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百业兴

四川日报 2020-10-18 06:54 大字

巴中蹚出因地制宜精准脱贫之路(二)

通江县民胜镇鹦歌嘴村着力打造产旅结合休闲农业观光园,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通江县杨柏镇川一农业园里,优质黄金梨挂满枝头,采摘员工喜上眉梢。

巴中市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葡萄久负盛名,农业合作社加大技改力度,产品供不应求。

“好山好水好空气,才能长出好药材。”看着青山绿水间成片种植的中药材,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主任魏鸿雁表示,巴中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9月22日,全国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巴中召开。在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药用植物科普馆、中药材大棚育苗、露地育苗及林下种植区后连连感叹:巴中道地药材发展迅速,生机勃勃。

道地药材只是巴中市“四大特色农业”之一。近年来,巴中立足独特资源优势,实施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行动计划”,同步发展文旅康养、电子商务两大新兴业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兴促百业兴。□朱荣杰/文 张学金/图

“四大特色农业”,绿色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2018年、2019年,我们给贫困户分红236.7万元,今年又要分红170.6万元。”在位于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的巴州区道地药材现代农业园内,巴中秦岭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玉峰一边查看药材的长势,一边预算今年公司的收益。

经过3年的发展,秦岭药业在巴州区9个村流转土地,建成道地药材良繁基地两个、产业示范园三个;在129个村合作发展道地药材2.1万亩,带动农户约两万户7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00多人。

“我每个月工资都有4500元。”纪昌富是恩阳区三河场镇寨子村6组的脱贫户,在秦岭药业位于巴州区凌云乡何家坪村的园区务工,主要负责药材苗木管理。

目前在秦岭药业园区务工的贫困户共163人,工资为每天60元或70元,技术人员每天150元,最高的一年能拿5万多元。

截至目前,巴州区共有中药材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900余个,发展中药材产业14万余亩,2019年实现产值3.2亿元,带动1.2万户3.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余元。

巴州区的道地药材产业是巴中市实施“四大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2018年8月,巴中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突破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意见》提出,巴中将大力实施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行动计划”,定下了“到2022年,特色农业综合产值达到170亿元,全面建成秦巴山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基地”的目标。

截至目前,巴中市初步建成89万亩高山富硒茶、133万亩高山区核桃,建成道地药材70万亩、蔬菜95.5万亩、青花椒35万亩,常年出栏生猪350万头、肉牛20万头、羊90万只、家禽1300万羽。

通过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种、养、加、售一体发展,延伸创业链条模式,培育扶贫支柱产业,推动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在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贫困群众收益水平,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机会,增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动能。

仅平昌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就让1.3万贫困人口受益,户均增收0.7万元以上。

农旅融合,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巴中市共计接待游客177.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42亿元。

近年来,巴中市提出要围绕“山水画廊·秀美巴中”这一特色定位,积极发挥绿色生态优势,集中擦亮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旅游金字招牌,引领全域旅游大发展、大突破。

围绕这一目标,巴中市各区县因地制宜,按照不同村的各自特色,因村施策,按照“一村一品”分类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距离平昌县城17公里的“大石童话小镇”景区是川内首个世界童话故事露天博览园,以乡村风貌为基底、以童话故事为主线、以研学产品为支撑,如梦如幻的乡村童话世界,成为周边城市家庭亲子出游的重要目的地。

“大石童话小镇”发展起来后,给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在此务工的贫困群众有20多人,其中,大石社区居民杜含自夫妻俩都在园区草莓园务工,两人每年收入共5万元。

“8天时间,差不多收入2万多元。”“双节”假期,平昌县板庙镇大石社区七彩楼餐馆的老板孙翠林也收获满满。

乡村旅游除了让参与其中的群众获利之外,还带动了周边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这个国庆节,我卖了十几只土鸡,都是游客自己到鸡圈里捉的。”何光荣是南江县元潭镇石寨村脱贫户,谈到乡村旅游给他家带来的变化,何光荣笑了。

近年来,南江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茶叶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连续举办“云顶茶乡”茶文化旅游节。2016年7月,南江县全长31公里的“茶旅环线”贯通,而这条贯穿石寨村的环线路,就从何光荣的房屋后经过。

随着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何光荣开始盘算自家今后的发展。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开始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的山林养殖巴山土鸡,这些土鸡及土鸡蛋根本不愁销路,甚至种植在地里的瓜果蔬菜都有人抢着购买。

如今,周末和假期去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巴中的新时尚。

截至2019年年底,巴中市仅乡村旅游重点发展村便达到了252个,建成20多条乡村旅游示范带、12条乡村旅游环线。

消费扶贫,“爆款”绿色产品走出巴中

“如果可以,我把通江邮寄给你。”因为这句推介词,从浙江遂昌到通江县挂职副县长的张春根被网友们称为“网红县长”。

2018年4月,张春根从浙江遂昌到通江县挂职,两年多来,在张春根的努力下,通江探索出“新农人+市场化+全链条”的电商扶贫模式。他不仅帮忙搭建电商平台,还亲自上线“代言”“带货”,把大巴山的特产送出去。

“巴中的茶叶、巴药、南江黄羊、通江青裕猪、银耳、山地梅花鸡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张春根坦言,为农产品“带货”之前,他做足了功课。他说,巴中作为典型的盆周山区,海拔落差超过2200米,呈现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四川盆地北部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秦巴药乡”,绿色资源得天独厚。

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7年4月,长滩河村引进四川电村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600亩,种植桃树600亩、李子树700亩、核桃树300亩,同时在林下套种菊花、芍药、丹参等巴药材,并放养土鸡。

“以前需要走几十里山路才能卖出去的土鸡蛋、大米、腊肉、核桃、黄花等农副产品,现在通过电商便民服务中心提供的销售平台,在家门口就可以销售农产品。”2017年7月,长滩河村成立电商便民服务中心,帮助当地群众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脱贫。“山货”变成了吸金的“宝贝”,销往全国各地,助农增收致富。

“银耳、黑木耳、花菇、野生笋干、蜂蜜等农副产品销售得特别好。”秦巴区域电商产业园负责人介绍,现在每天都有数百张巴中特色农产品订单通过申通公司发往全国各地,每年发货量达6.8万件,日发货量最高2000多单,截至2020年7月,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5300万元。

2019年,巴中市实现电商交易额36.12亿元,同比增长26%;网络零售额6.86亿元,同比增长28%。

巴中市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产业扶贫,截至目前,全市有新型经营主体4152个,培育扶贫龙头企业63家,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181人,扶贫产品认定134家供应商,入驻“扶贫832平台”的92家821个产品实现上架销售,“四川扶贫”申报使用企业142家。消费扶贫实现线上销售1.3亿元,2.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线下采购4.1亿元,8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

新闻推荐

“每桌不低于588元”岂能边防浪费边设“低消”?

■来论“制止餐饮浪费”尤其要注重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2桌及以上宴席,按每桌不超过18个...

通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