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忘保春耕 管好苗木盼丰收

巴中日报 2020-03-13 07:43 大字

驷马镇柿园村:花椒管护忙本报记者 杨佳过去,柿园村是旱山村、“空心村”。后来,村里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近800余亩种植青花椒,去年初投产,产量13万多斤,收入50余万元。村里计划建设青花椒烘干房,目前已完成选址,即将动工建设。“最近天气暖和,花椒园要进行第二次催芽。”3月3日,在平昌县驷马镇柿园村,村支部书记冯斌和驻村工作队正商议开展花椒园管护工作。柿园村是驷马镇较偏远的乡镇,属于典型的旱山村。过去村民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村里的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旱山村成为“空心村”。为了盘活村里的撂荒土地,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2017年6月,柿园村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平昌县驷马镇中北种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近800余亩,种植青花椒。青花椒三分栽、七分管。为了实现青花椒产业长足有效发展,柿园村在管护上下了不少功夫。春季气温回升,正是青花椒生长的黄金期,为确保今年夏季青花椒产量,柿园村积极加强青花椒春季管护。“催芽、病虫害防治、修枝、施肥、补栽……”冯斌介绍,花椒园能带动200多户村民增收,管护工作一点儿也不能马虎。受疫情影响,为了不耽误农时,柿园村一方面积极宣传引导村民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组织村民搞好春耕生产。“在园区务工的都是本村村民,长期在家居住,作业时我们也会提醒戴口罩,同时距离不要靠太近,保障安全生产。”冯斌介绍,如今,常年在园区务工的村民多达40人,一天60元的工钱,靠着园区务工和土地流转费,不少村民一年下来有近1万元的收入,合作社一年支出劳务费达20万元。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管护,去年,柿园村的青花椒迎来初投产,产量13万余斤,收入50余万元。为了保障销路,柿园村与平昌御椒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达成长期收购协议。村民看到主导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纷纷想加入其中。去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动员贫困户和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发展小椒园。“驻村工作队给我们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不怕种不好花椒。”贫困户郑兴兰说,家里土地流转出去了,自己现在也开始种青花椒,投产后合作社还包回收,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据了解,下一步,柿园村还计划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青花椒烘干房,目前已完成选址,即将动工建设。粉壁镇火花村:桃树管护忙本报记者 赵秋林今年是火花村桃树栽植的第三年,正式进入盛产期。去年就已经有近5万斤的产量,今年桃子的产量预计在8、9万斤,五月中旬至六月初为采摘旺季。3月3日,经历了连日春雨的洗礼,平昌县粉壁镇火花村迎来了久违的晴好天气,油菜花开得正盛,清新气息沁人心脾。站在村委会制高点处眺望,100多亩桃园生机盎然。走进位于刘家湾的桃园,多位村民正抡起锄头松土除草,忙着为桃树覆膜。“十多天前,我们就已经对桃树进行了修枝。从目前的长势来看,预计本月中旬桃花陆续绽放。”桃园负责人马琼华介绍,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除草和覆膜,除去杂草才能保证桃树有充足的养分吸收,为桃树覆膜则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眼下,桃花虽还未绽放,就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这些桃树都是从江苏引进而来,属于早春品种,也是密植型品种,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只有管护好,才能有好的产量。”村民何仁太说,“可不要小瞧这桃树上的石灰包浆,这其中可是掺了不少好东西,里面有大豆油、硫磺、食盐,不仅可以防止冻害,还能进行无害化杀虫。”据了解,今年是火花村桃树栽植的第三年,正式进入盛产期。而在去年,这桃园就已经有近5万斤的产量。由于早春桃品质优良,口感绝佳,受到了市场青睐,短短几日,桃子便一售而空。“我们施的是有机肥,并结合使用农家肥,结出来的桃子个头大、水分足,一个就有1斤多。”马琼华说,“我们的桃子还被送去成都生物研究所检测,检测结果为农药、化肥都不超标,是健康有机的绿色食品。”马琼华介绍,今年桃子的产量预计在8、9万斤,五月中旬至六月初为采摘旺季。针对今年桃树第一年盛产期,更想着手打造村里第一届绿色“采摘节”,并希望通过电商渠道扩通销路、增收创收,带动村民一起脱贫致富。“村里一共种植了桃树300多亩、花椒近3000亩、杨梅20亩,还有大小十余个牛场、十几个鱼塘,3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也将陆续补栏……”村党支部书记殷丽华说,村民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朝着幸福的生活踏步前进。

新闻推荐

巴中两例新冠肺炎病例今(2月16日)日出院

掌上巴中讯(记者蒲康林李云良)2月16日上午,巴中两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别在巴中市中心医院、平昌县人民医院...

平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