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伴计划”让孩子健康成长 ——巴中市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八

巴中日报 2018-11-05 09:10 大字

据统计,巴中市有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近50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近8万人,家庭贫困、隔代抚养、亲情缺失,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2015年10月,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以及爱心企业和公益机构在南江县下两镇和通江县毛浴镇各10个村启动“童伴计划”项目,每一个项目村每年补助资金5万元,直接用于“童伴妈妈”的补贴、“童伴之家”的设备配备及活动开展,项目的培训与督导等,为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探索了新模式。

“童伴计划”改变了什么

自2017年6月起,团市委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关工委自筹资金,在全市10个重点乡镇44个贫困村推广实施了“童伴计划”项目,对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下两镇的“儿童之家”,张妈妈在与一名儿童相处中发现,该儿童沉默寡言、不与其他儿童玩耍,便随即到其家中了解情况,掌握到该儿童因母亲患精神疾病而感到自卑,随即开展心理疏导,让儿童重新露出天真灿烂的笑脸。

在通江县,仅2017年,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共帮扶困境儿童36名、困境家庭5户,帮助儿童紧急送医3次、心理疏导20次,联系协助解决儿童户籍问题8次。

“童伴计划”除协助解决儿童户口、低保、临时救助等问题外,还能协助儿童的事实监护人实现家庭教育,改善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能够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意愿、自信心、求助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等状况。

“童伴计划”怎么做

何为“童伴计划”?团市委副书记王春明说,每一个项目村建立一个全职的儿童守护专员和儿童活动场地,对项目村全部儿童的福利、安全、健康进行“监护”,从而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记者了解到,项目主要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和关爱陪伴服务方式。“一个人”就是“童伴妈妈”(爱心妈妈),专门负责本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和关爱陪伴服务。“一个家”就是“童伴之家”(爱心小屋),配齐儿童玩教具、体育器材、儿童书籍等物资,定期开放和组织关爱主题活动,构建农村儿童关爱活动阵地。“一条纽带”就是构建县、乡、村三级项目联动机制,融合各个儿童福利政策和权益保护职能部门的职责,落实属地管辖责任,形成有效直达儿童身边的服务网络。

“童伴妈妈”怎么选

成为“童伴妈妈”有什么要求?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唐慧介绍,首先年龄要在19至4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原则上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系本村居民;热爱公益事业,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本人及近亲属无违法犯罪记录和群众不良反映;必须保证项目工作要求的志愿服务工作时间,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其他基本素质;优先考虑具有幼教及以上从教资格或专业社会志愿者等人员。

其次,在选择招聘上,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机制。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项目实施乡镇对“童伴妈妈”选聘管理及使用负主体责任。“童伴妈妈”由项目地村委会推荐或个人申请,乡镇通过笔试、面试、体检、资格审查等方式按照每个贫困村1名的标准择优选聘,公示无意见后将志愿者聘用协议及聘用人选简历报团区县委备案。

最后在考核上,分为月度考核、年度考核及区县委、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和综合目标考核。“在月度考核中,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上报团区县委后,将对合格以上等次的由乡镇予以兑现基本补助,当月考核不合格的,立即取消资格,并由乡镇负责统筹更换合适人选。”唐慧说。

“童伴之家”怎么建

记者了解到,“童伴之家”将设置在交通方便、人口集聚的村中心位置,便于儿童参加活动,活动场地面积应达到室内面积原则上不小于25㎡及室外面积原则上不小于80㎡的标准。

唐慧说:“在器材配备方面,儿童活动使用的玩教具、图书及体育活动器材等,如青少年读物、体育用品、儿童玩教具、儿童桌椅、电视机、DVD播放器等必不可少,装饰布置也要做到温馨、安全、舒适。”

在开放时间上,主要为每周六、周日,寒暑假及传统节假日期间,其中周六、周日每天开放不低于6小时。此外,围绕项目村儿童具体服务需要和实际问题,或结合重大传统节日进行设计,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主题关爱活动,发挥教育引导、关爱陪伴、亲子互动作用,培养儿童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本报记者 李曜)

新闻推荐

通江“秋风”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本报讯(扈晓刘勇记者张伟)11日上午,通江县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自“秋风”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通江县公安机关取...

通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