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日 回望一段伟大的友情

成都晚报 2018-02-22 09:08 大字

○王嘉兴/文刘新民/手绘

清咸丰年间,甲寅正月初七,俗称“人日”。四川学政何绍基,来到成都西郊。徘徊于浣花溪畔,踯躅于杜甫草堂,流连忘返,睹物思人。忆起千多年前,大唐蜀州(今崇州)刺使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以及日后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两首诗来。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大笔一挥,留下名联一副,迄今高悬于草堂工部祠前远近为之瞩目。联曰:“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此联一经问世,产生广泛共鸣。多年来人日畅游草堂,竟成一大民俗。世代相沿,历久弥新。杜高人日酬唱之经典诗作,万民传诵。诗圣诚信友善之挚友交情,千古流芳——

杜甫与高适李白情深谊厚

是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杜甫一生,极重友情。青年时代,漫游十载,广结海内高朋。其间,与高适、李白之交,友情尤为深厚。大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前后,二十几岁的杜甫,与三十几岁的高适,相逢于齐赵。天宝三年(744),三十三岁的杜甫,与四十四岁的李白,相遇于洛阳。同时又与高适相遇。三人同游梁(开封)宋(商丘)等地。彼此怀才不遇,信仰相近,遭际相似,情趣相投,一见结为至交。频频登高,怀古,畋猎,访友,饮酒,赋诗,说道,论文。简直情同手足,堪比兄弟。当其相聚之时,“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旦分别之后,“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杜甫《冬日有怀李白》)

杜甫与高适李白漫游相聚,情深谊厚,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一段难忘的千古佳话。特别是杜李之相遇,其意义尤为重大。闻一多当年甚至以日月相遇喻之:“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那么,尘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诗中的两曜,劈面走来了,我们看去,不比那天空的异瑞一样的神奇,一样的有重大的意义吗?”(闻一多《杜甫》)。天宝四年(745),杜甫再游齐鲁,再晤李白,同游甚密。后于石门(曲阜)相别。

当李白处境极其险恶,以致生死攸关之际,杜甫力排众议,情同生死,义正辞严,奋笔直书:“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其不以急难负友之赤胆忠心,催人泪下,撼人心旌。杜李挚友浓情,永垂青史。李白石门别后,浪迹天涯。“飞蓬各自远”,“浩荡寄南征”。代宗宝应元年(762),死于当涂,六十二岁。

杜甫与高适二人

遭际有变而交友之道不改

杜甫石门别后,辗转西入长安,奔走豪门,求其援引。经历十年欲求入仕以匡时济世而不可得的奔波。“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种种屈辱辛酸的生活,让他悟到极深的人生哲理。天宝十一年(752)秋天,时任河西节度使幕府掌书记之高适来到长安,与杜甫、岑参、薛据、储光羲等诸友游慈恩寺塔。登高望远,感慨良多。诸友以《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为题各抒所怀。惟杜甫独写忧思。“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即景唱和却包含着对天宝时政的忧虑和抨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约与此同期问世之另外两首小诗,则充分表现出杜高二人交友之道之惊人一致。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赠任华

高适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

黄金虽多有尽时,结交一成无竭期。

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

两诗标题相异,主旨完全相同,一致推崇管鲍之交。赞许忠贞不渝的交友之道,鄙弃唯利是图的势利之交。孟子曰:“友也者友其德也。”君子之交,相与以义,相正以德。故君子之交久而益善,小人之交久而益欺。杜高挚友之情,可谓君子之交。

是年冬天,高适辞别杜甫返河西节度幕。杜甫赋《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中曰:“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余力,早寄从军诗。”既表勉励之意,又抒惜别之情。此后,有《寄高三十五书记适》赞其才华,表其业绩。

高适“务功名,尚节义”。“累为藩牧,政存宽简。”(《旧唐书》)自长安相别后,景况日渐改变,不仅以边塞诗人著称,而且仕途日趋显达。由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擢谏议大夫,节度淮南,出为彭、蜀二州刺使,进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开、宝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校编全唐诗》)高适一路走来,官运颇顺。杜甫则长期陷于颠沛流离。诗名满天下,终身尽坎坷。二人遭际有变,而交友之道不改。挚友之情——情真!

