桤木河:历史深处的倒影

成都日报 2018-05-07 02:49 大字

成都凸凹

3月30日,由崇州市委宣传部、成都日报副刊部主办的“锦水·崇州笔会”上,四位作家在罨画池、元通古镇深刻地感受到了崇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桤木河湿地公园、道明“竹艺村”以及被称为“最美乡村公路”的重庆路,由于文化的植入让崇州的乡村山水华丽嬗变!

重农固本,安民之基。唐代称蜀州,宋代称江原的崇州,自古为繁荣富庶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蜀中之蜀”“蜀门重镇”之美誉。

近年来, 特别是成都市“西控”战略部署以来,崇州顺势而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局面。崇州的乡村振兴,从一处处林盘的打造开始做起,通过以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为目标的一系列工作推进,众多涵盖了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品牌培育、产业融合发展、特色镇+天府新林盘等门类的项目纷纷落地实施,为乡村振兴带去了先进的治理、管理、开发理念,为实现村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今天,在这片历史悠久的热土上,已涌现出了众多以道明镇竹艺村为代表的川西新林盘,它们茂林修竹、清泉潺潺、青山耸翠、田野烂漫、鸟语蝉鸣;它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它们或以生态环境为媒,或以乡贤文化为主,或以田园景观为重。它们古朴而特色鲜明,安静而生机盎然,在广袤的川西平原上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美丽乡村看崇州,既是看崇州的人文历史、风光景致,更是看崇州的山乡巨变。

因创作以治水名动天下的李冰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就钻进了故纸堆,就走在了河流两岸。还因少小的桤木记忆和中国诗篇中的桤木情怀,就没有停止过对桤木的追逐。三条不同的行进线路,在成都西边,一条以桤木命名的河流上,不期而遇。

这一天,游历到桤木河湿地公园一带,春雨潇潇,蜀雾清淡,看不见鸟儿的身影,只听见鸟儿的叫声。那些从鸟嘴里发出的湿漉漉的桤木的叫声,打在我的伞上,比雨点重,比风影轻。

“冰又通笮道文井江,径临邛,与蒙溪分水白木江会武阳天社山下,合江。”(《华阳国志》)这当是从故纸堆发现的对文井江最早记载的文字。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江水》中进一步阐释道:“江水又与文井江会,李冰所导也。”历史在梳理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功绩时,为李冰疏浚、治理的文井江记上了不可绕过的一笔。其实,被晋时蜀人常璩写入《华阳国志》中的文井江,除了因李冰治水所记的那一笔,还有另一笔,是因一位水中的美女,朱利。对此女,西汉的蜀人扬雄用他的《蜀王本纪》最先给出了说法:“后有一男子,名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女子名利,自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稍加分析考察即可知之,“自江源井中出”,指的是朱利生长在崇州的文井江流域。而朱利,自是古蜀国第一位有名有氏的国母。

走出故纸堆,踏勘奔泻在大地上的古老的文井江,就一定会看见其分支朱崇河,沿朱崇河走,就一定会看见其重要支流桤木河。从生养李冰的阳平山到桤木河,仅六七十公里。

行走过崇州的人都知道,此地多水,东北有黑石、羊马诸水,自都江堰流注其间,使之素称沃壤。但西南跷瘠,仅文井江一条供水滋养,这就让文井江之水变得格外金贵。

叙述桤木河,一定得从文井江起水,无论自然还是人文,文井江都是它的源头。文井江(中下游有西河之称),岷江中游一级支流,发源于崇州市怀远镇西北鸡冠山火烧营小海子。文井江在鹞子崖分出的岷江二级支流朱崇河,流经怀远镇北,过洄澜塔、崇福桥,至公议乡将军桥下分二支,左为泉水堰,右称桤木河,下流复合为一,统称桤木河。流经道明、协和、白头、隆兴、中和(现桤泉乡)入大邑境,在安仁镇汇入斜江,全长25公里。

从以上梳理可知,桤木河因文井江名,文井江因朱利、李冰名。而于我,除了两位历史人物,桤木这个河名,更是名其河的最通畅清澈的硬理。就当下来看,2014年始建的冠名桤木河的湿地公园,亦从乡村图腾的向度,大大提振了这条河流的美誉。倘若没有这些因缘的鼓翼飞拉,恐怕这条归于岷江三级支流谱系的人工河,依然是籍籍无名的。

说到桤木河的得名,应该是“桤木河以河边多桤木树,故名。”这再自然不过。《大清一统志》曰:“岷江分而南流之溪木河即此,盖不知为桤字,以崇境此木独饶,故水受斯名矣。”这部清朝官修地理总志说得更细,既说了这河得名,又说了这河先前为溪木河,后才正名为桤木河,之所以错谬,乃是因为不知世上有个桤字,更以为桤木树为崇州特产。

这显然是编撰者对蜀地植物知识的欠缺与寡闻,当然更可能是不懂装懂的臆度。

我在很小的时候,也就是知道这世上有树且不同的树有不同的名的年龄,就见过和知道桤木树了。见过和知道有树,是6岁前,在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玉垒以东多桤木,易成而可薪,美阴而不害。”(《蜀中记》)玉垒即指灌县岷江边李冰凿离堆的玉垒山。显然,我降生的地方,是一个桤木成林的所在,只是年幼不自知而已。而李冰当年拦水筑堰所用杩槎中的木料,亦采自本地盛产的桤木、柳树和杂木。

