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廊春来到 秀美巴中景运开 2018年巴中市全域旅游发展综述

巴中日报 2019-01-25 10:38 大字

元旦前夕,一场久违的大雪使得巍峨秀美的光雾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一年一度的冰雪节如约而至,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一堆堆雪人、一丛丛篝火、一支支歌舞中,人们尽情游玩,肆意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丰厚馈赠,回味着全域旅游发展带来的美好体验……

回望2018年,全市全域旅游恢宏开篇,留下了铿锵足迹,结出了累累硕果。

这一年,“山水画廊·秀美巴中”犹如一支穿云箭,响彻巴蜀云霄、回荡巴山大地;

这一年,光雾山—诺水河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巴中拥有了第一张世界级名片;

这一年,在2018中国国家旅游年度榜单评选活动中,巴中市荣膺“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

这一年,四川扬琴《守望》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第五届巴人文化艺术、第十六届光雾山红叶节盛况空前;

这一年,“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招牌持续擦亮,全市接待游客2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7%,文旅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17%。全域旅游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高位布局精心擘画全域旅游发展蓝图

“巴中是一块山美、水美、景美、人美的旅游宝地,处处流淌着灵动飞跃、钟灵毓秀的秀美气息。”市委书记罗增斌这样评价巴中富集的旅游资源。

凡事谋定而后动。如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市委市政府2018年顶层谋划、精心思谋的重要考量。

市委四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把全域旅游作为实施“六大突破”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了“加快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森林康养目的地,打造旅游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

2018年5月30日,一场近6000人参与的大会将目光聚焦到巴中旅游发展上,如何实现全域旅游突破?

基于对巴中自然“颜值”、人文“气质”的综合考量,市委书记罗增斌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鲜明打响“山水画廊·秀美巴中”这个特色品牌,擦亮“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五大金字招牌。

“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作出的‘山水画廊·秀美巴中’特色品牌定位,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市旅发委主要负责人由衷感慨。

市委书记罗增斌亲自审定《巴中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年)》,以巴城森林公园城市和光雾山—诺水河、黄石、王坪、白衣古镇为核心的“一城四核四区、两轴一环”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清晰展现……

“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景区越来越多、乡村越来越美。”元旦假期,返乡探亲的马先生和家人自驾到光雾山游玩,感慨一路上风景美如画。

“只要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全域旅游产业一定会成为富民强市支柱性产业。”市文旅集团负责人有感而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审视过去一年走过的坚毅足迹,市委放眼全局、站高谋远,把握大势、突出优势,清晰描绘了一幅前景广阔、催人奋进的全域旅游发展壮美蓝图。

扭住重点攻坚突破全域旅游发展瓶颈

回顾近年来巴中旅游发展足迹,各地竞相发展、各有起色,但总体来看,整体市场竞争力与固有资源优势不匹配、与旅游先发地区有差距,究其根由,管理体制不顺、资源整合不足、市场运营不力、交通设施不畅等问题凸显。

全域旅游不是遍地开花、各自为政。实现全域旅游发展蓝图,重点在整合资源、全市“一盘棋”推进,关键在攻坚突破、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盯旅游发展软肋和瓶颈问题,创新举措攻坚克难,打出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组合拳”。

着力组织保障,成立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下分设由市、区县分管领导任工作小组长的组织机构,有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着力职能优化,组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设立10亿元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从根本上改变了“小马拉大车”的旧有模式。

着力制度创新,出台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一系列意见及实施细则,拿出10条硬措施和大量“真金白银”,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着力补齐短板,全面实施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巴中恩阳机场完成试飞,巴中即将结束没有航空的历史,汉巴南铁路、米仓大道即将开工建设,巴陕高速全线通车,巴中全域旅游大环线加快形成。

要致富,先修路。2018年11月22日,随着第一辆车驶过,三十二梁旅游环线通车,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欢喜又激动地见证通车时刻。该道路的建成,在改善老百姓出行的同时,将促进平昌县云台片区经济全面发展。

