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码商“素描”四大特征 确认过眼神你就是那个最成都的码商

成都商报 2018-05-21 01:15 大字

商帮是中国商人组织即商会的先驱,也是江湖社会的主要成分。都说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这里曾走出了茶马古道,也曾诞生了天下盐都。成都的商帮也曾缔造了富甲天下的财富神话,有码商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自成一气。

现代江湖的部分习俗和性格不少源自商帮禀赋,不同于其他城市,成都的商业环境让这里的码商更加亲和、接地气。

时光回到一个世纪前,成都劝业场(现商业场)内就能买到亨达利中的珐琅机械手表,不可谓不洋派不繁华。而与劝业场一门之隔的小街小巷中,贩夫走卒同样络绎不绝,这头买完香水、白兰地的绅士小姐们乐呵呵再随手买一碟夫妻肺片、一碗豆瓣抄手坐下来大快朵颐也是常有的事。

到了现代,很多成都人走到外地沿海发达城市,也总觉得“哪里没对”,或许成都人感觉的方便是那种下楼就能买,买了还能聊,聊了明天再见的暖心。或许正是成都这座与别处都不太雷同的城市气质孕育了特征鲜明的成都码商,成都才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个“码商之城”。

作为全国首个“码商之城”,无数的码商故事每天都会在成都发生,他们组成了成都码商地图上一个个最小的单元地标。那些内心离你很近的成都码商都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浇灌出最动人的故事,成都商报记者历时一个月进行了一次成都码商画像大摸底,四大特征浮出水面。 读懂了成都码商你就读懂了生活。

案例

特征一:最勤劳

见过每天凌晨1点30分的“神算子”卖菜夫妻

长久以来,大家都喜欢用“慢生活”、“闲适”来形容成都的生活。“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也成了成都深入人心的印象,不过在成都的码商江湖里,任何时候你都能享受到一样的服务品质,无论早上7点上班时和下午6点下班后,你吃到的那碗怪味面可能都是二十年不变的味道。你爱吃的糖油果子,一天任何时刻去买可能都是香酥可口的。你的“成都式慢生活”归根到底功劳应该属于这些码商。

据支付宝大数据显示,成都码商每天的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早上7点,第二个“小高峰”在中午时刻。一天中的“峰值时刻”是在傍晚6点-7点间。

在郭家桥北街菜市场经营着两个蔬菜摊位的付桂琼和钟金荣堪称成都最勤劳的码商。夫妻俩来成都打拼已经近30年,几乎每天都是凌晨1:30起床,洗漱后便开着自己的金杯面包车前往离家30公里路程的白家市场进货。为了拿到好的蔬菜,丈夫钟金荣每天晚上只睡3个小时,每天早上7点钟金荣就会准时抵达郭家桥综合农贸市场。

而夫妻两也是卖菜的“神算子”,从接到菜、称重到算出总价,夫妻两前后花不超过10秒。付桂琼和丈夫钟金荣目前共同经营着两个不大的摊位,每天都十分忙碌。从批发到零售,从一家店到两家店,从夫妻两人到一家四口。2016年开始,伴随移动支付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付款都喜欢用“支付宝扫一扫”,于是付桂琼申请了一张收钱码,小小的二维码帮他们减轻了很多工作量。如今这对幸福的夫妻现在已经各自经营一家摊位。摊位上挂个二维码已经是成都菜市场小商贩们的标配,成都菜市场近七成已经铺开了支付宝的二维码。

案例

特征二:头脑最活络

崇州小伙、蛋烘糕大姐收钱码两大功能用得溜

在码商普及的过程中,不少商家还停留在移动支付功能时,而成都码商就已经早早发现了收钱码中商家功能里的“多收多贷”和“多收多保”等功能,并用得特别溜。

93年的崇州小伙罗玉涛就是其中之一。从小家境优越的罗玉涛因父亲生意失败,决定放弃高考学厨打工,并盘下了一家血旺店。随着生意日渐红火,流水需求也日渐变大,准备扩大经营的罗玉涛却苦于无法筹措到足够资金。试过各种办法后,罗玉涛发现借助支付宝中的多收多贷,可以很快借到新店所需的资金。靠着多收多贷的这笔钱,新店终于开了起来。罗玉涛常说,自己贷款之前心里总是要有数的,而支付宝多收多贷就将他心里的“数”以贷款额度形式反映出来了,自此收钱码的交易明细、提现免费等功能更是成了他经营的好帮手。

另一位擅用支付宝商家功能的是码商谢娜。下定决心要自己做生意的谢娜在创业之初屡屡受挫。当她再次鼓起勇气想拜师学做蛋烘糕时,又因为凑不齐6000元学徒费而陷入困境。最后她和老公在支付宝上找到了多收多贷,终于拼拼凑凑交了学费。谢娜用贷款来的钱,学了手艺,买了原材料,终于又折腾出一个小摊子来。在摊子生意日渐红火之际,谢娜的腰疾复发又影响了正常出摊。一直舍不得去医院就诊的谢娜最后发现了支付宝“多收多保”功能,两次就诊一共报销了357.7元。虽然钱不多,但这份支付宝带来的保障却让谢娜感动不已。之后一年,这家卖蛋烘糕的小摊子,折腾出了一家“分店”;又过了两年,谢娜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徒弟,她告诉她每一个徒弟,“生意人要舍得折腾”。

