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音乐新名片《伎乐·24》 让永陵石刻打起鼓唱起歌
春尽小庭花落,歌发谁家筵上?13日晚,国乐观念剧《伎乐·24》在锦城艺术宫首演,一丝不苟复原五代古乐器、古妆、华服,成都永陵博物馆石刻二十四伎乐打起鼓、唱起歌,“南音”觅曲,“花间”摘词,带领观众进入五代前蜀宫廷盛景。
王建喜欢听啥曲 激荡人心的鼓乐
前蜀皇帝王建是河南人,少年时代曾贩卖私盐入狱,27岁入伍,其时正当晚唐,唐僖宗逃亡入蜀,王建护卫有功,后来逐步擢升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891年,王建奉召讨逆,夺取成都,受封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府尹,公元903年,唐昭宗封他为蜀王。907年,朱温杀唐昭宗,建立后梁,王建号召天下兴复唐室,无人响应。5个月后,王建在成都即帝位,定都成都,国号大蜀。
王建为自己建的永陵,将二十四伎乐刻于石棺壁上,可见宫廷乐舞在前蜀是何其盛行。作为一名赳赳武夫,前蜀皇帝王建喜欢听什么曲?“天姿国乐”团长唐文婷介绍,王建墓石棺上所刻24伎乐持20种乐器,其中打击乐就有10种,占据一半之多,分别为拍板、正鼓、和鼓、齐鼓、毛员鼓、答腊鼓、羯鼓、鞉牢鸡娄鼓、铜钹,这并非常规的唐朝伎乐编制,很可能是因为行伍出身的王建喜欢听鼓乐、军乐。
不仅如此,24伎乐中的其它乐器,例如觱篥、笛、篪、笙、箫、贝,也很适合在军乐中采用;而吹叶,是用桔柚叶子或芦叶卷曲为乐器,行军途中随处可以摘取,声音清亮悠长,可消忧解闷,也是行旅生涯中的良伴。
全国首部国乐观念剧《伎乐·24》,最激动人心的恰恰也是一首鼓曲《晨鼓心语》,没有任何旋律伴奏,单以铜钹、羯鼓、齐鼓、答腊鼓等9种打击乐,拍打出情绪激昂的鼓点,敲击出奋发向上的节奏,鼓舞起全场观众的豪情,引起好评如潮。
“现在走在丽江小巷中,到处都在敲击非洲鼓,人们觉得很时髦。看了永陵才知道,成都作为音乐之都,类似这样的鼓,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很流行了,二十四伎乐中的鼓,形式更为丰富,也更富于表现力,有的还是从丝绸之路上传过来的,可是现在这些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只在石刻上还能见到。我们曾经擦肩而过,现在又在四处追寻。”总导演周文军说。
韦庄顾夐填词 蜀宫宴乐清雅动人
五代十国时期,蜀与南唐,军事力量虽然弱小,经济文化却是全国最发达的,因而成为词人荟萃的两大基地。花间词成就最高的词人韦庄,公元901年入蜀,王建称帝后,韦庄定开国制度,举荐忠直文人,官至宰相。不知是否因为前后蜀的故事太多,花间词人在民间几乎已被淡忘,而《伎乐·24》,不仅复活了五代成都的音乐,也复活了五代成都的文学,把韦庄、顾夐两位著名的花间词人,再次推进大众视线。
唐五弦琵琶、笛、笙、吹叶……缭绕出清新动人的旋律,歌喉婉转,小曲轻唱:“春晚,风暖,锦城花满”,尽得花间词人韦庄清淡脱俗的神韵。二十四伎乐全阵容亮相的《蜀宫乐舞》,采用了《月儿高》古曲,古朴清雅。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是保留了盛唐音乐特色的非遗项目。南音传承人蔡雅艺,一身素服,在曲项琵琶、檀板、箫的古曲伴奏下,以晦涩难懂的古音,吟唱花间词人顾夐的“浣溪沙”,此时,舞台上走上一位峨冠博带、官员打扮的男子,他就是曾在前蜀担任小官、在后蜀官至太尉的花间词人顾夐。据说顾夐性好诙谐,在前蜀王建朝中当官时,见武官多拳勇之夫,遂作武举谍讥刺他们,一时传笑。作为后蜀高官,顾夐的词,绮丽却不浮靡,意象也是清新生动。
918年,前蜀皇帝王建在他71岁时病故,他离世后没过几年,后唐攻占成都,接下来,后唐蜀王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建立后蜀。7个月后,孟知祥亡故,他的儿子孟昶继位,为妃子花蕊夫人遍植满城芙蓉。
而后蜀皇帝孟昶,“天姿国乐”团长唐文婷告诉记者,正是开创南音的始祖,这也是蜀宫筵乐在南音中寻觅古曲古风的缘故。
《伎乐·24》的结束曲《西风东韵》,根据民族管弦乐经典《蜀宫夜宴》中作曲家高为杰创作的《霓裳羽衣舞》改编,以二十四伎乐的乐队编制,古今乐器倾力合奏。曲终,灯光渐暗,复活的蜀宫二十四伎乐凝固为色彩单一的石刻,现代人面对文物遗存,苦苦寻觅我们曾经擦肩而过的美好。
据介绍,下一步,主创人员将根据专家和普通观众的意见,对《伎乐·24》进行修改完善,让其走向全国、全世界,成为一张成都音乐新名片。
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图由成都永陵博物馆提供)
新闻推荐
缅怀先烈游成亮点 四川24个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本报讯(李晋平记者杨艺茂)4月5日,清明小长假首日,记者从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四川省纳入清明节旅游信息统计的74个景区共接待游客75.60万人次,门票收入1636.35万元;全省纳入旅游信息统计的...
通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