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四大人群 实施“六大基础工程”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

成都日报 2019-04-04 02:14 大字

今年全国两会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全民科学素质是重要支撑。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学普及是重要手段。“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与智能机器人互动,戴VR眼镜观察火山爆发过程……上月,成都市第二十四届“科技之春”科普月集中示范活动在崇州举行。科普月期间,成都市打造西南地区首列科普主题列车,各区(市)县开展各类重点科普活动400余场,为市民带来了丰富的科普盛宴。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举办科普月活动只是一个聚象。市科协瞄准四大人群,实施“六大基础工程”,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有力支撑成都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为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瞄准四大人群

推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近日,由省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完成的《2018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报告出炉。根据调查结果,从年龄和城乡分类来看,成都市18-39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9.5%,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3.2%,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5.5%,均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

“市科协瞄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四大人群,有的放矢推进科普工作,使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得到普及和提升,推动到2020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左右。”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瞄准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去年,市科协组织开展青少年“爱科学”科技月活动,青少年科技作品制作比赛、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青少年动漫和趣味程序设计竞赛等活动,600余所中小学校40万人次参与。

“市科协在成都市17个区(市)县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工作,依托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了农业文化创意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振兴乡村战略相关培训,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980人,推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瞄准提升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市科协通过开展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技术培训,实现各层次各类别在职职工技能提升人数1万名以上,建立各类工作室120余个,取得创新成果800余项,获国家专利25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近千万元。

此外,成都市还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市科协与市委组织部共同构建“党性教育+科普”模式,将“科普中国”优质资源通过“蓉城先锋”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和电视频道等三大平台进行传播,向全市党员开放“科普中国”视频课程2566门,学习人数达92万余人次,人均学时3.01。

实施“六大基础工程”

推动信息化、人才和载体建设

“市科协瞄准四大人群,实施六大基础工程,结合信息化、人才和载体建设,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上述负责人介绍。

助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成都市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创新科普方式,全方位开展科普宣传。在传统媒体方面,利用公交地铁、电视、纸媒等平台加强科普宣传,打通科普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在“互联网+科普”方面,新建“科普熊猫”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达24万余人,稿件阅读量达200万余次。

为将丰富的科普套餐送到居民家门口,成都市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社区科普微信传播群已见雏形,社区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的作用的充分发挥,社区民生科普活动蓬勃开展。

在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方面,成都市改善农村科普基地、社区科普活动室的科普设施,改造在蓉高校院所、企业、产业功能区等单位的科普设施,目前已建成命名165家不同特色的科普基地,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在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方面,成都市持续规范“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科技活动基点学校”“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形成全覆盖的科普网络格局,新创建农村科技活动试点学校5所;深入实施“菁才计划”,构建以学校、创新实践基地、基础创新学习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链。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还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目前,“成都市志愿者”网站注册科普志愿者2161人,注册科普志愿服务队246支。

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打造中国“科幻之都”

3月科普月期间,由市科协打造的西南地区首列科普主题列车于11日首发,带领乘客们前往“科技之春”,领略科学的春天,了解和学习科普知识。西南首列科普专列上《流浪地球》的科幻主题,可以说与成都十分贴合。

作为“中国科幻之都”的成都,本就与《流浪地球》有着深厚的渊源。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19年前,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首次刊登在成都出版的《科幻世界》月刊上。

事实上,被称为“科幻之都”的成都,早已科幻元素云集,国内科幻成名类最高奖项的“华语科幻星云奖”和“银河奖”,以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科幻新秀奖“未来科幻大师奖”,均起源于此。诞生在成都的这些科幻奖项不仅发掘培育人才,优秀的作品更助力国产科幻影视产业化,为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注入科幻动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普产业已站上新风口。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竞争,成都加快培育科普科幻产业,夯实作为中国“科幻之都”的产业基础,打造世界知名的科幻品牌。

成都市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大力推进以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夯实技术中心基础,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技术中心梯队发展;组织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培训,成都市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工业云、工业信息安全等5家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四川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作为“科幻之都”,成都这座城市还将迎来更多的精彩。

在2017年11月举办的中国科幻大会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组委会曾对外发布《成都科幻宣言》,提出将积极筹备申办世界科幻大会。“今年,将做好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申办工作和‘100年后的成都’全球科幻作品征集,协助举办2019年首届亚洲科幻大会。”上述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艺术家、工匠论道竹艺村

稿件来源:左杉本报讯(本报记者左杉)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和藤编文化源远流长,它们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精彩呢?3...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