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两部《成都记》(下) 铁面御史的成都情结

成都晚报 2018-03-16 15:55 大字

□林赶秋/文 刘杰/图

说完唐代的《成都记》,再来讲讲宋代的《成都记》。后者对“蜀中利害情伪、风俗好恶”“至于神仙隐逸、技艺术数、先贤遗宅、碑版名氏、事物种种”加以“著古集今”,故全名《成都古今集记》,简称《成都古今记》或《成都记》,作者赵抃,与成都,与崇州,均大有渊源。

“陆游祠”最早叫“赵陆公祠”

今崇州市中心的水泥丛林里隐藏着一处小巧而优美的古代园林——“罨画池”,乃是川西园林的代表作。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宋时,赵抃在园中开凿罨画池,加之后来苏元老(苏辙之族孙)、陆游等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名胜。后来,人们在罨画池旁修建了以纪念赵抃、陆游两人为主题的“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再后来,赵抃被淡忘,于是有了现在园中的“陆游祠”。

对于天府文化的整理、传承而言,赵抃却是最不该为成都人民所遗忘的。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西安县(位于今浙江省衢州市境内)人。北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任武安军(今属河北省)节度推官、崇安(今属福建省)知县、泗州(今属安徽省)通判等职。嘉祐元年(1056),出知睦州(今属浙江省),移梓州路(北宋咸平四年,即公元1001年,分成都西川路,置“成都益州路 ”、“广元利州路”;分奉节峡路,置“奉节夔州路”、“三台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知益州。又召为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凡朝廷阙失,大事廷诤,小事论奏),因论事而出知虔州(今属江西省)。英宗即位,奉命出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旋又擢为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熙宁三年(1070),因反对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去职。历知杭州、青州(今属山东省)、成都、越州(今属浙江省),复徙杭州。元丰二年(1079),以太子少保致仕。赵抃一生为官廉洁正直,弹劾不避权贵,人称“铁面御史”,谥号“清献公”,赠太子少师。除了《成都古今集记》三十卷之外,他还有《清献集》十卷传世。

《成都记》与《成都古今集记》的异同

大约到明万历时,《成都古今集记》全书已散佚无存,因被众多古籍征引、节录,才有零璧断圭流传至今。下面我们就收残拾坠,钩玄提要,看看它跟卢求的《成都记》有何异同之处。

开篇不从古蜀王时代起,这是《成都古今集记》与卢求《成都记》最明显的不同。赵抃在序言中解释道:“不始乎蚕丛,而始乎《牧誓》之庸蜀,从经也。”此经即儒家正经《尚书》,其中《牧誓》一篇提及“庸、蜀”二古国。和《战国策》《史记》等文献并称“巴蜀”、连言“苴蜀”相类,庸蜀之蜀也指四川。北宋庆历以后,怀疑主义思潮大兴,“繇庆历至今,四入蜀”的赵抃应该多少也受了点影响,所以信《书》经而疑《蜀王本纪》,他说:“扬雄纪之,吾弃之,不可也,参取之而已矣。”《儒林外史》称四川为“蚕丛之境”,也并非无原无本,完全可以参考酌取,聊备一格。

成都,蜀之都会,土地沃腴,物产阜繁,曾有所谓“十色花笺”或“十样蛮牋”流行一时。这些笺纸具体有哪十种颜色呢?《成都古今集记》载:“蜀牋十样,曰深红,曰粉红,曰杏红,曰明黄,曰深青,曰浅青,曰深绿,曰浅绿,曰铜绿,曰浅云。又有松花、金沙、流沙、彩霞、金粉、桃花、冷金之别,即其异名。”相传唐元和年间,元稹使蜀,薛涛造十色彩笺相寄,元稹选用松花笺,在其上题诗,以回赠薜涛。

成都,“百姓浩丽,见谓天府”(范百禄《〈成都古今集记〉序》),每月都有固定的集市以供熙熙攘攘的群众交流其林林总总的物资。《成都古今集记》详其名目云: “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其中蚕市又与蜀王蚕丛有关,宋人祝穆说:“成都,古蚕丛氏之国,其民重蚕事。”所以成都蚕市相当鼎盛,不独在三月才举行(详参《成都晚报》2018年2月14日《成都古人怎样过四时八节》一文)。

成都是一个不乏奇迹的妙处

郫,蜀之县,蜀王杜宇所都,今称郫都区,以“郫县豆瓣”闻名遐迩,古时则以“郫筒酒”为特产。这酒如何生产,如何包装,《成都古今集记》说得很详细:“郫人刳竹之大者,倾春釀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馨达于林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它的发明者相传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山涛曾入蜀治郫,采当地竹管釀酴醿作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唐之杜甫、李商隐等人都曾写诗赞美,可惜至宋就失传了。范成大说:“截大竹,长二尺以下,留一节为底,刻其外为花纹。上有盖,以铁为提梁,或朱,或黑,或不漆,大率挈酒竹筒耳。《华阳风俗记》所载,乃刳竹倾酿,闭以藕丝蕉叶,信宿,馨香达于外,然后断取以献,谓之‘郫筒酒\’。观此,则是就竹林中为之,今无此酒法矣。”《成都古今集记》这段大概也是抄录自《华阳风俗记》。

都江堰,川西之奇功,“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滥不及张仪楼”。此楼曾是成都城的地标建筑,《成都古今集记》亦有描述:“张仪楼,高百尺。初,仪筑城,虽因神龟,然亦顺山之形,以城势稍偏,故作此楼,以定南北。”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张仪筑成都城,屡修屡颓。忽然有大龟浮于江上,游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死。巫师告诉张仪:依龟迹而筑,城便可建成。此即“神龟”之本事,成都也因此多了一个“龟化城”的别名。

成都的先贤遗宅中,扬雄宅颇为知名。赵抃记载:“成都县南百步,有严君平、司马相如、扬雄宅,今草玄亭余迹尚存。扬雄宅,后置宝园寺,今为官亭,有墨池在焉。”此段乃我们整合《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 《说郛》卷六十二所引《成都古今集记》之文而成。扬雄的故乡在郫县(今郫都区),但他的故居却在成都市区。其位置究竟在何处,说法不一,加之代有兴废,要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可参看《成都城坊古迹考(修订版)·杂考篇》第三章第五节,兹不赘。

四川盆地远古是大海,成都老西门外之石笋街附近有一地,名唤“海眼”。赵抃说它:“距石笋二三尺,每夏月大雨,往往陷作土穴,泓水湛然。以竹测之,深不可及;以绳系石而投其下,愈投而愈无穷。凡三五日,忽然不见。嘉祐春,牛车碾地忽陷,亦测而不能达。父老云见此多矣,此亦甚异者,故有海眼之说云。”在此之前,杜甫有诗也写到过海眼,可见父老之言不虚,成都真是一个不乏奇迹的妙处。

新闻推荐

锤炼政治品格 提升履职能力 成都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全面融合进行时

成都市纪委监委第九纪检监察室组织干部讨论案情成都市纪委监委探索通过“每周一课”的形式开展业务培训锦江区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开展执纪审查“微论坛”本期视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