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胡彬:成都地铁的创新达人

成都日报 2019-04-15 02:49 大字

第二代移动半自动售票机

塑料票箱较之金属票箱优势明显

你的出行,有他们默默地奉献

创新工作室内氛围有点热

本报记者 吴亦铮 文/图

“我几乎所有的创新成果,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出现的……

无数次的调试、测试以及改进,才能得到一个合格的产品,解决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麻烦,还要承担失败的压力……

为什么同样一个工作,有的人能发现问题,进而依靠创新创造来解决问题,另一些人就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怪,怪而不理呢?所以,我们要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眼,能够解决问题的手,不为困难所阻挡的坚韧决心……”

“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我们关注在成都各行各业一线岗位上打拼的奋斗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同时也是新时代创新创造的排头兵。

成都的创新力贯穿了几千年,今天,成都的创新达人同样层出不穷,周胡彬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成都地铁圈知名的“发明家”,周胡彬保持着几乎每年一个专利的成果,为市民出行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便,为成都变得更加美好默默奉献着。

周胡彬的“小梦想”其实是“大抱负”——团队努力协作,让成都地铁全部用上自主研发的设备,让全国乃至世界都认识和认可我们的“成都创造”。

嘉宾

周胡彬,成都崇州人,现任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基地维修中心副主任,“周胡彬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曾获2015年“成都好工人”荣誉称号,2016年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拥有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手记

2019年4月10日成都

清明后这两天,成都的天气上演了一幕“春如四季”,气温比小孩子的脸变得还快。

刚经历了两天30℃的高温考验,采访当天,我没有理会大幅降温的天气预报,穿了件短袖T恤就出了门。刚出地铁站,一阵阵的“北风那个吹”,再加上“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这一路有点冷。

然而,推开“周胡彬创新工作室”的大门,里面的氛围又让我感到有点热。倒不是温度有多高,而是气氛之热烈。穿着蓝色工装的员工们热火朝天地忙着维修、调试和设计,没有因为我的出现而掀起一点波澜。同样穿着工装的周胡彬迎了上来,将我带到了会议室,得知我还要录像,他忙说了声“抱歉”,起身去换了一套衣服。

细细打量这位成都地铁圈的发明达人——身材瘦削,皮肤白皙,说话轻声细语,一副典型的“工科男”形象。交谈之后,我发现,他有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有双善于解决问题的手,和一颗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心。

但是,生活中的周胡彬其实并非“工科男”那样沉默无趣,他是健身爱好者,还喜欢在天台种一些瓜果蔬菜,活得相当精致。

刚加入成都地铁时,周胡彬只是一名普通的检修技术人员,但在繁重的工作中,他发现许多故障都集中在某几个关键配件上,只需从源头上解决缺陷,就能节省无数的人力物力。想好了就干!接下来几年里,他主导设计创造的KB20-001专用维护小键盘、TVM硬币模块控制电路板、移动半自动售票机等,不仅为成都地铁解决了问题,节约了成本,更为市民出行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方便。

2014年,“周胡彬创新工作室”成立,周胡彬的创新创造从孤军奋战进入到了团队协作的崭新阶段,在更多人力、资源的支持下,他的研究项目从之前的改进改造,逐渐扩大到系统设备的研制研发。对他来说,这样的状态只是第一步目标,他一直有一个“小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协作,让成都地铁用上自主研发的设备,甚至让这些成都创造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从他认真的脸上,我看到了努力与坚持,不由得肃然起敬。

对话

遇到麻烦—发现问题—解决缺陷—改进改造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问你总共获得了多少项专利?

周胡彬(以下简称周):共获得5项知识产权的授权,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设计1项。分别为KB20—01型AFC(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专用键盘、自动售机硬币模块控制板、自动售机硬币模块控制板一体式安装方式、移动半自动售票机和半自动售票机一键配置软件。目前正在申报的专利还有五六项,主要涉及相关的移动设备。

记:第一项专利是什么?为什么会去做这东西?

