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省脱贫攻坚文学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三部新书背后的中国脱贫攻坚“四川样本”

华西都市报 2017-09-25 02:36 大字

四川省脱贫攻坚文学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理论家李准。

中国小说学会会长、文学评论家雷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北京报道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述脱贫攻坚‘四川故事\’,塑造脱贫攻坚‘四川典型\’,凸显了文学的使命意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时代产生伟大作品。”

“此次研讨的三部作品,既是四川‘万千百十\’文学扶贫活动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当前重大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重要收获……”

9月24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办的“喜迎党的十九大·四川省脱贫攻坚文学作品研讨会”,在位于北京的中国作协会议厅举行。触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这位著名诗人动情发言的,正是这场有关文学和脱贫攻坚的研讨会。这位从凉山走出来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对家乡四川的扶贫、脱贫有着非比常人的亲历与认知。

当天,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房方也出席了研讨会并讲话。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致辞。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学者李准、雷达、白烨、范咏戈、李舫等分别发言。

一份深度点评的邀约

来自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

今年年初,四川省作协精准聚集脱贫攻坚,组织实施以“文学公益捐赠”“文学志愿服务”“文学精品扶贫”为内容的“万千百十”文学扶贫活动,动员广大作家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以文学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助推脱贫攻坚。

马平的中篇小说《高腔》、刘裕国与郑赤鹰的长篇报告文学《通江水暖》、李明春的中篇小说《山盟》等作品就诞生于这一时代背景。

谈到这三部作品,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说,它们都以四川脱贫攻坚为主题主线,又各有侧重——中篇小说《高腔》以花田沟村要在两年脱贫摘帽的脱贫工作为主线,成功塑造了第一书记、农村新型女性、帮扶干部、村支书以及贫困群众等人物形象,讲述他们从不同角度一齐向贫困发起了围剿的故事,插入了川剧高腔、川北薅草锣鼓等独具四川特色的文化元素,发出了令人振奋的脱贫攻坚时代强音。长篇报告文学《通江水暖》则描绘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探索出一条可循可鉴的脱贫奔小康“造血”之路的恢宏画卷。中篇小说《山盟》通过县上下派的一名扶贫干部帮助两名帮扶对象成功脱贫的故事,避开了同类主题作品的写作套路,塑造了一批令人印象深刻却不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从扶贫入手又超出了扶贫,充满了历史反思和精神追问。

“这三部优秀作品,各有千秋,可圈可点,还请各位领导专家深度评点。”阿来的“邀请”,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热烈回应。

一份手写的发言稿

来自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

“真正优秀的能够成为时代战鼓的报告文学,都是创作者用双脚和汗水写成的,是激情拥抱现实生活的结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理论家李准在谈到报告文学《通江水暖》时,给予了这样一句评价。

在李准的发言中,一个特别的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篇名为《〈通江水暖〉令人激情澎湃》的发言稿,是这位78岁老人一字一字手写的。

记者在这份珍贵的手稿上看到,落款为9月22日,也就是本次研讨会前两天。而记者还注意到,老先生写完文章后,还用红笔进行了多处修改。

李准在文章中说,“通江县是埋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的革命老区,却又是60多年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何能在2020年之前彻底脱贫?《通江水暖》引领我们走进了通江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如身临其境的走进了全县上下正在进行的脱贫大战……”

一句引发共鸣的评价

来自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

谈到马平的中篇小说《高腔》,中国小说学会会长、文学评论家雷达的一句话引发了现场专家的共鸣,“虽然这是一部脱贫攻坚的专项作品,但不要仅仅把它作为脱贫攻坚的作品来看,也不要给它打上这样的标签,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部有底蕴且技术含量较高的作品。”

对于这句话,文学评论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李舫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理论处副处长岳雯等专家都表示高度赞同。

发言中,雷达还表示,现在写脱贫攻坚的作品不少,对小说这种门类而言,很容易陷入讲一个热闹故事、展示一个过程,流于事件化、动作化、表象化、甚至图解化,落入“说教”。而马平的《高腔》,是一部思想与艺术俱佳的中篇小说。它用冷静内敛的底调,白描的刻画功夫,声色不外露的把扶贫的内涵包裹在日常化的叙述当中。其最大成就,就是首先塑造了一位像白玉兰一样美丽的女主角米香兰。

一段自我扶贫的感人往事

来自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刘庆邦

“文化扶贫和精神扶贫都很重要,还有一点,其实是自我扶贫。”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刘庆邦在发言中,不仅谈到了自己对作品的认识,还谈及了深埋于内心深处的一段往事。

刘庆邦说,“我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我母亲却坚持让我读书、接受教育,包括我的姐姐。但我的姑母不这么想,尤其是对于女孩子,她觉得女孩子会纺点棉花、挣点钱、糊口就行了。如果不是母亲省吃俭用供我读书,我不可能走到现在这么远。”

刘庆邦认为,当天大家研讨的三部作品,都是对时代的记录。“时间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赋予文学方面的意义。现在想来,母亲对我们的付出,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自我扶贫。”

名家点评

对民生的朴素情感,一直根植在四川的民间。人心对人心,人情对人情,智慧扶贫、情感扶贫……这里,为中国脱贫攻坚提供了“四川样本”,也为世界脱贫攻坚提出了“中国方案”。

——文学评论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李舫

《山盟》很容易读下去。扶贫题材,写很容易,写好很不容易。这部书不仅仅是反映事情本身,还展现了背后更深层次的动机——我们为什么要扶贫?

——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李壮

三部作品都写了第一书记。第一书记成了文学画廊中的崭新形象。第一书记这一新的人物也撑起了这三部作品。所以说,这三部作品在当下这个时代都具有导向性。

——文学评论家、《文艺报》原总编辑范咏戈

《高腔》是亦庄亦谐的“庄”,这部小说不是一般化的叙述,而有一种诗意化、审美化的追求。《山盟》是亦庄亦谐的“谐”。作者忠实于生活,且真实反映生活。当下农村很多问题都在这部小说中有所呈现,而对于问题“不过滤”的态度,本身也是可圈可点的。

——文学评论家贺绍俊

新闻推荐

开放合作引凤来招商引资加速度

9月14日,于四华站在生产车间里,看到各条生产线正常运转,不由感慨:“好彩头与巴中‘牵手\’是成功的!”于四华是福建好彩头食品集团巴中负责人。从好彩头项目签约到今年5月15日正式批量生产,他是全程参...

通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