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门怀远 分州古镇 四方归之(上)

成都日报 2019-01-21 03:27 大字

古镇牌坊

怀远镇商业街

怀远镇老街

姚蕾 文/图

怀远古镇位于崇州市,坐落在川西平原著名的无根山下,文井江畔,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古镇不大,占地仅一平方公里,但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布满了绸缎铺、茶行、竹编行、油行、药铺……逢上单日赶集,小镇热闹非凡,是目前四川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县级空间格局的小镇。古镇自古以来为关津要道,四门均有铁甲厚木闸子门。古西门曾留楹联一副:“归棹且停桡文水东流源甚远,行人暂休憩阳关西去路还长”,古怀远水陆码头,游人商贾往来不绝,又有“蜀门”之称。数次到古镇,虽然不止一次责备古镇的脏乱、无序,但古镇厚重的历史,以及散落在民间的日益破败的古建筑群,却像一个魔方吸引着如同我一样的人,前往咀嚼魔方里隐藏着的美味佳肴。

走马转阁楼 上有珠宝下有布匹

老话说“搬不空的大邑,楔不爆(即装不满)的分州(怀远)”。怀远、街子和元通号称崇州古镇的“金三角”,怀远是龙头。虽然贵为“金三角”之首,但怀远追赶新时代的步伐似乎掉在三者之末,不过倒幸运地固守着古镇的原始格局,破败之中也算福兮。当地人对古镇局部的街面、老街进行了保护性维修,那些濒临消失的院落、房檐、过街厅楼等算是暂时捡回了一条命。

怀远古镇没有一天生意萧条,也没有一天人满为患。“崇庆州分州”老牌匾躺在库房里,替身戴着红色吉祥的褂布盖在商业街过街厅楼正中,时时刻刻宣扬曾经的辉煌。修葺一新的楼阁将商业街两端连接起来,从厅楼下穿过,长约不到200米的商业街是古镇最为繁华的古镇老街。两厢为对称木结构古建筑、小青瓦,均有楼廊,街两端有走马转角楼。古时楼上经营珠宝玉器,楼下经营绫罗绸缎,门牌楼后的转角楼为茶馆,生意十分兴旺。当地人说,这里曾集中了周围数百里的交易商。每间铺面底层交易布匹、绸缎,第二层则经营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因此在设计时,为了方便和安全,便在街道两旁房屋的第二层之间留出了较大的空间,便于架设过街天桥。于是,所有的房屋便都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走马转阁楼。曾经的过街天桥而今没有一点踪影。靠近文井北路,有一座青砖结构西方建筑风格的拱形城门,高约6米,正中匾下横书“商业街”三字模糊不清,两侧雕刻着惟妙惟肖的牡丹花。门的上端是8根圆柱围成的走廊造型,而顶部却是塔形样式。青石四柱之上顶端正中竖牌匾,内有“怀远镇”三个大字更为清晰。该城门是整个古镇而今尚存的唯一城门,其历史大概在民国前。

逢场赶集时,固定摊位和游走的商贩,加上穿行的摩托车、自行车等将整条街挤得摩肩接踵,嘈杂声一片。这时候,老街的人气像浓郁的酒香弥漫在整个街巷,气场十足。虽然少了当年的珠宝、绸缎,少了来自方圆百里的商贩,依然让人想起“六街灯火连文井”的诗句。

走过商业街,在正东街有“怀远一店”客栈。虽然其房屋已经被现代的石灰水泥改造,但顺着宽约1.5米的通道进去,两侧是紧挨的套房,大小不等的天井将这些客房连接起来,背后还有一小花园,供客人喝茶、休息。据介绍,这座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客栈最多可以住上160人,让人遗憾的是,而今已经破烂得无法再现当年的辉煌。

下新街老房子 远去的“隐居”历史

下新街处于上西街的背面,与其平行,这条幽深绵长的老街是古镇建筑的典型代表。街道两侧是笔直的骑楼式连排店居,密密的廊柱由近及远延伸出去,最后汇聚成一个模糊的焦点,很有层次感。其屋廊宽一米左右,少有开店的,间或几个门斗儿,还有抱鼓石或石墩摆设两边,偶尔跳出西洋韵味的装饰。烈日或雨天,廊柱下的宽阔土坯路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也有大人们走出家门聊天,偶尔也成为邻里之间骂街的用武之地,极具川西麻辣生鲜的风格。