周:第一个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的是“KB20—01型AFC(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专用键盘”,这是一个人机交互设备,通过和地铁站设备的专用接口连接,可以进行故障检测、判断等工作。

为什么先做这个产品,完全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麻烦。其实这类专用键盘,成都地铁之前有相应的配套设备,但故障率较高,常常因为损坏而无法使用,各个站内的备存一直在需求警戒线以下,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故障,很可能因为缺乏专用的设备而导致故障无法及时检测和排除。后来我重新设计了专用键盘,外观上和之前的产品没有太大区别,但无论是工作原理、芯片元件和使用材料都做了全面创新,使用寿命也有显著提高,老键盘寿命大多不到1年,而新键盘大多能正常工作3-5年。

记:你刚进成都地铁时,岗位是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维护人员,与发明创造的距离还是很大的,是咋个突破这段距离,走上发明创造这条路的?

周:我觉得和我的性格有关系。从小我就喜欢拆东西,探究里面的构造。最开始我把家里闹钟拆了,结果没装回去,怕父母责怪,就把拆坏的闹钟藏了起来。后来又忍不住把电视机拆了,这次还好,装回去了,而且还能正常使用。可能就因为从小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我喜欢设计和制作一些东西。到成都地铁之前,我在做铁路系统设备相关工作,也参与开发一些行业里的专用设备。

其次,和我的专业有关系。我大学的专业基本都与电有关,包括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都是我喜欢的。

第三,和我的工作有关系。我之前担任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维护人员,来回奔波,解决各个站点的故障。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故障其实都集中在一个或几个主要配件上,如果从源头上解决其缺陷,就能节省很多人力物力。有些故障虽然频发,究其原理却并不复杂,完全可以通过我们自主的改进改造来完成。基于这几点,我慢慢开始尝试设计制造或改进一些配件来解决难题。

从票箱改造到移动半自动售票机

记:这些创新创造的灵感从何而来?

周:一切的创新创造,灵感都源于工作和生活。有时候为了获取灵感,我常常跑到各个站点去观察思考,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几乎所有的创新成果,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出现的。比如,坐过地铁的人对闸机和售票机都不陌生,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机器里有个票箱,票箱的原装货是金属材质,而且层数较多,空重有10斤,装满票的话差不多重20斤。在一些热门站点,比如天府广场、火车南站、世纪城等,一般1-2个小时就需要手工更换票箱。这对许多女员工来说,负担比较大。金属票箱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容易变形,变形后就很容易出故障,造成无法正常出票和收票。我们解决的故障中,35%以上都来自票箱。

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塑料票箱,主要改进3点,第一是重量减少,从10斤减少为6两;第二是耐用度提高,故障率降低,经过几年的运用,塑料票箱的故障率降至5%以下;第三是成本降低,原来的金属票箱一个要3000元,现在的塑料票箱100多元。在大规模应用后,成本优势体现得非常明显。

记:你自己最满意的发明创造是什么?

周:我自己的成果,我都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出来,我就选移动半自动售票机,因为它和老百姓联系最紧密。大家乘坐地铁时很可能遇到车票异常的情况,比如余额不足,再比如,卡刷了,但道闸被别人挤占,导致你无法出站。这时你就需要到票亭去人工处理你的车票异常情况。人少的时候还好一些,如遇到早晚高峰或节假日,那你等待的时间就会非常长……这时候,移动半自动售票机就体现出它的作用了。它的外观和一个iPad差不多,配发给道闸口的工作人员,遇到异常情况时可以不用找票亭工作人员,直接在道闸口就解决问题。第一代的移动半自动售票机主要就是解决车票异常情况的,现在用得较多的是第二代,它除了具有第一代的功能外,还增加了电子支付等功能。另外,第三代产品正在研发,可实现的功能更多,还载入了5G模块来实现无线操作。

记:自己研发地铁票务设备有何考虑?

