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草堂人日 锦水春风醉游客

成都日报 2018-02-11 21:46 大字

小朋友在“草堂人日”纪念杜甫

在成都,每逢正月初七,市民都会一大早就偕妻将子,或呼朋引伴,前往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祭拜诗圣杜甫。

公元756年,杜甫离开成都时不曾预料,若干年以后,他栖息的几间简陋茅屋,会成为蜀中的名胜,会成为全中国人膜拜的文化圣地。诗人冯至在《杜甫传》中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冯至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追寻杜甫的足迹,一生飘零的他,在齐鲁、川陕、湖湘留下了诸多脚印。在这些杜甫或生活过,或短暂停留过的地方,有四处曾对他的人生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也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杜甫纪念地。其一是河南巩义笔架山下的杜甫陵园,这里是杜甫的故乡和最终归宿地。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现在,杜甫陵园让他漂泊的灵魂有了永久的归宿,这是所有喜欢杜甫的人都深感欣慰的。其二是西安少陵塬畔的杜公祠。杜甫的远祖,西晋名将杜预是“京兆杜陵人”,杜甫在此认祖归宗,从他的自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就可以看出他对“第二故乡”特殊的情感。其三是甘肃成县的杜工祠,是杜甫浪迹同谷时的寄居地。其四正是成都的杜甫草堂。它是杜甫的“精神家园”,在杜甫所有纪念地中影响最大。

杜甫在成都一共留下诗作240多首,相对于他传世的1400多首来说,是一个小数,却留给了成都一份珍贵的文化宝藏。他的诗篇里,有黄四娘家的花,有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有松柏森森的丞相祠堂,有在田垄上和他摆龙门阵的野老;更跳动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的一颗赤子之心。茅屋中那张倚窗的木桌,在月光朗朗的夜晚,他会坐在那里写诗,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笔端春温,笔底波澜。茅草屋里这位诗人,面似老农,心怀天下,叹息黎元,忧思成疾。

情系人民的诗人,也得到了人民的敬重。成都人以“人日游草堂”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诗圣的铭记。每年“人日”到草堂游览祭拜,挥毫吟唱、凭吊诗人,希冀杜甫精神薪火相传。这种独特的民俗活动,也让成都杜甫草堂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据西南民族大学祁和晖教授考证,成都人年节习俗中重视“人日庆祷”由来很早。早在西汉时期已由京师传入蜀地。至迟从盛唐起,成都人的人日节庆即很隆重。杜甫与高适之间的“人日唱和”诗,也正是成都人日雅会的一个佐证。

杜甫流寓成都之际,老友高适也恰巧在蜀州(今崇州)刺史任上,常资助杜甫。公元761年,高适在正月初七即“人日”那天题诗寄赠杜甫,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十年后,公元770年,已漂泊于湖湘的杜甫偶翻书帙,重读高适这首诗时,高适早已亡故五载。睹物伤情,感事怀人,热泪盈眶,杜甫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以寄托哀思:“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读来感人肺腑。从此,高杜“人日”唱和的故事便传为诗坛佳话,后世每到人日即到草堂雅集吟诗,纪念高杜情谊,遂成风习。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房锐研究,杜甫草堂所在的浣花溪畔,至少从宋代即是成都人春天踏青、游乐的重要地方。

自宋以来,每年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草堂祭拜诗圣杜甫,以人日祭拜为多,延续到明清,人日游草堂遂成为成都人每年的活动,文人则在这天雅集吟诗祭祀杜甫。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年间,杨升庵及其八位文友,每年人日都会到杜甫草堂雅会。后来杨升庵被贬云南,人日聚会从此少了这位杨状元。有一年,又适逢诸友人日草堂雅集,遥想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杨升庵,众人画上杨升庵的肖像,写上诸友人日草堂雅集所吟诗篇,托信使带往云南。信使赶到云南时,杨升庵已经辞别人世了。这段故事让人从中窥见当时成都文人流行的人日游草堂之风。清代崇杜之风日炽,文人雅士更是常在杜甫草堂举行雅集。

将“人日”“崇杜”“踏青”几者结合起来推动成为正式民俗的功臣,是1854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他在果州(今南充)主考竣事后,返回成都途中拟就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第二天才是人日,为表达敬意,何绍基已经到达成都却并不进城,特宿于郊外龙泉驿。待第二天才亲送此联到草堂。此联一出,文人墨客竞相效仿,“人日游草堂”遂成为成都重要的雅民俗。

1992年起,成都杜甫草堂恢复“人日游草堂”的活动。2009年,该习俗成为成都市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10年开始,“人日游草堂”活动扩展为成都诗圣文化节。每年人日谒杜吟诗,其乐融融,其雅宴宴。

新闻推荐

汽车总站延长售票时间新增江油线路

本报讯(记者邓勇)记者从绵阳汽车总站方面了解到,为了更加方便旅客出行,总站当日正式新增前往江油的班线。该班线每日发班时间为7点30分到18点30分。遇到节假日,车站还将机动增开班次。作为绵阳市四大...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