6岁时,我随家迁居到大巴山腹地万源县。家居的地方都临水,我家屋前屋后,全都站满了身披铠甲的中老年桤木。翻开《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就知道,满目都是的“桤木枝梢”,还可入药呢。该志书专门记载说,桤木枝梢,治鼻衄,还治胃出血和功能性子宫出血。想起饕餮自己亲自采回的桤木菌的样子,至今都满嘴生津。桤树属落叶乔木,叶长椭圆形,边缘有稀疏锯齿,柔荑花序,雌雄同株,果穗悬垂。春天,青翠的桤木用树叶边缘的象形木锯和嘴唇,向天空表达着自己的情愫。秋天,无风也瑟瑟飘零的落叶,像一场提前到来的无边大雪,向大地报答着自己的感恩。四季更迭,树状叶色随之而动,让人常看常新,百看不厌。

徜徉在桤木河湿地公园长长的绿道上,我还恍惚看见了一些文化人简册基底里的木纹——桤木的木纹。最出名的当然是杜工部的《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以及《堂成》。老杜的桤木诗本就有名,偏又来了个苏东坡的《杜甫桤木诗卷帖》,其书法艺术的高境,更是把桤木世界的文格和心灵秘史推到了极致。“如果说杜甫开启了桤木诗学的历程,那么苏东坡则是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桤木情结的大诗人。”(蒋蓝《苏东坡的桤木情怀》)此外,扬雄、王安石、陆游、李劼人、朱自清、叶圣陶、汪曾祺等,都曾与桤木有过文化交集。而最早书写桤木的当是《山海经》。

不光咱中国人,老外也多喜桤树。然而桤木的种子漂再远,都是沿着河流去的。桤木的血脉流再遥,根都在古蜀。稍稍做个田野考察就会发现,四川,以桤木为地名的地方,不计其数,为天下之冠。成都地区,有崇州桤泉、龙泉驿桤木沟、双流桤木塘、简阳桤木村等。成都以外,有屏山桤木湾、峨边桤木坪、高县桤木林、沐川桤木坝、荣县桤木冲、甘洛桤木顶、万源桤木树梁,以及乐山五通桥桤木沱、沙湾桤木槽等。

禽择良木而栖。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可以断定,但凡以桤木为地名的所在,无一例外林立桤木,无一例外临水而居。这一点,你一句不问,桤树的别名就告诉你了:水青冈、水漆树、青木树、萝卜柴、旱冬瓜树、水冬瓜树……

还可以断定,在文化的向径上,桤木河的性格、功能,就是桤木的性格、功能。“清初,朱崇堰于老西河卓家店子起水……朱崇堰在公议乡将军桥以上为桤木河上流,灌溉农田一万八千多亩,将军桥以下有民堰37道,灌溉农田十万余亩。”(《朱崇堰上迁堰口》碑记)这段文字除了提供桤木河开渠放水时间不晚于清代的信息外,还以精准的数据昭示,桤木河可以滋地肥田,继而出粮,继而养民。而这,恰是桤木之实用主义的对标翻版。

跟桤木河一样,桤树也能滋地肥田。桤木根系发达,可生水养水,改良土壤,保泥护岸,其根瘤菌固氮,有效增强土地肥力。《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单狐之山多机木。”郭璞注:“机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这个说的是把桤木做柴薪烧成灰后,用柴灰肥田。桤木树有个最大的特点,即特别适宜人工栽培,且三年即可长大成材。而桤木河边的树也是人工栽培的,万人上马,当年就成渠通水,灌溉农田。此外,桤木皮等可入药,嫩叶可作茶饮。桤木虽系硬木树种,但其材质一般,重量中等,抗压强度、消震性、韧劲和抗腐蚀能力较低,因此,多用作柴薪和寻常人家的家具木具。从这一点看,桤木树是广大的,又是低等的,居于树木王国底层——它真像是树木中割了又长、长得疯快的草啊。但桤木木质均匀,纹理清晰,颜色多样,手感细腻,制作成型方便。正因为这些特点,又因其外貌与山毛榉相仿,一些重利而狡黠的商家便用桤木冒充“缅榉”。而一旦被揭穿,遂辩称听错了,自己不辨桤木榉木的发音。

明末清初广安人欧阳睿年在他的《蜀警录》中讲了自己经资中入简阳地界时,遇四虎、过河溪、遭暴雨,险些淹死,终被“桤树岸”救命的故事。而江西《崇义何氏九合谱》中则讲了一个桤树帮一家人度过灾年且有娃崽生出的故事:“邕公。以母赐第居长安,应诏入大学。唐肃宗时任少府与杜甫友善。种桤树数百株于和川官邸,不二、三年成林,时值岁歉,薪贵如桂,米贵如珠,而邕独无虞,生子:蕃。”不管怎么说,一句话,“民家树桤,不三年,材可倍常,疾种移取,里人以为利。”(《益部方物记》)不仅民家广植桤树,现在是公家也广植。

最有意思的是,以桤木命名河流的,四川仅成都地区就有三条。除了崇州的故事纷纭、传奇古今、乡村味十足的桤木河,还有郫都的用渠骨撑开的桤木河,以及源出龙泉山龙泉驿段洪安镇文安场,经青白江福洪、清泉二镇,过金堂云绣、龙威二镇后,汇入沱江的野性到底的桤木河。

明朝何宇度撰有《益部谈资》三卷本,特别指出:“桤木笼竹,惟成都最多。”记得去年四川评省花,在我想来,自然非蜀葵莫属,但我想错了。又想,评省树,古老的蜀树桤木能入选吗?显然还是不能,入选的一定是银杏、桢楠、香樟、珙桐、柏木、黄葛树等等。说到底,蜀葵、桤木输在了自己的低微、普遍和不高贵上。

新闻推荐

道明竹编编出幸福 成都美食香飘世界

电视栏目《西望成都》4月28日推出第162期。距离成都近40公里的崇州道明镇,有一个名叫“竹艺村”的小村庄在重新修缮之后正式开村了。“竹艺村”以竹编闻名,有着2000多年的竹编历史,修缮后的小村庄究...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