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以“功能区”之名 探路农业现代化

四川日报 2019-03-02 06:26 大字

3月,又到春花烂漫的季节。崇州的油菜花已遍地金黄。因为土地集中连片,崇州市优质粮油产业园是崇州油菜花每年的观赏地之一,吸引着大批游人。而在这一片油菜花海中,有一栋2层楼的房子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崇州:以“功能区”之名 探路农业现代化。

在崇州的现代农业发展历程中,这栋小楼是见证者。崇州第一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就在这里挂牌成立。而后,崇州在现代农业领域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如今,这里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探路现代农业功能区”。去年,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崇州挂牌成立现代农业功能区,办公地点正是这栋小楼。

□文君(图片由成都崇州现代农业功能区管委会提供)

以“希望”之地 承载“现代化”之期

许多来崇州参观考察的人第一次听到“农业功能区”这个概念时,都产生出浓厚的兴趣,“用打造工业园区的方式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思路很新颖。”

而这个新概念的出现,源于两年前成都市的一次重要部署。2017年7月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的产业经济地理格局出炉。立足区域条件、产业基础,成都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的产业功能区,以此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近年来,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多次贡献了“闪光点”的崇州,承担起建设成都崇州现代农业功能区的重要责任。成都崇州现代农业功能区面积269.8平方公里,涉及11个乡镇、92个村(社区),耕地面积23万亩,人口25万人。

为何是崇州?近年来,崇州市不断摸索,大力推广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破解了“谁来经营、谁来种田、谁来服务”的问题。

去年,该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已经达到75%、粮食规模经营率达到85%。而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通过适度规模经营,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形成和壮大现代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这一点,崇州正在用实践证明。去年,崇州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6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有4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企业13家,入股经营面积6万亩,亩均增收200余元。

这片充满着生机的土地,被寄予了期待: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抓好“产业振兴”这个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以“重构”思路 架建功能区之路

最近,一则招聘广告出现在了各大网站上,招聘主体是成都崇州现代农业功能区。这次招聘背后,正是功能区在人员组织架构上的一次探索。

功能区怎么建?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去年以来,按照成都市委“崇州要率先开展主体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崇州针对行政区划分割、规划建设分割、要素配置分割、产业布局分割、公共服务配置分割等问题,在成都·崇州优质粮油产业园先行先试,探索构建以产业功能区为基本单元的管理体制,推动优质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分割”问题如何解决?崇州的解决思路中,有一个词起着关键性作用:重构。重构组织架构,建立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重构空间布局,建立一体化规划管理体制;重构要素供给体系,建立一体化要素配置体制;重构产业生态圈,建立一体化产业发展体制;重构社区治理体系,建立一体化社区发展治理体制。

回到那则招聘广告,其实就是功能区推行的第一个“重构”。据了解,围绕构建“管委会+投资公司+共营制”经济运营模式,崇州组建了功能区管委会,内设6部1中心,创新设置优质粮油发展部、城乡融合建设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抓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和制度设计,全员推行员额制管理。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

打破行政壁垒,产业功能区的空间也在重构。产业发展规划不再是由乡镇编制,而是由管委会负责,确保功能区产业发展从“一盘棋”出发。

目前,《成都崇州现代农业功能区总体规划》《成都崇州现代农业功能区详细规划》等规划都已编制完成。围绕服务全川、区域识别、职住平衡、产业细分、公共服务配套,崇州确立了功能区“两基地两总部两中心一目的地”发展定位,确立了隆兴农科小镇、白头慢享小镇、道明竹编非遗小镇等极核引领的“5个特色镇+6个中心社区+N个林盘(新型社区)+产业园”空间布局,奠定以城乡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通过这些“重构”,将构建起产业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了优质粮油产业生态圈建设和功能区立体式共生式发展。

以“率先”行动 提升功能区之名

去年8月23日,崇州市举行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颁证仪式,向该市道明镇龙黄村、白头镇五星村出租宅基地(房屋)的3户农户和承租宅基地(房屋)的两名业主,分别颁发了《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证》《农村宅基地(房屋)租赁使用权证》,共涉及1612.37平方米宅基地、1340.56平方米房屋。

这一事件意味着,崇州在全省率先打开了农村宅基地“租赁”大门。而这项改革探索的发生地,就是刚刚成立不久的成都崇州现代农业功能区。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崇州率先出台了《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引导新型人才下乡,建成竹艺村、凡朴生活圈等“共享林盘”。

如今的竹艺村、凡朴生活圈已成为市民心中新的网红打卡地。这种新兴的农业形态,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功能区的知名度。

“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功能区未来将服务于全川甚至全国。”成都崇州现代农业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搭建农村社会化服务平台出发,功能区建设了服务全川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总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天府好米联盟、中化MAP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力图构建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天府好米联盟为例。目前首批加入联盟的企业,以华川集团为代表,还有来自成都、富顺、绵阳、宣汉等10余家优质大米种业、生产企业,包括中种西南分公司、绵阳和香米业公司、四川省航粒香米业有限公司、富顺县晨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在未来,联盟将抱团出击,通过吸引川内优质大米经营主体加入,努力打造消费者喜爱的天府好米。

未来,更多探索将在成都崇州现代农业功能区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新闻推荐

崇州打造全国首个5G网络全覆盖示范产业园区

本报讯(记者赵荣昌)昨日,崇州市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举行5G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升国际营商环境项目签约暨5G应用示范城市建设...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