52号是张刘文之子张子良的故居。张刘文是晚清高居一品的光禄大夫,后赴地方任道台,文武双全,一生有卓著的军功和政绩,留有诗集《秉唐诗钞》。故居门庭面阔三间10余米,木结构单檐青瓦,穿下夹板为楼,中设门道,门庭后露天过道,是一个四合院。门庭后露天过道左右砖壁墨绘松鹿图,天井中青石板铺路。二门门额上凸起的阴刻隶书“隐居”两字,因年代久远,字迹早已有些剥落,门槛两边淡红色沙石条子上的对联是:“卜重良邻风追晏子,图明太极学慕濂溪”。春秋齐国一代名相晏婴和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被张子良奉为人生楷模,当属不易。

过厅是大天井,外置木楼梯上二层走马转角楼,天井中间晾晒的衣服显示这里依然有人居住,一问竟有七八家,很少有人知道名人故居的来龙去脉了。整个四合院环境简朴幽静,不张扬也不局促,左边一窄窄的巷道穿出去就是田坝,凸显清代赋闲中级官员府第韵味。

74号古建筑明显高出一般的房屋,当地人称为“石狮子房子”。门前点缀的两个狮子并不高大也不威武,表面破损,似乎在哭诉着古建筑主人不可捉摸的苍凉命运。问起历史,坐在门前的老人一脸茫然,无奈摇摇头。78号是王泽民故居,砖石大门,门庭面阔三间,主体建筑通高10米。四厢房四角往中央排雨水,前坡穿斗结构,从而形成屋内竖有不少柱子的方形凹心穹隆屋面。后院正房为半坡屋面,左右设厢房有四合院。全部建筑布局一半穹隆一半坡屋的四合院在四川小镇中极为罕见,遗憾王家故事至今没有找出来。

原怀远中学也在这条街上。2008年5月12日下午,地震灾害突如其来,700多名师生绝大多数顺利脱险。吴忠红老师听到有学生掉队,义无反顾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楼梯突然垮塌,吴老师壮烈牺牲。十年树人,百年树木。地震后学校另行选址重建,而原大门旁几棵高大的楠木树依旧守护着曾经的学校。学校大门很特别,从一栋老建筑的底门穿堂而过,上面是一圈木质二层楼,从下面望上去,可以看到楼板全是滚圆木做成的,二楼的房子也建有一圈抄手走廊,木栏杆是机器刻的花柱,整齐漂亮。大门两侧的墙刷着白石灰,靠近底部处被雨水冲刷,露出原有的青石板,上面阴刻着图案。左侧能看到莲花螳螂图,右侧的则是工笔画,描绘楼宇、花园、水榭等景致。

上西街“飞来椅” 身在闺中望红尘

上西街有当时富贵人家小姐享受的“飞来椅”。设在第二层楼上的“飞来椅”,与今天公园常见的靠背椅类似。据介绍,这种建筑风格并非川西特产,而系江浙一带嫁接而来。主人家的闺女如果想看外面的风景,大可不必四处游逛,以免败坏了女德。进入楼房内部,小楼房竟然截分成了结构类似的三间小厢房,而且每间均有走廊相连。当初这是一家人居住,还是专门为小姐设置的“红楼”,当地人各有其理,莫衷一是。这种风格,街道上也不止一处。

上西街开店的不多,尚存好些清末民初风格的挑楼式门面。街上25号是“鹤立”于两边店铺房的一座小姐楼,悬山顶,两边穿斗木板山墙,正面也是板壁,半中腰的“美人靠”最为显眼。整座小姐楼呈陈旧的深褐色,遥望之不免猜想当年身居其中的闺中人是何样生活方式。按常理,小姐楼是安设在庄园或深宅大院之内,从而形成千百年来大家闺秀“深藏闺中人未知”的特别境遇。但此小姐楼却当街而建,高耸街中,当初应该别有计较吧!这在上新街并非孤例,有类似“飞来椅”造型的小姐楼隔三岔五都可看到,只是规格大小各异。

新闻推荐

茶马古道接入快速铁路 成雅铁路开通侧记

茶马古道接入快速铁路——成雅铁路开通侧记自古以来,茶马古道与人背马驮的景象连在一起。2018年12月28日,顺着茶马古道成都...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