杜甫营建草堂

亲友热情相助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京城长安失陷。玄宗避难西蜀,肃宗即位灵武。杜甫逃离叛军羁押,历经种种磨难,辗转归附肃宗行在。初被授左拾遗。后因疏救房琯事,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既遭仕途失意,又逢关中饥馑。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杜甫生计困难,心情苦闷,乃于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携家,南行入蜀。经秦州、同谷等地。一路艰辛,长途跋涉。年底而至成都后,寄居古寺之中,筹划营建草堂。

杜甫营建草堂,亲友热情相助。或为他择地卜居,或为他资助银钱,或为他挑来粮食,或为他送来菜蔬,或为他提供苗木,或为他置办餐具,甚至为他绘制壁画。杜甫待亲朋以德,亲朋待杜甫以义。种种慷慨义举,草堂很快建成。杜甫游子安居,闲适清贫,留下《堂成》七律一首:“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客居草堂数年,杜甫躬耕垄亩,种植菜蔬,培育花木,经营药圃。闲暇时节,或与近邻田翁交往聊天,或与故旧新朋饮酒赋诗。杜甫成都诗歌创作活跃,留下佳作二百四十多首。内容广泛,艺术精湛,可称瑰宝。其中包括吟咏交友之道者多首。且看他草堂待客之《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再看他避乱流寓梓州一年归来,描写所见所感之《草堂》:“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沽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杜高之交

生死不渝

杜甫与成都朋友,可谓情真意切。杜甫与多年老友,更是情长谊深。与挚友高适、严武等,更多有唱和之作。

杜甫初到成都,借居古寺中时,彭州刺使高适即有诗《赠杜二拾遗》相问:“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草玄今已毕,此外复何言?”杜甫也有诗《酬高使君相赠》作答:“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杜甫还径直以《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求其援助。

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刺使。成都蜀州,地属比邻。杜甫高适,出死入生。一朝天涯重见,更觉格外亲情。高适时访草堂,杜甫情系蜀州。堪称蜀州“荣誉州民”之杜甫,留下了被誉为“古今咏梅第一”之《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等佳作。官居蜀州刺史高位之高适,则留下那首脍炙古今人口之《人日寄杜二拾遗》名篇,以抒发思念之深情。“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多年至交,情同手足。肺腑之言,感人至深。高适不仅寄语慰藉,而且登门看望,雪中送炭,关爱有加。杜甫为之感慨不已。有诗叹曰:“卧病荒郊远,通行小径难。故人能领客,携酒重相看。”(《王竟携酒,高亦同过》)“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奉简高三十五使君》)当年“贫时交”之老友,如今“老更亲”之“交情”,并未因安史之乱期间战争频仍,民不聊生,风云变幻,反复折腾而背信弃义。挚友之情——情深!

代宗广德二年(764)。高适被调回京,出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杜甫难分难舍,以《奉寄高常侍》诗惜别:“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老友何曾料到,此别竟成永诀。次年正月,高适病逝,六十五岁。噩耗传来,杜甫痛哭。以《闻高常侍亡》诗悼之:“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杜高之交,生死不渝。杜严之交,终其一生。正月高适过世,杜甫眼泪未干。四月又传噩耗,严武英年早逝。世交严武,年方四十。文武双全,颇重情义,时任成都府尹。杜甫客居草堂,严武照顾颇多,且表荐朝廷,授职工部员外郎。追思其雄才,感念其遗德,令杜甫悲恸不已。其《哭严仆射归榇》诗曰:“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

悼死唁生,情何以堪。挚友相继辞世,蜀中动乱在即。杜甫含悲忍痛,告别成都草堂。买舟南下,东去荆湘。行前作《去蜀》诗一首,情调甚为悲凉。“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杜甫不忘故友

向来情深

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携家顺岷江南下,转长江东行,意在逐步圆他前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归乡之梦。然而,旅途不顺,竟在川内又滞留两年有余。其间,抱病客居夔州一年多。杜甫面对“朝朝巫峡水”,难忘“远远锦江波”。其《怀锦水居止二首》叹曰:“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怀念蜀中父老,留恋锦城形胜之深情流于笔端。杜甫夔州期间,得旧友照拂,使主管公田。姑且寄人篱下,聊以养病谋生。向来秉持“贫交”观念之杜甫,以饥寒之身,怀济世之志,非常同情穷苦人民。当初客居成都,茅屋为秋风所破,他想到的是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今客居夔州,得以主管公田,他想到的是众多贫邻:“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多次告诉“行官张望”,秋后谷物分些给众多贫邻。甚至将自己夔州草堂借吴姓亲友时,杜甫亦不忘惜老怜贫,一再叮咛:“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又呈吴郎》)任随邻妇扑打堂前之枣,孤苦伶仃太可怜啊!“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就是杜甫交友之道的思想基础,也是杜诗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杜甫其人其诗,实不愧“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联)

