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博会带来哪些思考

四川日报 2018-07-24 08:36 大字

□本报记者唐泽文

6月29日,2018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简称“竹博会”)在眉山开幕。会上,来自全球的业内人士,针对竹产业的发展走向展开激烈讨论。

讨论背后,核心论点只有一个——如何将一根竹子吃得更加完整、透彻?

完整,是指产业链条的完整。在泸州市纳溪区的竹产业园里,竹家具制造企业竹韵贸易公司就有这样的烦恼——他们生产竹家具,只需要竹子高品质的中段部分,两端部分则成了“鸡肋”。“我们的核心业务在家具制造上,不想分心去做可以消化两端部分的产业板块。”该公司董事长陈林说。

虽然不适合做家具,但在造纸业、包装箱材料等领域,竹子的两端部分却是上好的原料,该领域的企业也时常因缺少原料而发愁。

矛盾如何解决?“我们产业园在未来的规划上,通过引入完整的上下游企业,将竹子的两端也一并消化掉,将一根竹子吃完整,让产业结构更稳定,发展更高效。”该产业园负责人说。

四川竹林面积超过170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产竹大省。但和沿海一带的省份相比,产竹地区产业链的不完整,是长期制约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所在。

“布局不能只停留在产业园里,周边的兄弟市州需要联动起来,构成更大的竹产业新格局。”纳溪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次竹博会,就将主题锁定在了“竹子联通世界”。

这意味着,在竹产业发展上,不仅要关注生产链条的完备程度,更要关注如何扩大竹产品贸易的“朋友圈”。

不仅如此,全省的各竹主产区,更应抓住“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战略机遇,在产业布局上优势互补,在贸易流通上抱团发展,让“四川竹”的招牌更加明亮。

透彻,则是指附加值的提升。竹博会的开幕式上,全球首场“竹”音乐会精彩亮相,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用竹制乐器带来的表演,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妙的音乐里,竹子不是竹子,变成了绿色的翡翠。”一位嘉宾如此描述。

竹子变为“绿色翡翠”的背后,是其附加值的大幅提升。

实现路径有哪些?一方面,需要加大产业发展的研发力度,让精深加工达到更高的水平。目前,纳溪竹产业园正联合北京的高校专家一起,设立竹产业发展技术研究院。该产业园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

另一方面,竹产业还需要打好“文化牌”。在崇州市道明镇,竹编、竹艺村就成了当地的特色名片,竹编茶具、竹造建筑在当地形成了靓丽的风景。同时,竹编手艺也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三代从事竹编产业的人家在当地并不少见。

优秀的“文化牌”也带来不俗的收益,在道明竹编协会的带动下,慈竹种植农户达2000余户,户均增收5000元/年;带动竹编从业5000余人,人均增收9000元/年。

此次竹博会,国家相关部委也在产业布局上给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竹产业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加强国际和国内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积极发挥竹子在推进南南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成都大熊猫保护生态检察官团队成立

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一体化司法保护本报讯(记者王一多)昨(19)日,成都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崇州宣...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