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江县交运局帮扶下两河口镇青树桠村基础设施“脱贫”了 内生动力更足
在通江县交运局帮扶下两河口镇青树桠村
基础设施“脱贫”了 内生动力更足
□程聪 本报记者 汪美山
近日,雨水时节,70岁的郭映文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听着广播,栽植着春马铃薯。
郭映文是巴中市通江县两河口镇青树桠村人,见证了该村的基础设施的变化。“家住云雾山,生病只有死。现在翻了身,感谢共产党。”郭映文说,青树桠村坐落在海拔1300余米的云雾山中,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生产条件极差,没有公路,电力不足且限电,村里的小伙子外出务工后都不愿意回家。如今党的政策好,村通了硬化路,户通了自来水,人住进了安全房,用起了无线网。
公路修到家门口
家家住上安全房
青树垭村位于两河口镇西部,距离通江县城116公里,距离两河口镇政府25公里,幅员面积17平方公里,全村135户596人,自然资源丰富,然而道路不通畅,外面的人不愿进来,里面的人出去了也不愿意回来,致使村民依然过着苦日子。
2015年7月,通江县交运局地方海事处与青树垭村结对,通江县地方海事处航务股股长王志强被选派到通江县两河口镇青树垭村担任第一书记,强基层组织、抓富民产业,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路先行”。王志强说,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先解决村道路问题。为解决路的问题,他一户一户地走访做工作。2016年6月,王志强在“娘家”的支持下,统筹资金235万元,硬化村道路4.7公路。
“去年春节,村民李燚从成都出发,成功将车开回村里。”王志强,村民看到村道路硬化,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路通后,开始安居工程建设。2016年底,青树桠村把易地搬迁作为重要抓手,先后整合资金635万元,在村集中选址修建2个聚居点,集中安置23户83人、分散安置8户23人。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整合资金,采取“专业队+农户”模式,对全村43户危旧房进行了改造,让村民住上了安全房。
户户接通自来水
人人用上安全电
安全饮水是村民们多年的期盼。“由于住在山顶,缺水时,村民只有到田沟里取水。”王志强说,通江地方海事处先后在2015年、2017年出资了5万元,结合国家扶贫项目,在村里修建了20立方米和40立方米的饮水池,2018年进行了管网改造,解决了全村的安全饮水问题,目前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即使是处于枯水期的冬季,村民也能吃上安全水。
“再也不用为吃水而发愁。”今年44岁的曹仁江深有感触,以前靠天吃水,曹仁江的祖母因到山顶寻找取水点,路滑摔了一跤,落下了病根,取水成了曹仁江的心头病。去年,管网建设完成后,自来水进家门,曹仁江才搬开了压在心上的石头。
对电力保障,村民张荣强深有感触。“以前风大无电、雨大无电、冬季无电,天晴都有电,电灯都是红火火。”张荣强说,以前是裸线木电杆,电压不稳,吹风下雨下雪都要停电,有时候电流过强又会烧坏很多家用电器。
2015年12月,张荣强在家投资30万元,修建10亩水面的养鱼场,因电力原因,鱼苗供氧不足,导致鱼大面积死亡。
2016年7月,王志强在取得电力部门的支持下,开始对全村的线路进行了改造,增设变压器,使用了绝缘线和水泥电杆,解决了安全用电问题。“电力保障后,养鱼场开始有了收益。”张荣强说,依托养鱼,成立了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了1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目前已有13户成功脱贫。
村里网络全覆盖
家门口就能就业
“村民最高兴的是今年春节期间,拿着智能手机与亲戚朋友之间进行视频拜年。”王志强说,去年12月,通江县地方海事处出资2万余元,从沙坪乡草庙子村将光纤接入了青树垭村,网络接通后,不少村民开始用起了智能电视和手机,春节前夕与在外子女实现了视频通话,小朋友也玩起了抢红包的游戏,村里还开了第一家网店,卖起了土特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许多关于返乡创业的相关激励政策,吸引着在外的成功人士。”王志强说,基础设施改善后,村里先后回来了很多年轻人,准备在家乡干一番事业。目前,青树桠村发展金银花产业120亩、青脆李400亩,村里还有3个专业合作社,部分带头人办起了生态养猪场,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基础设施改善后,村民的内生动力激发了,村民在村里种植了天麻,培育了段木银耳等产业,建起了养鱼场和养猪场,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下一步,王志强早有了打算,“继续筹资将未硬化完的村道全部硬化,同时加大产业园的管护力度,加强文明乡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涵养,促进贫困户物质脱贫的同时,更要精神脱贫。”
新闻推荐
□程聪2月12日,正月初八,通江县云昙乡木顶寨村39岁的向东平,退掉了前往广州的汽车票,因为他在该镇麻石镇一家茶园里找到了满...
通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