2018年11月22日,巴陕高速全线通车之际,巴中、汉中两地人民欢呼雀跃。“我们终于解决了蜀道难,巴汉旅游进入了互联互通全民共享的新时代。”汉中市旅发委主任王耀兴奋不已。

“巴中旅游大有可为,我们寄予厚望!”省旅发委原主任傅永林如是说。

扭住重点对症施策、靶向用力,既可以有效破解瓶颈制约,也为全域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必将引航高飞、行稳致远。

品牌引领奋力打造全域旅游金字招牌

身居民宿,心处自然。2018年4月24日,一场全市民宿界盛事——“巴山民宿”品牌发布会暨工作推进会在恩阳区万寿村召开。“张家院子”被授牌为巴中市第一家“巴山民宿”。品牌引领、标准规划促进巴中市民宿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万寿村以村内长寿文化为支撑,在大力发展集休闲康养、体验观光、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生态康养产业的同时,打造“张家院子”民宿,通过民宿旅游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自从村里民宿旅游发展起来,我们也跟着沾光,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万寿村村民胡家强靠着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又和老伴儿在园区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山水画廊·秀美巴中’,不仅彰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风光之美,更蕴含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象征着诗意空间、生活态度、向往境界。”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罗增斌这样阐释“山水画廊·秀美巴中”,要求各地围绕这一特色定位,集中擦亮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旅游金字招牌。

一石激起千层浪,十指弹出万般音。

一年来,“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五张“金字招牌”高高悬挂在全域旅游发展大旗上,在各具特色的精心打造中愈发闪亮夺目。

看“山水”招牌——

一方山水一幅画,诗意山水亦如歌。

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

巴中旅游的“颜值”在“山水”,尤以“光雾山—诺水河”最具“担当”。历经3年“长跑”,“光雾山—诺水河”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鬼斧神工的地质奇观、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得到了世界认可。

回顾以前,巴中旅游一直缺乏具有市场号召力、区域影响力的拳头品牌,至今没有一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为此,市委书记罗增斌、市长何平多次进京赴省对接争取,多次上山下乡实地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光雾山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复核,已上报国家文旅部迎接国检,有望成为全市第一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今年已经是卢举琼在光雾山经营农家乐的第14个年头了。在迎来送往之间,她见证了景区的“蜕变”。在她看来,景区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生态厕所、游览设施生态化改造……处处彰显着生态优先的创建理念。

南江断渠、恩阳荷花谷、蜀道古村等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也顺利通过省资源评估,云顶茶乡、鹿鸣茶乡入选“四川省十大最美茶乡”……

山水相映、显山活水的“秀美巴中”正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倾慕、向往。

看“洞天”招牌——

诺水洞天、洞洞奇观。

与光雾山遥相呼应、一体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的诺水河景区,孤峰兀立、林茂谷深,溶洞密布、怪石丛生,各类瀑布、暗流、喷泉、水帘状若瑶池仙境……

近年来,诺水河景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地质科考资源,接续举办了全国洞穴学术会议暨全国旅游洞穴联盟研讨会议、溶洞旅游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诺水洞天的市场影响力节节攀升,正成为游客心之向往的旅游度假胜地。

看“红色”招牌——

一寸山河一寸血。红色,永远是大巴山最鲜亮的底色、最深刻的印迹。

巴中作为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是巴中理应肩负的时代责任,也是巴中发展全域旅游的独特优势。

2011年10月,随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区的打造,通江县王坪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村民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出行道路得到改善,不少村民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市委高瞻远瞩,在2017年底成立大巴山干部学院,面向全国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倾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

不到一年时间,学院承办各类培训班116期,培训市外学员9000余人次,实现了良好开局。

与此同时,王坪创建红色AAAA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资源评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平昌县刘伯坚纪念馆被评为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市红色旅游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看“人文”招牌——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巴中旅游的“根”和“魂”,是全域旅游的内在“气质”。

