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缝纫女工的创业路

成都日报 2018-03-19 04:25 大字

傅自强(金牛区)

成都市老西门,有一条抚琴街,抚琴街里有一个颇有名气的“抚琴综合市场”,距市场北侧的抚琴街南三巷巷口不远处,有一家已30年店龄的“曾妹制衣店”。

曾崇秀,1968年出生在崇庆县(现崇州市)西北30公里的三郎镇,这里是典型的山村。父亲曾诚文曾在私塾任教,后任村会计,有3个漂亮的女儿。从小,曾家的祖训“耕读传家”就深深地埋在了3个女儿心中。大的两个女儿都先后从师范院校毕业,当上了老师,小女儿曾崇秀却在初中毕业时就踏进了社会,成了自学成才的服装设计师,后来毕业于四川电大服装设计专业。

三郎镇西北10公里就是而今著名的九龙沟风景名胜旅游区,山高路险,风景如画。但上世纪70年代的三郎镇,还是落后贫穷的山乡。山区长大的孩子朴实敦厚,能吃苦有担当有孝心,曾崇秀也不例外。十二三岁正上初一的小女子,就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周末到一家远房表叔的缝纫店去学缝纫。小崇秀多想能早点挣钱啊!她暗暗下定决心:赶快学会缝纫和裁剪技术,开个缝纫店,自食其力,好孝敬父母,并资助两个姐姐完成学业。学了两年半,曾崇秀已基本掌握了缝纫技术,但由于表叔的保守,裁剪技术只学了些皮毛。初中毕业后,曾崇秀反复阅读请人从成都买回来的好几本裁剪图书,用废报纸当布料练习,依葫芦画瓢。

像任何技艺一样,入门并不难,崇秀的制衣裁剪设计之路,算正式起步了。崇秀心中涌动着一个美丽梦想:到成都去闯天下。这时,她的一个初中校友,正在成都读交通技校的祝远康,给她提供了一个信息:成都一家大型服装厂正在招聘有一定缝纫基础的年轻女工。曾崇秀做好了家人的工作,刚到18岁就成了这家服装厂的正式员工。在服装厂干了两年,勤奋而聪慧的曾崇秀,学到了不少技术,成为服装裁剪设计方面的小能人。清纯而漂亮的曾崇秀,也收获了爱情,她和祝远康回老家三郎镇举办了简朴的婚礼。可惜,还不到3年,这家大型服装厂破产倒闭。还是祝远康帮她找到了另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

上世纪80年代末,新建的“抚琴综合市场”正在大量“招兵买马”,曾崇秀带着一架二手缝纫机,在市场北侧的抚琴街南三巷,与人合租了一个小门面,打出了“曾妹制衣店”的招牌。她开始以缝缝补补的小活路为主,收费总比别的摊店低一点,而做的活路却一点不马虎,顾客满意,建立起了信誉。崇秀做生意,从来不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总是把顾客当朋友,好些老年顾客,把她当成小女儿一样看待,经常愿意到她那儿坐一坐摆摆龙门阵,说说体己话。老人们从崇秀那儿才知道:崇州市三郎镇正在恢复和扩建一个名为九龙沟的21平方公里的龙文化风景区,曾家“金花农家乐农庄”正在筹划中,而“金花农庄成都联络站”的牌子早就挂进了“曾妹制衣店”里。而且,店里还有崇州、九龙沟、三郎镇的图片简介。

前年,有好几个“曾妹制衣店”老年顾客,在三郎镇“金花农庄”度过了一两个月的美丽春天,三个月的炎炎夏天和一两个月金色的秋天,爬了九龙沟,品了怀远三绝,逛了街子古镇,又参观了崇州市内的罨画池、文庙、陆游祠。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在一小块菜地里,体验了“种豆南山下,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以及春种夏收、春华秋实的丰收喜悦。有个太婆神秘地告诉大家,“金花农庄”的名誉董事长是曾崇秀的父亲曾诚文,而董事长就是曾崇秀,大姐二姐是董事,原来还是个家搭子股份有限公司农家乐!曾崇秀还是三郎镇农家乐协会副会长。从离开三郎镇到成都创业那天起,小崇秀就牢记家训,一定要再回三郎,报效乡邑,建设美丽山村。

新闻推荐

张宝艳:寻子网站11年帮助9千多名被拐儿童回家

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澎湃新闻记者赵昀图今日(3月13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次全会前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的“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