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四川日报 2020-09-01 06:21 大字

巴中市通江县中林小学教师刘兴孟:

入队宣誓之前,刘兴孟老师给孩子们讲“红领巾”的故事。(受访者供图)

□张雨瑄

“刘老师,可能您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记得很清楚,您给我的毕业赠言有一句是‘把黄昏当做黎明,时间就会不断涌现’,这句话一直陪伴我,您的临别赠言为我撑起了一把伞……”7月24日凌晨,巴中市通江县中林小学老师刘兴孟收到了这条让她现在都时不时拿出来回味的特殊短信。这是已经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的杜曦发给她的。“我对每一届毕业生,都会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给他们专属的毕业赠言,这也是我对他们最朴实的希望。”

“刘兴孟,女,汉族,生于1972年10月18日,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91年通江师范毕业,一直扎根农村教育……”这是刘兴孟评选优秀教师的事迹材料内容。

2002年至2007年,她曾因为家庭原因,离开了心爱的讲台,远赴上海打工。2007年通过了通江县的教师招考,她才又重新拿起了教鞭。

为何会放弃在上海优厚的工资,回到家乡乡村小学任教?她说:“当老师是我从小到大的愿望,当年因为家庭原因我离开了讲台。我一听说有考教师的机会,就毫不犹豫地回来了。”

刘兴孟所在的中林小学是一所撤乡后的农村小学校,孩子们的学习基础较差。为了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她使尽了浑身解数,将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比如很难记的生字,她会编成顺口溜,教孩子们将笔画较多的字拆开记忆。“疆”字,就编成了“弓字里面一点土,三担两口田”。“我还鼓励孩子们自己编,这样更容易记住。”

刘兴孟的“意境教学”最受孩子们的欢迎,特别是上诗歌课的时候,她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在聆听中想象诗歌表达的意象,在心中描画诗歌的画面。刘兴孟也尝试将诗歌带入学生们的生活,带领孩子们学习写诗。

“睡梦中,我被一阵刺耳的喇叭声吵醒/我睁开惺忪的睡眼,一束强烈的光刺痛了我的眼/原来是载着爸爸妈妈务工的车到了/父母匆匆拿起行李,头也不回地钻进了汽车/我光着脚追了出去,却怎么也追不上/那一刻,我哭了/汽车渐行渐远,我的心也随之掏空”,这首《送别》,是11岁的留守儿童杜建豪创作的,真诚而质朴,让刘兴孟潸然泪下。

“我希望能够成为他们心中的好老师好朋友。”刘兴孟扎根在中林小学,连续两年在通江县六年级毕业会考中语文成绩冲顶,送走了一届又一届优秀毕业生。

新闻推荐

通江县司法局提升律师工作主动性

近年来,通江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两个一站式服务”工作部署,抓党建引领,突出律师参与法院信访和诉调对接的主动性,抓制...

通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