诗圣杜甫,性情中人。不忘故友,向来情深。早在肃宗乾元二年(759),四十八岁途经华州时,杜甫即因“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赠卫八处士》)而悲痛不已。到了代宗大历元年(766),五十五岁客居夔州时,杜甫更为思旧多为鬼,知音尤乏人而痛苦不堪。落魄江湖,羁旅异乡,人情淡薄,愁思无尽,越发让他缅怀故旧。遥想青壮时期,一派盛唐景象,诗坛群星璀璨。诗友交游广,到处谱华章。再看老年时期,唐室江河日下,诗坛群星陨落。“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抚今追昔,吊影孤惶。提笔怀旧,唏嘘不已。杜甫以首首小诗深情忆旧。回忆诗友王维、岑参、薛琚、元结、孟云卿、孟浩然,乃至书法家张旭,国画家曹霸、音乐家李龟年、舞蹈家公孙大娘等等。更以长篇组诗《八哀诗》深情怀贤。怀念王思礼,怀念李光弼,怀念严武,怀念李琎,怀念李邕,怀念郑虔,怀念苏源明,怀念张九龄。尤其以自传性系列长诗《壮游》《昔游》《遣怀》等,深情回顾早年漫游生活。特别怀念二十多年以前,与高适、李白三人同游梁宋齐鲁之事,感叹今昔之情。《昔游》深沉回忆:“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桑柘叶如雨,飞藿共徘徊。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深沉感叹:“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遣怀》深沉回忆:“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深沉感叹:“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杜甫暮年,病体沉重,悲悒难以下咽。但恐一旦客死异乡,如何照看高李遗孤,乃勉为其难,姑且更食。挚友之情——情何高洁!

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终于放舟出峡,告别四川,算是遂了他“即从巴峡穿巫峡”之宿愿。然而,他本当沿汉水北上,却苦于干戈不歇,关塞阻塞,病痛缠身,路资匮乏,终未圆其“便下襄阳下洛阳”的归乡之梦。飘行洞庭湖上,船泊岳阳楼下。杜甫登楼纵目,但见云水沧茫,难觅亲友踪影。不禁悲从中来,沉痛哀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此后,小舟漂泊于湘江河上。杜甫生活日渐恶劣,身体日渐衰老,思友之情日渐殷切。风烛残年,伏枕书怀,写下他最后一些怀旧诗章。

千秋友情

万民景仰

大历五年(770)正月二十一日,杜甫“开文书帙中,检所遗忘。”检得十年以前居成都草堂时,蜀州刺使高适所赠那《人日寄杜二拾遗》诗稿。眼前一亮,捧而读之。“泪洒行间,读终篇末。”他老泪纵横,径扶病留诗,写下那首回肠荡气、悲惋凄恻的《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千古绝唱。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

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

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同年冬日,杜甫病逝舟中,五十九岁。

杜甫这首临终之年怀高蜀州,情真,情深,情高洁。令多少后人感动不已,尤令蜀州乡亲感慨万千。为纪念杜高之真挚友情,弘扬他们交友之道,宋代蜀州有识之士在州城内兴建“尚友阁”一座,近年更加以重修。内刻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坛双璧,光耀千秋。千秋友情,万民景仰。

如今每逢农历正月初七,一年一度的“人日游草堂”活动都会如期举行。主会场设在成都浣花溪畔,当年杜甫客居之草堂所在。分会场设崇州罨画池边,当年高适治蜀之州衙故址。是日,数不清的男女老少,心怀当年杜高人日酬唱之诗韵,脚踏当年何绍基等“人日我归来”之履痕,前来纪念自己景仰之诗圣,感受诗圣崇高之友情。人们瞻拜诗圣塑像,恭读缅怀祭文,吟咏诗圣经典,撰写学杜诗文,品读杜诗诗意画作,欣赏杜诗书法作品,表演古朴典雅之诗意歌舞,弹奏古韵悠扬之诗意琴音。像当年以诗会友之杜甫那样,纷纷以诗传情,共续诗坛佳话。当你融入这“人日游草堂”活动之中,你会深深地感到,成千上万成都人、崇州人,都是杜甫的好朋友。而当你步入历朝历代众多杜诗版本,和世界各国众多杜诗译本展览馆时,你更会深深地感到,古今中外亿万民众,都是杜甫的好朋友。杜甫广交高朋,高朋深爱杜甫。杜甫朋友遍天下。

新闻推荐

诗意荡漾 花舞人间

■本报记者唐召怡由四川人艺集结国内戏剧界一流创作团队五易剧本创排的话剧《苏东坡》,于2月7日和8日在成都首演。苏东坡宦途坎坷,一生被“一贬再贬”,但他每到一地都心系苍生,为当地百姓做实事,并且...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