案例

特征三:最有冲劲

借助收钱码开分店的成都版“中国合伙人”

与成都码商的勤劳特征类似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很难将“有冲劲”与成都人联系到一起。究其原因,无非是诸如“任性串串店歇业一个月带员工游马尔代夫”、“这家红遍成都的冒菜只卖上午”等新闻过多地渲染了成都商家的“个性”的一面。但实际上成都码商的进取心和冲劲也是他们的显著特征之一。

上演了成都版“中国合伙人”的码商卢怀抒和谢诗瑜的包子铺团队堪称成都码商的“冲劲”代表。卢怀抒和谢诗瑜是在美国读大学时认识的。一个是学媒体搞广告的成都人;一个是专做设计的台湾女孩。2013年,包括她俩在内的几位年轻人机缘巧合下开了第一家包子铺。凭借分工明确的团队和移动支付的东风,很快就将铺子做成了知名“网红店”。踌躇满志的团队立即趁热打铁开起了分店,没想到一连开了三家都以失败告终。

在吸取了盲目扩张的教训后,几位创始人开始将心思放在了产品与管理上。针对此前缺乏的顾客交流,团队将口碑平台当成了与顾客直接交流的“前沿阵地”,顾客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看到留言和评价就知道了。通过收钱码的经营数据研究出了爆款产品。随后团队又通过1688购置了第一批机器,并与供应商建立了初步联系,后续的机械、用具、衍生品都通过1688进行采买。明确了管理标准后,团队开始做加盟,在1688进行设备采购,通过收钱码查看经营数据,直观了解各个黄金交易时段;同时收入的款项还能直接转入“余利宝”,免收手续费。就这样,肆同包子一家变两家,两家变十家,十家转眼成二十家。

案例

特征四:最爱尝鲜

买一条牛仔裤跑遍成都的最潮60后大叔

作为“十大优秀码商”年龄最大的一位,已过“知天命”的王竞似乎并没有停歇的打算。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成都人,王竞也沿袭了成都人爱尝鲜的特点,为了买一条满意的牛仔裤,60后的王竞可以跑遍整个成都。早在1995年,王竞就下海做生意,最开始在成都金牛区开影楼时,他就把自己爱潮、爱时尚的个性带入到工作中。到之后团购兴起时,王竞毅然加入“百团大战”,曾在一天内接下了一年的摄影订单。随着支付宝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王竞也加入到码商的行列中。无论是收钱码还是余利宝,只要码商会用到的功能王竞都能讲得头头是道。永远热爱新鲜事物的他始终都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去迈出崭新的每一步。

成都80后汪桂芳夫妻堪称成都最浪漫的码商,每个周一到周五,都会开着一辆小车穿梭在CBD的各个写字楼之间,后备箱铺满了各类鲜花:洋牡丹、乒乓球菊、尤加利……车开到哪里就把鲜花带到哪里。相比动辄包月包年的O2O鲜花订购,不少成都人更偏爱自己插花的乐趣,“移动花车”买花成为最新潮的生活方式。瞄准商机之后,汪桂芳小两口在一年半前做起了“移动花车”,顾客们都亲切地称呼两人为芳芳和刘哥。这对浪漫的夫妻档分工明确,汪桂芳主管与客户沟通,老公则负责财务以及采购花卉,顾客选定后也不多问,直接提花扫码,一套流程最快只需要一分钟搞定。这样如同“流水作业”的购花体验,十分打动顾客。他们的行车轨迹也绘出来一副鲜花地图。

解读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

码商时代是互联网支持实体经济的新阶段

扫码支付这样一种行为主要还是中青年的消费者,而在这个中青年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者活跃度上来讲,成都在全国都是非常突出的,可以说码商时代是互联网支持实体经济的新阶段。

第二个成都的中小零售业做得特别好,就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做得特别好,成都不像有的城市实体店比较萧条,完全靠在线支付,所以反而也没有码商的空间了,成都是线下的零售做得特别好,线上也特别活跃的一个城市。所以它形成良好的互动,在零售环境上,为码商之城提供肥沃的土壤。

第三点,扫码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支付行为,成都人非常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并且支付扫码也衍生了很多社交性以及文化创意。这三点让成都有底气成为全国首个码商之城。

成都电商协会秘书长徐震

码商的活跃度就是小微经济的活跃度

码商的形态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在用更简洁的工具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这种形态有利于更多的人用更简单的方式来获取与社会同步的能力。大概在十年前还有很多人在努力地去学习一些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去赶上这个时代,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他们只需要去运用类似于码商模式背后的一些成熟工具,就能和这个世界更好地去接轨。

而成都作为全国首个“码商之城”,在互联网时代也将获得更好的机会。从个体发展来看,码商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们融入数字化经济时代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更简洁的融入这个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码商活跃度是一个城市小微经济活力的测量计,成都作为一个休闲城市,一个消费型城市,在码商进阶这个过程中拥有了足够大的互联网基础后,成都获得更多项目与机会的可能性也会激增,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有着巨大积极作用。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

