名的游乐活动叫“浣花大游江”,形成“遨游空闾巷”“车马拥行道”的壮观场面。“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天府文化研究院主任谭继和评价说,现在“夜游锦江”也已成为游客了解天府文化、了解成都发展的窗口。

除了美食、购物、旅游演出等传统夜间旅游消费方式外,成都夜间旅游通过深挖历史让成都的夜游经济注入了全新的文化活力,从绿道夜游、博物馆夜游到24小时书店等,全新夜间旅游经济业态不断“解锁”夜间旅游新业态。

场景重塑

用“五感通达”的新场景贴近市场

在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里,成都周边的崇州竹艺村、邛崃邛窑遗址公园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特色的乡村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我就是专门来拍这个的。”正在读大三的陈果和同学来到崇州道明镇竹艺村就一直不停在拍照。她说:“想不到竹编这个非遗也能这么时尚。这个∞形状建筑,将太极图案拓扑变形,呼应山林水语,难怪这里会成为网红打卡地。”除拍照外,不少游客还参观了巧妙融入田野的竹编景观装置展览。据崇州道明镇竹艺村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清明节小长假不但每天接待的游客量翻倍增长,而且游客年龄更趋年轻化,约有五成游客年龄都在二三十岁左右。

在邛崃邛窑遗址公园的游客,不但可以免费入园游览,参观汇聚在此的当代艺术家作品,还可以偶遇入驻园区的陶艺大师,并亲手体验非遗陶艺的制作过程。

成都市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场景重塑有了旅游再开发的可能性。去年,市文广旅局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促进乡村旅游品质化、文创化、国际化发展,遴选了30个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林盘和村镇作为培育创建对象。目前,已经推出了崇州竹艺村、温江类经堂、青白江66号房车营地、温江淼兮帐篷酒店、邛崃天府红谷等一批新业态精品项目,指导都江堰、温江、崇州等7个区(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彭州宝山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科技赋能

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激活市场

本周日,成都文旅集团将推出“一张图 一座城”活动。来自全国的媒体人和手机摄影爱好者将前往熊猫基地、宽窄巷子等成都著名景点打卡,用最新款的时尚手机记录下成都白天的安逸与夜晚的时尚,共同创作200米巨幅摄影长卷作品,感受天府文化的魅力。

文旅搭载科技的快车,成都并不是第一次尝鲜。元宵节晚间,全国首个5G文化旅游示范街区——成都“夜游锦江”航段,成功实现5G+8K全球首航。当晚,天府熊猫塔的光电烟火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首次在天府熊猫塔周边,搭建了10余处5G直播平台,也为广大市民提供5G Wi-Fi高速上传抖音视频等体验,打造全国第一幕元宵节全景智能智慧烟火秀。

春节期间,“夜游锦江”也采用了众多现代的技术和手段。“冰屏”技术的使用,让位于东风大桥点位的观众可以欣赏到两公里以外航线上廊桥点位的川剧演员精彩表演。

这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游客感受的层次,成为助力成都文旅融合的“大招”。

记者手记

捅破市场

这层窗户纸

伴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中国文化符号鲜明的文旅产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同时衍生出了越来越丰富多元的文化旅游产业形态。在这样的发展大潮中,成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能够超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超越网红地杭州,说明成都在文旅融合中,解决好了和市场的关系。

文旅融合后,业界面前铺就的并不是一览无余的康庄大道。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命题,中间隔着一层窗户纸,那就是市场。

市场在哪里?旅游是幸福产业,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市场;哪里有时间,哪里就有市场;哪里有感受,哪里就有市场。针对市场需求,成都做到了比你懂你、随处随感、所见所得。比如大力发展夜游经济,解决时间供应不足的问题,有效延长产业链;比如厕所革命的细节重塑,有效提升旅游感受;再比如各类结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的美食节、音乐节、会展活动,形成了让人“五感通达”的丰富的产品形态。

一句话,就是:场景多元化、产品多样化,体验沉浸式,吃喝拉撒游购娱,眼耳鼻舌身心神。

成都文旅融合的实践,就是在探寻资源要素相互渗透、流动交换的合适路径。一方面通过以文促旅,对文化产品进行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赋予旅游产品全新的理念与价值,进而形成对游客更具吸引力的新型资源。另一方面把技术创新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引擎,以互联网科技为代表的技术创新,转换和促进二者融合。

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 张青青 吕甲

新闻推荐

崇州市人民医院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家庭与生活报讯4月12日,崇州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联合医院卒中中心,为崇州市特扶群众开展脑卒中健康知识讲座,扎实开展体...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