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共营 新风吹开理想之花
谢娇查看石斛开花的情况。
□本报记者 吴平
5月上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广“林地股份合作社+职业森林经理人+林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林业共营制”。这标志着发轫于崇州的林业共营制,正式向全国推广。
而就在几年前,崇州首批林业职业经理人、85后返乡青年谢娇不会想到,她成为了全国学习的榜样。她身上折射了时代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也让人们看到,林业共营制能够成功,其必需的要素。
择业:
老爸再三劝说乖女被“拉下水”
“谢娇一直都是很乖的孩子。”谢娇的父亲谢志成告诉记者,当年他们一家在新津经营餐馆,十几岁的谢娇就帮忙送外卖盒饭,但那时从她身上还没看到敢于创新创业的影子。
倒是谢志成,从2010年起,响应政府号召回到老家,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搞农业共营,从30亩水稻做起,到如今已发展近2000亩。发展到500多亩规模的时候,做账、做资料、学习机械设备这些就搞不来了,他便要当时在成都工作的谢娇回来帮忙。
谢娇并不情愿,但经不住父亲再三劝说,只有答应。有了谢娇夫妻等年轻人加入,谢志成马上扩大种植规模、购置机具,如今机械化水平近90%。
即便农业共营已经很成熟,谢娇也取得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但得知崇州选聘林业职业经理人时,她还是犹豫了。
对此谢志成表示理解,害怕是正常的,年轻人没有启动资金,背那么多债,压力得多大。谢志成用一辈子做餐馆、做陶瓷的生意心得劝说道,贷款不怕,只要大家不乱花钱,踏踏实实做事情就行。谢志成还有一点体会,“现成的好事不会轮到你来做,也不需要你去做。做农业也好、林业也好,就是趟路子,先苦才有甜。”
在家人的支持下,谢娇考取了林业职业经理人,在道明镇成立了季崧林地股份合作社。当时,她有很多担忧:产业怎么定位?融资能否到位?没有建筑用地指标的话,三产互动怎么开展?
5月24日,记者来到合作社时,发现中药材基地已具雏形,合作社综合办公楼,一座近300平方米的“本草山房”以其木结构的主体构造与周边山水和谐相融。由于用钢架将地板撑起60厘米高,不破坏土地,也不占用地指标。未来这里将打造中药种植采摘、文化体验、康养休闲等一体的农旅示范区。
互促:
共营制保驾护航事业顺势起飞
谢志成回忆道,最初做农业他一窍不通,农技中心的培训让他掌握了最前沿的技术、最新的政策,从水稻品种到综合种养,一起步起点就高出一大截。对于谢娇同样如此,在培训和参观中,她接触到成功人士,见到了成功示范,对于怎样做有了思路。比如参观攀枝花以及云南的中药基地,她发现只要标准化搞得好,仅种植这一个产业就有很高的回报,更别说一三产互动了。
村民以土地和林地入股合作社这一模式也很关键,林农甚至更加积极,很快就流转出1100多亩林地供谢娇经营。
道明镇斜阳村60多岁的村民杨永秋介绍,14年前,当地退耕还林,家里种了4亩多水杉,但由于栽得密,也懒得上山管理,树子长不好,卖不起钱,久而久之,路都没有了。以水杉林入股后,没想到竟然分到3000元钱,他自己在基地打工,每月还有2000元工资。
村民得到了实惠,都希望合作社好好发展下去,“本草山房”就算不锁门,也从来没有丢过东西。
金融服务是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板块,由于产业周期长、市场风险高,林业融资比农业融资整体更为困难一些。但崇州成立了500万元林业发展基金,谢娇的40万元贷款,无需抵押物,并且获得了财政50%的贴息。
谢娇发现,当你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很多资源都会向你集聚;季崧合作社就先后获得了崇州市妇联、成都市农科院等的资金、技术支持,今年下半年,大棚里的白芨苗就能出售,一棵10元钱,以短养长来发展。
崇州市农村发展局林改办主任胡浩介绍,《林业共营制及政策体系建设研究》今年9月就将结题。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职业林农623人、职业经理人108人。如果说谢娇这样年轻的新农人是蒲公英,是现代农业的种子,林业共营制就是风,把他们吹向适宜的土地生根发芽。两者互相成就、互相促进,把林业改革推向纵深,让乡村振兴从这里提档发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开展趣味活动 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成都市第三届5·25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李晓卉)在国际儿童节来临前夕,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团市...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