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江:贫困干溪村华丽“蝶变”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8-25 10:38 大字

“处处是羊肠小道似的土泥巴路,处处是破烂危旧的穿斗房、石木房,处处是撂荒田地,家家青年全跑光……”这是三年前地处大山深处的一个省级贫困村——通江县毛浴镇干溪村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贫困历史能否改写?答案是肯定的。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省国安厅、通江团县委的倾力帮扶下,干溪村村民已实现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夙愿。同时,还成为当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示范村。

下深水“作战”

全力攻坚交通环境

帮扶前,干溪村因地处偏僻,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产业发展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全村共有143户536人,其中建卡贫困户43户133人,贫困发生率为24.8%。

脱贫之战如何打响?

2015年7月,省国安厅、通江团县委结对帮扶干溪村后,第一时间与村民召开了谈心交流坝坝会。

“我们出村路简直糟透了,全是狭窄的泥巴路,去乡上赶场来回要走5个多小时”“修座房子,要提前半年准备材料,全靠人工搬运”……会上,村民们把路列为重点期盼解决之题。

“要致富必须革新环境,必须先修路。”会上,省国安厅、通江团县委领导现场决定把修路列为干溪村“一号工程”。

修路需要大量资金,从何而来?两帮扶单位多方争取建设资金。省国安厅、四川党建期刊集团、中铁二局,先后捐赠建设资金700余万元。

2015年9月,干溪村交通攻坚战正式打响。

倒排工期,抢晴天、战雨天,帮扶单位与村民们一道展开奋战,仅用时5个月就修通了与乡镇公路连接的唯一通道——长13.8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解决了全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围绕村产业发展规划,还修起了村民们从未听说的1.8公里“产业路”。

革新交通环境的同时,帮扶单位还与村民们展开人畜饮水工程、通讯网络、电力设施、新居建设等,打响环境革新攻坚战。先后建成小型水厂1座,新建微水池7口,整治病塘4口,完成配套渠堰1000余米,解决了全村536人的生活安全饮水和800余亩农田灌溉用水;改建、新建与保护相结合,利用国土增减挂钩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统规统建安置点2处共61套、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16套、危旧房改造12套、现继续实施国土增减挂钩项目,全村上下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家;建成文化室、卫生室、便民服务室等功能齐全的村委会阵地;全村四个社完成宽带主网安装,入户安装已完成95%,所有贫困户都能收看到有线电视;通过实施农网改造项目,全面解决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就几年时间,感觉村里的发展环境一下就提速50年。很多几年没回来的村民,一回来,均是赞叹不已!”谈及村中的变化,村主任苟银华感慨颇深。

勇啃“硬骨头”

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既要“输血”,也要“造血”。

如何为干溪村“造血”?帮扶单位把产业扶贫列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一社,重点发展优良食用菌和生猪养殖业;二社,重点发展药材种植和土鸡养殖业……”结合村情,两帮扶单位与村民们一道谋定了干溪村脱贫奔康的产业发展蓝图。

围绕蓝图广引人才。帮扶单位积极联络、拜见干溪村在外发展“精英”和有意投资新村发展企业人士,积极向他们讲述干溪发展的新机遇。

“家乡之变,深深打动了我。”曾在外地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谢雨航率先回到村里,投资40余万元成立了甘溪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山林200亩,养殖土鸡8000多只,带动10余贫困户实现增收。目前,她还被列为预备党员,聘任为村里村文书,全力服务村中发展。

谢雨航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多位“精英”回村发展。在他们带动下,村里相继建起了牧林合作社、向阳农场等7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为实现贫困群众长期稳定收入,帮扶单位通过带领大家外出考察、入股合作社、进入合作社打工等方式,以及政府贴息、小额信贷入股等金融扶持手段,支持广大贫困群众融入村中产业发展链。

在帮扶单位一个个真情实招引领下,昔日穷困闭塞的干溪村,如今已变身为幸福安康的“甘溪村”。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何菊 文/图

新闻推荐

广发银行成都分行创新模式助力金融扶贫

近年来,广发银行成都分行积极加大贫困县域企业贷款营销力度,在符合总行政策、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拓宽贷款覆盖面,尽力支持贫困县域产业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等措施,有效降低小微企业...

通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