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振兴 “95后”接待员在湿地公园边工作边“取经” 想把崇州经验带回家乡乐山

成都商报 2018-09-02 02:52 大字

桤木河湿地公园

9月1日,星期六,崇州市桤木河湿地公园内,鸟语花香,溪水潺潺,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公园驿站内,“95后”接待员谢燕琼忙前忙后,耐心地给游客提供服务,热情地介绍公园的建设情况和崇州特色。

游玩参观的人特别多 驿站展示的农产品供不应求

今年3月,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谢燕琼,在得知可以到桤木河湿地公园工作时,毫不犹豫地从乐山来到崇州市,加入了成都市诚瑞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桤木河湿地公园的客服和讲解工作。“桤木河湿地公园的环境非常好,每天来游玩参观的人特别多,驿站展示的农产品卖得很好,像生态大米、生态菜籽油、土鸡蛋等产品,客人们非常喜欢,都是供不应求的。”说到自己的工作,谢燕琼的话匣子立马打开了,“在整个公园里,一共设置了5处驿站,它们除了给游客提供茶饮、休息场所之外,还专门设置了展示崇州特色农产品的区域。”

作为桤木河湿地公园的讲解员,谢燕琼每天都会陪着不同的游客游览公园。据悉,桤木河湿地公园由北向南串连崇州道明、济协、白头、隆兴、桤泉5个乡镇。公园规划总面积100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3200亩、林地面积4300亩、草坪及路面面积2500亩,绿道、步游道总长53公里,绿化率高达80%以上。谢燕琼介绍,整个湿地主要由桤木河、老河槽、低洼地、鱼塘和丰富的原始植被支撑,形成了“水园共享,林田共存,人鸟共鸣”的生态景象。

多在这里学些经验

将来回到家乡发展乡村旅游

“在打造中,我们按照‘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思路和AAAA景区标准,紧扣‘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要求,把桤木河湿地公园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村庄建设、公共服务配套、河道治理、景区等相互衔接,充分融入了农事体验、美食品鉴、民俗参与、田园文创、休闲养心、生态观光、运动康养、自驾露营、研学游行、赏花踏青等新型业态,让市民和游客能在这里感受到林盘、新村、景区之美。”崇州市农村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另外,桤木河湿地公园在运营和管理方面,还采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经营公园,引进专业人才、专业公司和团队,开展公园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服务,提升了公园特色品质和项目运营水平,探索形成“以平台公司和企业投资为主,以社会组织和村(社区)投入为辅,购买专业化服务,实行一个标准管理”的“2+2+1”公园投资运营体系。

自该公园对外开放以来,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受此感染,谢燕琼谈起今后打算:“如今乡村发展得越来越好,空气好,环境漂亮,乡村旅游也都火起来了。我想趁着现在,多在这里学些经验,将来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量。”

●记者手记

沿着桤木河湿地公园里的绿道一路前行,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这样的美景,与崇州市的湿地修复和保护工作是分不开的。桤木河湿地采取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对湿地公园入口湖区及景观核心湖区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保证桤木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成都商报记者 张敬

摄影记者 王红强

新闻推荐

文化振兴 非遗竹编作经纬 用艺术点亮道明竹艺村

崇州市道明镇龙黄村“道明竹艺村”摄影记者王红强“蝶变”二字之于崇州道明竹艺村再适合不过。沿着笔直的柏油路从成...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