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牛产业 走出“牛”路子
得胜牛市的大牛交易区。
□本报记者 周金泉 文/图
素有养牛传统的平昌县得胜镇,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发生了可喜变化:盛行600余年的得胜牛市升格为现代牛市,养殖户受益;同时有了“借牛还牛”和“双向委托代养”的养殖模式,贫困户受益。
新建现代牛市
养殖户得好处
7月29日一大早,位于得胜镇莲花村的得胜牛市刚刚结束交易。管理方平昌久云牧业办公室主任陈栋梁高兴地说:“今天,牛市就交易了168头大牛、40头小牛。现在几乎每个交易日的交易量都能达到200多头,这可比过去多交易了100多头。”
过去的得胜牛市已盛行600余年,为川东北第一大牛市。但是,过去的得胜牛市设施简陋,仅是一个占地2亩的露天水泥坝,交易很不规范,牛贩子交易时是互相打手势,卖牛也不称重而是凭眼力估,吃亏的总是养殖户。得胜镇独柏村五组村民胡友德说:“原来,我们卖牛都是在市场找牛贩子,万一牛贩子起了偏心,一头值七八千元的牛,他们只给你估个五六千元,那我们养殖户就遭惨。而且,被他们低估一两千元是常有的事。”
2018年6月底,得胜镇通过招商引资,久云牧业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该镇莲花村兴建的占地110亩的新牛市开张了,彻底改变了牛市面貌。新的得胜牛市配备有现代化的软硬件设施,有完善的检疫流程,有专门的评估师。陈栋梁介绍说:“得胜牛市每逢农历的一、三、七、九,针对散户,在凌晨三四点开市交易至早晨七八点。若是大户,随时都可来交易。市场承诺只要客商购买的牛在运输途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伤亡,一律赔偿,这一举措赢得了客商的赞誉。上个月有一个贵州客商专门坐飞机过来买了5头牛。客商来源从过去的云、贵、川、重庆扩大到上海、北京、深圳。”
得胜镇镇长牟强说:“现在的得胜牛市,卖牛都是称重,确保公平交易和养殖户利益,规模更大、交易量更大。以前,每年只有一两万头交易量,现在能达到3万头,明年还可望达到5万头。”
贫困户不出本钱
年年都有收益
在贫困户胡友德的牛圈,不久前出生的两头小牛犊正依偎在母牛的身旁欢快地进食。让胡友德高兴的是,得到这两头小牛犊,他并没费什么力气。“去年8月,我打算买母牛来养,但1头小母牛就要花6000元,哪有那么多本钱哦。我正为这个事情发愁,简直没有想到公司就借给了我两头母牛!”胡友德说,“今年4月和5月,两头母牛各下了1头小牛。等5年过后,母牛还给公司,而产下的所有小牛都是我的了。”
原来,这是胡友德受益于得胜镇推行的“借牛还牛”养殖模式。牟强介绍,2019年8月至9月,镇党委、政府提出思路,委托久云牧业实施一笔资金额达70万元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由久云牧业采购一批本地小母牛,通过“借牛还牛”和“双向委托代养”的养殖模式,鼓励贫困户养牛增收。
“借牛还牛”针对有意愿、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公司向他们借出小母牛,约定5年为一个养殖周期,其间每头母牛约下4头仔,归贫困户所有,最后再把母牛还给公司。“双向委托代养”针对无养殖能力的贫困户,由他们委托公司帮其代养,贫困户每年享受固定分红。项目共采购了113头小母牛,有21头“借”给了14户贫困户,参与“借牛还牛”模式,还有92头由75户贫困户选择公司“双向委托代养”。
牟强算了一笔账:“母牛产下的小牛,只养两个月就值七八千元,5年4头小牛,就能把贫困户扶起来了;‘双向委托代养’,1头母牛每年能给贫困户带来500元的固定分红。”
新闻推荐
得胜牛市“牛”带动脱贫“牛劲”足□白川东本报记者史晓露“哞……哞……”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牛鸣声,5月19日,平昌县得...
平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