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向前冲 未脱贫户加油干

巴中日报 2020-03-19 06:46 大字

巴州区白庙乡大力发展丹参产业,带动2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本报记者张敬伟摄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截至去年底,巴中市还有1942名贫困人口未脱贫。这些贫困群众有的身患疾病,有的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有的遭受重大变故,是真正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短时间内要拿下这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决战决胜。连日来,记者走访部分贫困村,采访扶贫干部、未脱贫户,了解他们今年的打算、当前的行动。石龙寺村:“一户一策”坚决不拖后腿“我们村目前还有3户贫困户没脱贫,致贫原因都离不开病和残,所以在算好今年脱贫账时,政策兜底是基本,然后再根据各自的情况,发展产业或是就近就业,坚决不落下一户一人。”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节,通江县涪阳镇石龙寺村里,第一书记陈玲平一直在村上奔走,一边组织村民到花椒园进行春管,一边为未脱贫的3户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翻开工作笔记本,贫困户的情况一目了然:王正华56岁,家庭人口1人,因脑梗导致偏瘫,丧失劳动力,纳入低保进行政策兜底;王正万50岁,家庭人口1人,二级残疾,纳入低保政策兜底,每月还有140元残疾补贴……“这两户我们要持续关注和帮扶,及时把政策落到实处。”陈玲平介绍,另一户是56岁的王心奎,妻子间歇性精神失常,儿子智力残疾。“这一户情况太特殊,王心奎是有劳动力的,可以动员他发展些庭院经济。”村支书陈仕军介绍,目前全家3口人全部纳入低保政策兜底,每月能领到低保金840元。以前,王心奎一家蜗居在5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昏暗潮湿。村干部隔三差五就要去揭一揭他家米缸、看一看电表,怕断了粮、停了电。这几年来,帮扶单位捐赠资金约3万元,帮助王心奎把房屋进行了翻新和亮化,修建了厕所和养殖圈舍;2018年,家里搞起了种植和养殖,2019年春节,十几年来一家人首次杀年猪。“这几天我要耕田栽3亩秧苗、1亩洋芋。”王心奎说,猪圈里还有两头猪、两头牛,他要好好劳动,如期脱贫。丰收村:务工、养殖今年有盼头“爸,再过几天我就去北京打工了,你在家能干多少干多少,今年我们脱贫肯定没问题。”这几天,平昌县得胜镇丰收村贫困户陈小平很忙,不仅要把房前屋后的檐沟理出来,还要整修鸡舍、猪圈。陈小平一家6口人,父亲陈刚祥年迈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母亲照顾两个孩子上学,妻子经过帮扶干部帮忙,在镇上通讯公司找了份工作,他则常年在北京等地开出租车。“村里只有我们家没脱贫,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陈刚祥说,前两年身体不好拖累了家庭,如今身体好转了,能干些农活,他一定要搞好种植养殖,为家里减轻负担。该村第一书记刘大鹏说,近年来,丰收村基础设施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发展也有了新的起色,但要实现脱贫奔康,一户都不能落下。这段时间,村上紧盯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三类重点”对象,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实施“人均种植1亩春玉米、人均出栏1头生猪、户均至少有1人外出务工”的“三个一”增收措施,陈刚祥一家也是其中之一。“我先买两头猪喂,再养点鸡鸭,还和儿子把家里的一亩多地翻耕,准备栽玉米、茄子、辣椒等,一年既能增收三四千元,自己吃也不用花钱买了。”陈刚祥说,“在政府帮助下,通过我们勤劳努力,我相信日子一定越来越好,摘掉贫困帽,和大家一起奔小康。”(本报记者何欢)

新闻推荐

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完成工可报告联合评估

(记者王佳佳)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在日前召开的镇广高速公路王坪至通江段工可报告评估视频会议上,市交通运输局在巴中会场...

通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