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林盘修复不大拆大建
竹艺村造型独特的建筑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 从轩摄
成都市各级干部赴崇州“拉练”“取经”
川西林盘打造中,“四不五原”规则获赞
人才队伍建设在川西林盘的修复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建设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专业机构参与
□本报记者蒋君芳
乡村绿道建设和川西林盘修复正成为成都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抓手。5月26日,成都市召开全市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建设现场推进会,聚焦崇州一地的4个点位:凡朴生活圈、桤木河湿地公园天府绿道、道明竹艺村、天府良仓总部基地。
对成都市各级干部来说,每一次现场推进会都是一次“拉练”,是一次宝贵的集中学习交流的机会。这一次“拉练”,他们在崇州取到了哪些“经”?
低成本投入模式更有复制价值
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位于崇州市集贤乡徐家渡林盘的凡朴生活圈,随处可见原汁原味的川西林盘景观。
“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环境中的很多元素,比如树木、道路、水系等,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进行规划打造。”凡朴生活圈创始人涂海霞说,他们从村民家里收集了不少老物件。这些老物件稍加打磨就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元素,最后被用到凡朴生活圈中。
热爱老物件的,不止涂海霞。在对当地川西林盘进行风貌打造时,道明竹艺村项目负责人康瑛把农户家的一块块质朴青砖,视为川西林盘最大的特色。
从原本的墙面上开出一扇窗、将瓷砖去掉现出原本的青砖、在围墙上适当加入镂空雕花元素……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投入,就呈现出一个新中式川西林盘。最终,青砖墙面成为竹艺村风貌的重要特色。康瑛认为,在大规模的川西林盘修复中,低成本投入模式更有复制价值。
崇州市在川西林盘打造中的“四不五原”规则在当天获赞:不大拆大建、不挖山填塘、不过度设计、不冒进求洋;最大程度地保护原生态、留下原住民、保留原住房、尊重原产权、使用原材料。
川西林盘里的国际化元素
在凡朴生活圈的手工作坊室内,参观队伍偶遇一位正在劳作的国际友人。涂海霞介绍,每年世界各地不少义工志愿者,都会申请到这里生活,“他们干活,我们提供食物和住宿。”去年凡朴生活圈项目开建时,曾吸引了42个国家(地区)近千名义工参与。
如果时间提前一周,类似的“偶遇”也会在竹艺村发生。“几天前,几位国外艺术家也曾在这里进行艺术创作。”康瑛说,在竹艺村的建设过程中,不少国际专业人士也参与其中。
“国际化并不都是‘高大上洋\’,国际化也并不遥远。我们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国际化元素就有不少。”参观过程中,不时出现的国际化元素,让成都市委主要负责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们正在招募更多新村民,为竹艺村及其他川西林盘的修复储备人才。”康瑛说,生态环境优美的川西林盘对人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报名的人源源不断。
人才队伍建设在川西林盘的修复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成都将坚持全球眼光、国际视野,建立专家智库,组建特色镇和川西林盘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同时向国内外设计机构征集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方案。
社会资本主动参与乡村振兴
在竹艺村的三块展板前,康瑛的介绍刚刚结束,各区(市)县主要负责人便用手机对着展板拍照,“项目运营得确实好,值得学习。”
这三块展板介绍的是竹艺村项目的运营模式。在整个模式中,专业公司的介入是关键要素。这也是崇州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建设中,坚持的另一个重要原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专业机构参与。
在桤木河湿地公园天府绿道的主入口,有一处小型驿站。政府建设完成后,驿站的产权被移交给当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之后,村集体经济组织又招标引进一家公司负责具体运营,双方按四六比例进行分红。
崇州当地家具龙头企业也参与到了绿道的建设中。绿道中的一处驿站,被这家企业打造成产品发布空间。成都市委主要负责人认为,类似的发布空间,可以复制到正在建设的锦江绿道、锦城绿道中。
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成都将组织15个有条件的特色镇、40个川西林盘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着力引进规模大、实力强、运营水平高、建设经验足的建设运营企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记者从崇州市安监局获悉,为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该市启动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坚持...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