周:出于3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地铁专业设备都非常精细,价格成本也非常高昂,一旦出了故障,维修起来费时费力还费钱。我们的工作呢,既是开源,也是节流。第二,一些设备的技术,需要完全掌握才能更好地运用发展,如果只靠外购设备,那核心技术永远无法学会,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未来的成都地铁会不断发展,我们所掌握和开发的技术设备也会不断完善和升级,到了一个阶段,它会从量变到质变,将来成都地铁会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让全国乃至世界都认识我们、认可我们。

在解决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麻烦背后

记:在你的创新创造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困难,很难说哪一件最困难。2010年我进入成都地铁,那时地铁1号线刚开通,对创新创造,一方面缺乏资源,另一方面也缺乏信心,所以那时候的困难是没人看好和看重我的工作。

后来做出了一些成绩,单位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但常人很难想象,一个成果,要付出多少的精力,吃多少的苦!就以票箱为例,除了材质变革,还得设计周边电路和元件的改进配套,无数次的调试、测试以及改进,才能得到一个合格的产品,解决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麻烦。就这样,通宵加班的情况毫不稀奇,还要承担失败的压力。

到了2014年,成都地铁给予了我更大的支持,成立了“周胡彬创新工作室”,也调配了工作人员来组成团队进行研发。效率提高了,设计更完美了,但我们的目标也更高了,要从小的模组、小的配件,跳到更庞大更系统的工业制品中来,这时候人才的匮乏、技术的薄弱、理念的不足等束缚越发清晰。虽然困难很多,但步伐不能停,我相信坚持下去,困难总会解决,成果也会越来越多。

记:创新创造需要个人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周: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同样一个工作,有的人能发现问题,进而依靠创新创造来解决问题,另一些人就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怪,怪而不理呢?

所以我会让团队成员做几件事:第一,让新加入的员工到第一线去工作几年,没有一线的工作基础,没见过各种各样的故障并进行解决,连发现问题的眼光都没有,何来创新创造的思维呢?第二,让团队成员在面对难题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对团队的项目和任务,广泛发动大家的积极性,去实现创新创造。这三步,涵盖了创新创造所需要素,即,善于发现问题的眼,能够解决问题的手,不为困难所阻挡的坚韧决心。

至于社会层面,我认为首先大家要尊重创新创造,别因为他们的脑洞大开而取笑他们,也不要因为他们的创造成果有利可图而去盗用剽窃。其次,希望有关方面将鼓励创新创造落到更实际的地方,尽可能低成本地提供资源、人力、场地等方面的支持,降低门槛,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创新孵化体系,让创新成果有机会得到市场的考验与认可。

何其幸运,我们奋斗在成都

记:搞创新创造,背后有怎样的动力?

周:我一直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让成都地铁用上我们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设备。虽然这个梦想现在看起来有些遥不可及,但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坚信未来成都研发制造的地铁设备能够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记:你认为在当下的社会,创新创造有何时代意义?

周:往小了说,对个人,创新创造能够满足个人爱好,收获快乐;能够实现人生价值,收获成功;能够得到他人认可,收获尊重。对企业,它能够开源节流,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往大了说,对城市,创新创造可以增加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创新创造活力十足的城市才有发展的空间、上升的动力和更多的机会,创新创造生生不息的城市,才有城市的传承、底蕴和骄傲。创新创造永不停歇的城市,才能在时代中抓住机遇、奋发领先,让更多人向往。幸运的是,我们的成都,就是这样一座有强大创新创造元素的城市。

再往大了说,只有善于和敢于创新创造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数千年傲立世界舞台。我们要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创新创造必不可少。

新闻推荐

前夜雨疏风骤 昨晨遥望雪山 省气象台:未来数日有雨、降温

从龙泉山拍摄到的幺妹峰摄影刘斌从肖家河拍摄到的幺妹峰摄影逼哥的吉布森前夜大风把成都吹上了热搜“夜来风雨声...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