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着力文旅融合发展,在全省首创文艺IP策划,话剧《夏天与红叶》成功首演,大型实景剧《米仓神韵》《风雅壁》纳入省重点文化产业目录,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扶贫》、话剧《滴灌》受到广泛赞誉……

巴文化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儿女共同的文化养分和精神标识。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将巴文化与蜀文化一并作为推动全省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彰显了巴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巴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

巴人巴风、相约巴中。2018年10月,第六届巴人文化艺术节隆重举行,《巴山恋歌》壮阔雄美,“话语巴山”等文化研讨名家荟萃……巴人文化艺术节已成为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平台和纽带。

看“康养”招牌——

巴中森林资源富集,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正是纵情山水、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发展森林康养大有可为。

过去一年,各地精心打造特色小镇、传统村落、医养基地、巴山民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通江璧山、平昌南天门等8个森林康养基地被认定为第四批“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平昌皇家山森林康养中心、通江鹰歌葡萄庄园等14个单位被认定为第二批“四川省级森林康养人家”;南江县光雾山镇、通江县空山镇获得“全国最美森林小镇”命名;巴州区“李家大院”获得“四川最具潜力民宿奖”……

每年盛夏,通江县的唱歌石林景区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平均海拔1200米,常年气温保持在16℃左右,植被覆盖率高达89.6%,唱歌石林因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康养“宝地”,更吸引了达州、西安等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避暑纳凉。据不完全统计,常年在此居住的外地居民达500余户,盛夏时节,居住人群达3000余人,带动当地消费1200万元左右。

“‘巴山民宿’让万寿村村民依托景区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路,乡亲们可高兴了!”“张家院子”业主张云生在获得乡村旅游创业榜样人物奖时由衷感言。

风正好扬帆,策马正扬鞭。巴中正朝着全国知名森林康养目的地目标大踏步前进。

多向发力全力提升全域旅游品牌形象

面对大众旅游的汹涌浪潮,巴中作为年轻的旅游城市,既要打破观光旅游的单一模式,做强产业链条,也需要创新营销模式,拿出拳头产品宣传推广,才能让巴中旅游享誉全国、风行天下。

让我们欣慰的是,过去一年,具有鲜明巴中特色、巴中优势的旅游产品体系、宣传推广体系在一次次精心打造下逐步构建。

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市旅发委谋划推出了“山水入画·乐驾巴中”精品自驾游、“不忘初心·川陕老区行”红色主题游、乡村休闲度假游等14条精品线路,畅游巴中不再漫无目的。

开发出的“锦绣巴蜀”等15种旅游商品、“银耳姑娘”等旅游作品荣获“金凤凰”创新优秀奖,古林冻干银耳汤、叶雕熊猫分获“2018四川优秀旅游商品”“2018四川优秀旅游文化创意品”,“巴食巴适”荣登2018年四川省农产品优秀区域品牌榜首。

在“秀美巴中·品味巴食”品鉴会上推出的“通江银耳宴”“巴中枣林鱼”“南江黄羊汤”等巴中“十大名小吃”“十大名菜”,让游客大快朵颐、流连忘返。

成功策划了“川陕老区行·从心再出发”主题营销、“山水画廊·秀美巴中”2018巴中夏季推介等大型宣传活动,巴中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展望新的一年,光雾山头的杜鹃花已开始吐露新芽,诺水河畔的银耳姑娘正含笑走来,白衣古镇、南龛石窟盛装献礼,黄石景区、光雾和谷即将华美开篇……

不久的将来,它们将烂漫巴山大地、笑迎八方来客。

我们坚信,“山水画廊·秀美巴中”将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尽显其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风物之美,以独特魅力为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刘松柏 吴耿全)

新闻推荐

巴中市6家合作社入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记者袁静)日前,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关于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的公告》,对最新一批国家农民...

通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