码商升级是城市商业升级的重要一环

码商可以说是整个城市商业的“毛细血管”,一个城市要让自己的商业更数字化,离不开码商。

基于二维码商业场景和数据,线下小微商家可以享受到经营分析、账务管理、理财、保险、贷款等多维的金融科技服务。通过技术的赋能,小微商户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并提升自身的价值。

从电子商务到综合金融服务,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模式的进步。这种变化让互联网从简单为商家提供 “生意”转变为提供“成长”和“保障”,实实在在地为商家服务,让这个庞大群体获得了平等有尊严的支持。成都商报记者 何谷

网商银行副行长金晓龙:

2018年是码商元年 希望码商成新一代英雄

网商银行副行长金晓龙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是码商元年,千千万万码商都是家里的支柱,1亿码商背后的1亿家庭,涉及着3亿-4亿人的日常生活,中国绝大多数人日常消费的主要来源,是构建社会美好生活的主要群体,无愧英雄称号。”

成都是创新活力之都

下一步将打造码商街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成都是时尚之都、创新之都、活力之都。“成都消费者是最智慧的,也是最有调调的;同时商家也是最精明、不失和气的,我非常希望成都成为全国第一座码商之城。”下一步可能会和成都市政府部门合作一起来打造码商街或者码商城这样有特色的商业场景。网商银行数据显示,在这一年里,成都几万商家获得了贷款,且金额在万元以内。此外,还有数十万商家将每天的收入放入余利宝作现金管理。

二维码成为

线下商家数字化经营的开始

在金晓龙看来,“二维码可以成为线下商家数字化经营的开始”。对于码商们来说,二维码不仅让他们收钱方便了,不用收假币,更让他们每一笔小生意都数字化了。二维码将经营数据化后,此前服务线下小微商家时,面临的无抵押、无数据、人群分散等困难不复存在。因为有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蚂蚁就连一个码商是否有过其他的借贷,比如高利贷也能大致分辨出来。一年下来,蚂蚁发放的过千亿贷款,总体上不良控制在1%左右。目前,网商银行基于大数据对“码商”进行了预授信,可以实现“310”的贷款模式,即三分钟申贷,一秒钟放款,全程零人工介入,提高了放款效率。

成都商报记者 胡沛

从“网商”到“码商”

城市商业数字化升级最难一块拼图完成

一张属于成都人的码商地图,正如《清明上河图》一般正在徐徐展开。

5月18日,“天下码商成长计划”启动,该计划得到了成都市政府的支持,并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进一步的合作,更好地扶持、提升成都的码商,助力打造首个码商之城。

此前,在世界银行大会上,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向全世界分享了中国的“码商”如何通过一张二维码获得数字时代的金融服务,获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评价“科技推进普惠金融的典范”,称其真正改写了行业格局。

为什么移动支付进阶到现在“码商”之路才开启?为什么选择成都作为全国首个码商之城?

码商的“变迁史”

有码走遍天下 无码寸步难行

2004年互联网跟商业首度结合,诞生了在网上做生意的“网商”,至今已经15年。今天,互联网、科技终于渗透到了线下,开始赋能每一个路边成千上万个小摊小贩,码商完成了互联网跟商业结合的最后一块拼图。

时光穿越到2013年,马云跑到银泰百货“逛店”:挑了一双袜子,在收银台拿起手机“咻咻咻”几声,按照提示操作,几秒钟之后这单交易完成了。支付宝打响了大规模进军线下商业的“第一枪。”

业内人士分析,如今移动支付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个,出门基本不带钱包只带一个手机,这在五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社会环境对移动支付的认知,消费者、小商家、城市管理者三方,从对移动支付的怀疑、恐惧到逐渐认可。

全国码商有1亿

小小二维码背后解决的商业痛点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我国的线下小微商家平均寿命只有3.7年,远低于美国的8.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16日,我国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日均新增市场主体4.44万户,而这个数字就是“码商”的数字。

码商被比喻为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数以万计但又非常脆弱,融资难、保障少、经营模式难升级是困扰线下小微商家的三大难题。

成都市零售协会副会长汤耀华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像星巴克、肯德基还有一些便利店连锁品牌这些大商家已经完成向移动支付升级,市民只用一个手机就能完成市政服务已经实现,只有小微商户这块依然还有空缺。”汤耀华说,尽管很多用户经常用支付宝,但在楼下水果摊、蔬菜摊可能依然无法用移动支付,没有二维码,现实情况是不是所有小微商家都可以有钱掏几百甚至上千买一只扫码枪的。而这正是支付宝推出低门槛的收钱码服务的初衷。

成都商报记者 何谷、胡沛

制图 李开红

新闻推荐

陆游、范成大 与崇州东湖

蒋蓝崇州城内历史上出现过罨画池、东湖、西湖三个名词,三者所指互相混淆,历来争论不休。罨画池为北宋赵抃开凿并命名,至陆游...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