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盖楼层咱不急 先拿钱来搞产业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7-13 05:56 大字

□本报记者 张立峰

6月30日,记者在平昌县板庙镇枫香村采访时看到,村民杨希国的房顶围着一圈大概半米高的砖墙。

“那围墙是两年前修的了,早已停工。我原本打算再加盖一层的,后来想想这样不划算,把钱都拿去发展了产业。”杨希国自豪地说,村里像他一样停止加盖楼房的还有不少。

为何杨希国们后来改变了主意?村上又是在发展什么产业?经过跟踪采访,记者找到了答案。

不盖二楼种毛豆贫困户成带头人

板庙镇党委书记梁朋告诉记者,这几年镇上发展了 1000 多亩毛豆产业,成功带动了1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杨希国几年前还是一名贫困户,因妻子长期患病,子女还在上学,杨希国一家被村上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经过半年的等待,2016年10月,杨希国住进了新房,激动得好几个晚上没睡着觉。

“本来打算用土地流转的钱来盖房子,可想来想去,这钱要是花了,就什么钱也没有了,得找法子致富。”杨希国告诉记者,2018年,他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等,总共凑了15万元,种了500亩毛豆,获利30余万元。

“看到杨希国脱贫致富了,镇上开始复制他的经验,发动周边赵垭村、千佛村、马垭村的贫困户大面积种植毛豆。”梁朋告诉记者,去年杨希国还成立了合作社,承诺保底价每斤1元回收毛豆,让贫困户放心大胆地种。

回想当年自己有钱就花、与人攀比,杨希国还有些不好意思,“当初像我一样想加盖的人还不少呢,好在后来大家都把钱拿来搞产业。”

梁朋告诉记者,枫香村当时易地扶贫搬迁户214户719人,有很多搬迁户入住后没多久就想要加盖楼层。“但大家最终决定把钱拿来发展产业,如今都脱了贫致了富。”梁朋说。

放弃攀比转观念合伙入股合作社

和杨希国一样想加盖一层却最终把钱留下来发展产业的,还有得胜镇独柏村5社的吴甫仁。按照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6年吴甫仁一家5口分到了一套125平方米的房子。吴甫仁告诉记者,当年他花了3000元添置了点家具就住进了砖混平房,十分高兴。

记者在吴甫仁家中看到,房子的中间是堂屋,堂屋两边有三间卧室,吴甫仁和老伴住一间,孙子住一间,孙女住一间。

“原本女儿女婿在外打工,房子还住得下,现在女儿回来带娃,孙女也 7岁了,孙子更是 13 岁了,房子越发住不下了。”吴甫仁说,“我原本打算在房顶再 建 一 层 ,围 墙 都 修 好了。”

为何又不盖了?原来,吴甫仁把钱拿去入股了专合社。得胜镇副镇长、独柏村第一书记许志平告诉记者,独柏村有一家土鸡养殖专合社,养殖有蛋鸡40万只,日产鸡蛋28 万余枚。共有 25 户贫困户土地流转给公司进行种养殖,每年按时发放土地流转费用。

“专合社还欢迎资金入股,我跟其他17户搬迁户总共入股了80多万元,年底按利润的 10%进行分红。”吴甫仁告诉记者,起初他在盖房和入股之间犹豫不决,但最终决定入股合作社发展产业,房子不够住也暂且先放一放。

“扶贫更要扶智、扶志。”省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已全部完成,眼下扶智、扶志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关键。部分贫困户只要摒弃有钱就花的陋习,转变盲目攀比的思想,把心思放到致富上来,就一定能脱贫奔康,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耄耋老人的诗画人生

□社区记者谢幼林“恶疾肺炎逞凶狂,全民奋起抗疫忙。如今灾难大消除,万籁放声歌吉祥。繁花似锦山野漫,细柳如丝和风扬。神州...

平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