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撑”医生阎登富:病人永远排在第一位

华西都市报 2019-09-20 03:50 大字

阎登富为病人家属讲解耳石症治疗原理。

阎登富在医生办公室看病人的检查报告。

8月28日上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走廊上人来人往,穿着白大褂的主治医师阎登富如同明星一般,被一群病人家属围着,正忙着解答他们的疑惑。只见他戴着半框眼镜,快言快语又忙而不乱。解释病情时,随手就能拿出模型来讲解,而病房里则总能听到他匆匆的脚步声。

做俯卧撑只为治疗病患

针对眩晕和颅内感染的治疗,是阎登富的专攻方向。“我希望在这两种疾病的治疗上有所突破。”阎登富说,之所以专攻这两种病,是因为眩晕病少有人关注,经常被漏诊误诊;而颅内感染极易引发严重后果,且四川地区发病较多。

对眩晕疾病中的一类——耳石症的治疗是阎登富的拿手绝活。“耳石症发病率高,患者起床或睡觉时,会出现眩晕感,眼球克制不住地震颤。”他打了个比方,发病时的感觉如同随着镜头晃动,即使在床上,也会产生坠落万丈深渊之感,让病患深感恐惧。

阎登富说,有很多病人患耳石症却未能确诊,于是他在2013年开始相关学习,并摸索出了一套独有的治疗方法。

“耳石症复位,靠技巧加力气,有时需要把病人180度翻转过来,所以我每天都做俯卧撑锻炼臂力。如果治疗顺利,最少只需要两分钟,耳石症的症状就能消除。”阎登富打趣说,50岁的他虽然看起来有些瘦弱,但臂力可不容小觑。

死神手中抢回生命

2009年,20多岁的男子何秦(化名)罹患结核性脑膜炎,病情严重,在其他医院就诊时被宣判“死刑”,家属甚至被劝放弃治疗。何秦的父亲于心不忍,把儿子送到了阎登富这里来——“死马当活马医”。

感念病人家属的信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阎登富对何秦进行了一系列治疗。住院两个多月后,奇迹发生,原本被判“死刑”的何秦最终康复出院。阎登富说:“病人当时已瘫痪昏迷,如果不是他父亲坚持治疗,病人恐怕早已不在人世。病人清醒后的住院期间,他父亲每天去打饭,给儿子打菜,自己吃白饭,令我非常动容。”

“现在病人已经能走路、生活自理,还在青白江开了一家服装店。”阎登富说,2012年何秦结婚时特意邀请他去当了一次“证婚人”,“见证的不只是婚姻,还是一次生命的重生。”

21年坚守医道初心

时间回到1998年,年轻的阎登富从医学院毕业后先到企业供职,但他的医生梦始终未断。3年后,他果断辞职,先到卫生院工作了一年多。2000年来到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从此扎根。

为什么选择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阎登富吐露了心中埋藏多年的秘密。“我是巴中通江县人,上世纪80年代我读高中时,成医附院的军医来县里支援,并在县上办了护理班,培训护理人员。我经常见到这些军医,所以很早就知道这家医院,对它有特殊的感情。”

高中时埋下的种子,就此慢慢长大。如今阎登富已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医21年。他坦言,不少患者指定要求他治疗。因为放不下患者的信任,所以他选择了坚守。

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对此阎登富有自己的感悟:“第一,要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抱着解决病人问题的态度行医,有爱心、有担当、有责任感。第二,少受外界干扰,沉下心,因为医生时间、精力有限,更多精力应放在病人身上。”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新闻推荐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李兴国问:“晓文一号”大樱桃能否在四川种植?

李兴国:自己在《农业科技报》上看到有关“晓文一号”大樱桃品种的报道,感觉这个品种很好,想在四川种植,不知道可否?小问:对此问...

通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