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年收入从1万到15万 贫困户严培厚的逆袭之路

巴中日报 2019-07-03 08:50 大字

本报记者李俊如

严培厚

以前:在外务工,入不敷出现在:发展苗圃产业,种植桂花树、紫荆树、玉兰树等苗木3亩逆袭:2015年顺利脱贫,家庭收入从1万元增加到15万元

初夏时节,正是作物快速生长的最佳季节。通江县春在镇棋子顶村村民严培厚三亩面积的苗圃园里,桂花树、紫荆树、玉兰树正使劲生长,按照一棵300元左右的价值,这500株的苗木对严培厚来说,今年大约能收入15万元。

对村民来说,严培厚有这样的收入着实让左邻右舍有些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倔强的他不向贫穷弯腰,而是鼓起一股子劲,不等不靠,拼命往富裕靠近、向小康迈步。

今年48岁的严培厚,之前一直在外务工,前几年由于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妻子又身患疾病,加之两个孩子上学,尽管打工有收入,但家里总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根据严培厚家的情况,当地政府和村两委把他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列。然而,好强的他觉得贫困户这顶帽子让他特别难受,同时也深深戳伤了他的自尊心:“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对娃儿来说莫脸面,对自己来说也是脸上无光。”

尽管千万个不愿意当贫困户,但家庭贫穷是现实。为了尽快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甩掉穷帽子,他下定决心好好干。但是怎么干,还是出去打工吗?年迈的父母、患病的妻子、读书的孩子都需要照顾,外出是不可能了。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根据自家实际情况,严培厚确定发展苗圃产业。

2014年,他引进了一批桂花树、玉兰树、柚子树等苗木,栽了一亩多,但从没有做过这个行当的他,由于缺技术缺经验,导致第一批苗木“全军覆没”,所有的投入化为了零,让这个一向坚强的男子伤心了好一阵,但又不能表现在脸上,怕家人因此难过。

面对困境,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因难而上,他查资料、请专家,参加各种技术培训。驻村第一书记陈能建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和村两委一起组织农技人员现场手把手进行指导,并对他的苗圃基地进行了科学规划,增加他脱贫的信心。

仅仅一年时间,严培厚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想法,2015年,他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行列。由于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严培厚终于甩掉了贫困户帽子。

穷帽子甩掉了,产业发展当然不能松劲。2017年,严培厚又引进了桂花树、玉兰树、紫荆树把自家三亩地全栽上了,为了保证成活率,村上又请来了技术员现场对他进行指导。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加上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如今的他已经从苗木培育的门外汉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苗木培育能手,家庭收入也因此逐渐增加。

“2018年,我家的年收入将近10万元,今年如果把树苗全部卖完,收入将近15万元。”相比之前一年差不多一万元的收入,严培厚的脸上多了几分喜悦。居住的房屋也通过危房改造变得亮堂堂了。大的孩子也大学毕业了,家庭经济负担越来越小,而收入还在不断增加。“有了好政策,自己再加把劲,再把苗木种植面积扩大,以后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谈到今后的生活,他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南江、通江通用机场等6个市级重点项目2019年建设计划公布

(记者李云良)近日,市发改委公布了南江通用机场等6个市级重点项目2019年的工作计划。?南江通用机场目前已完成选址报告编...

通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